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思学习收获,完善知识结构
数学是一门具有着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的学科。初中数学正是学生奠定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需要学生逐步建立数学知识结构。教师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认真反思,总结学习中的收获,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内化和吸收数学知识,构建和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在学习了“四边形”的相关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回顾这一章学习的内容,总结收获。学生首先列出了一个任意四边形,画出了两个分支,其中一个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得到了平行四边形,另一个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得到了梯形。再分别沿着两个分支继续完善,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有一个角是直角就得到了长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就得到了菱形,而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就得到了正方形,同样由四条边都相等的长方形也就是正方形;另一个分支则在梯形的基础上,加上两腰相等的条件,就得到了等腰梯形,加上有一个角是直角就得到了直角梯形。通过这样的回顾与反思,学生对四边形的知识进行了梳理,构建起了四边形一部分的知识结构,既加深了对原来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实现了知识的重构和内化。
三、反思学习过程,训练思维方法
数学学习效果的优劣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数学学习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回顾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探究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分析推理的亲身体验,进而达到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梯子下滑多少”这个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入新课:“一个长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到地面的垂直高度为8米,假如梯子顶端没放稳下滑了1米,则梯子在地面上的底端会滑动多少米?”学生首先根据自己学过的勾股定理知识,再通过设出梯子底端滑动为x米,列出了方程(x+6)2+72=102,然后通过化简得到了x2+12x-15=0.此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个式子,自己去发现其特点,并且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比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课后反思这个学习过程,发现在解答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根据题目的条件把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后解答题目,而在得到新概念时则可以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这样的课后反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再思考的机会,再次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反思习惯,科学地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帮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和方法,从而实现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维度目标。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