姜 昆,崔 荣,胡艳丽,白 萍
(1.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2.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7;3.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医疗和养护相结合,成为缓解养老压力的一个新途径。近年来我国已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以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但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尚无统一固定模式,且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尚少。本研究以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和黑龙江省社会福利院为研究现场,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双心养护对老年冠心病人群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为全面推广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
选取2016-01—2016-05间黑龙江省社会福利院在院65岁以上既往有冠心病史的老年人65例为对照组,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医养结合科在院既往有冠心病史的高龄老人3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39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6.2±2.5)岁,病程10~21年,平均病程(14.7±1.2)年。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 20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5.3±3.4)岁;病程12~20年,平均病程(15.9±1.7)年。纳入标准:年龄≥65岁,既往有明确冠心病史;与本研究配合,可进行有效随访者。排除标准:合并危重病症者;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精神障碍者;失能者;其他原因无法配合调查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养护方案,观察组实施双心养护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基础护理:(1)为老人营造温馨、舒适、整洁医养环境;(2)了解老人身体状况,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掌握其日常生活行为;(3)根据老人文化程度、学习能力等,制定个体化宣教方式,使老人充分认识到肥胖、吸烟、饮酒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与疾病发展的关系,强化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激发其主动性和自律性,鼓励戒烟限酒。(4)指导老人饮食、药物的采用,如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用药的使用,告知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强调不可擅自调整药物。(5)根据老人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计划,通过日常行为提高康复效果,强调合理运动、自我检测的重要性[1]。
1.2.2 心理护理 : (1)主动与老人沟通交流,通过康复实例来调动对健康生活的信心。(2)为老人寻求家庭、社会支持,在家属访视过程中,向其讲解家庭、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鼓励老人子女经常来院陪同,营造家庭氛围,以减轻其精神负担。(3)巧妙运用心理测量表对老人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制定干预措施,给予宽慰与疏导,如松驰疗法、音乐疗法、疏导交谈等。(4)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眼神、表情、适当的触摸和手势的运用等,表示对老人理解和同情,向其传递积极态度,缓解或消除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两组老人医养干预期均为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忧郁自评量表(SDS)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2],分值同研究对象焦虑、抑郁负正相关性。干预后采用SAQ (西雅图量表)[3]对研究对象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干预满意程度及疾病认知程度上5个维度,共19项问题,每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值同研究对象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
两组干预前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SAQ 各维度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大幅度增加,且多存在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4]。有研究显示[5],非住院冠心病人群较住院人群缺乏有针对性、全方面的预防保健护理服务。大量随机试验数据及临床经验显示,针对可改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多种形式治疗,能够减少甚至消除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人群实施医养结合下的双心养护后焦虑、抑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以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为基础,双心养护能够使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得到优质医养护服务及充分人文关怀,减少负面心理,并能同时获得更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增强对健康生活的自信心。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老年冠心病人群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干预满意程度及疾病认知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依据患病老人自身状况,提供优质的双心养护服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生活质量,减少冠心病再入院率。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养老整体上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养老体系,无论何种养老模式首要关注的都是老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以老年冠心病人群为切入点,充分提示医养结合下的双心养护可以改善慢性病人群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因本研究所涉及样本量少,观察时间较短,还需更多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1] 张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43例全面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 :40.
[2] 黄红霞.双心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0-12.
[3] 毛瑞英,王建辉,谭峥,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 (25) :26-27.
[4] 邬青,薛小玲,赵鑫,等.冠心病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 (21) :1931-1933.
[5] 李月,李寿欣.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与抑郁、焦虑心理结构 的区辨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 (7) :505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