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海
【摘要】本文论述了从目标性、层次性、拓展性优化课堂练习设计,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74-01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课堂练习设计,从目标性、层次性、拓展性出发,设计出能够准确测定学生达标情况,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并能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的练习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练习设计要有目标性
课堂教学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从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维和情感态度出发,让学生在练习中突破重难点,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愉悦感。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精”,做到题量适中、形式多样,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做题的冲动,避免疲于应付而达不到有效练习的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时,教师将本节教学目标定位为:①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两个长度单位,建立表象;②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长度单位并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③能够估计实际问题中所需的长度单位,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④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提高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此目标基础上,教师设计了本节的课堂练习題:①用适当的单位名称填空:语文课本的长约为2( ),10张纸的厚度约为1( );②判断:18毫米大于1分米;③选择:目测课桌的高约为( )。(A)6米(B)6分米(C)6厘米(D)6毫米;④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用不同的单位表示出来。
对应目标设计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目标落实到行动中,从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长度单位及其单位的进率,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学生的智力、技能、学习习惯等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体现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如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只做必做题,中等学生可以在做完必做题后选择部分选做题,而学优生则要完成必做题和全部的选做题,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完成课堂练习,并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必做题:125×36×8=125×( )×36,这是用了什么运算律?83×54+46×83=83×( + ),这是用到了神秘运算律?选做题:①用简便方法计算125×32×25、99×99+99、36×240+360×760;②水果店购进苹果和荔枝各25箱,苹果每箱40斤,荔枝每箱16斤,则购进的水果总共多少斤?学生通过自己选择题目,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学习的自主性,让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经历。
三、课堂练习设计要有拓展性
数学课堂是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展现学生智慧的场所,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基础性的问题,还要适当拓展,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潜能。拓展性问题并不一定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它注重的是在不同情境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测量物体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选用不同的器材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对于规则物体,学生可以按照已学的公式直接求解,但对于那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有的学生将不规则物体完全浸没于长方体的容器中,测量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从而由长方体容器的长和宽及水面上升的高度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也有的学生选用了圆柱体,操作的方法基本相同;此外,有的学生先在圆柱体容器内注满水,放在长方体容器中,放入不规则物体后水溢出到长方体容器中,再由溢出水的体积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总之,在练习设计时要立足根本,以实际教学内容为主,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在练习中收获成功,为更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