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主体”与“引导”

2017-06-18 22:14应丽娜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愉快教学主体性引导

应丽娜

摘 要:随着当今世界的迅猛发展,人类对于认知世界有着迫切的渴望,英语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支持者与守护者。就如何在教学中为学生引路导航,如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享受学习谈些许体会。

关键词:主体性;引导;愉快教学

改革、变革、革新,是世界万物发展的动力。当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授,而注重于教给学生知识。这样就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性特点,掩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的认知矛盾和思维碰撞,扼杀了鲜活的“学情”。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开采“源泉”。那么,怎样才能培育富有主体性的学生呢?

一、确立目标,为学生学习引路导航

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否则在学习中就会陷入盲目,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明确目的后,还应授予学法。如在教授新单词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教授学生音标后让学生试着去拼读单词,养成一种习惯,那么他们学习单词也就没那么困难了。这就是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注重学法指导,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主动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享受学习快乐

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分散的个体,每节课教学的时间又是定量的40分钟,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把发言交流的机会给了那些乖巧听话、能与老师呼应的少数优等生,大部分孩子成为“旁观者”,他们没有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就享受不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思维没有活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多边活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去苛求学生,而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处于宽松的学习环境之中。

三、享受过程,让学习成为愉快的旅行

1.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普通的英语课,但其实又有其特别之处,因为课上有一道智力思考题:有一位年迈的老太太带着一只兔子、一只狼和一篮子胡萝卜要过河,由于船太小,不能带很多东西,如果她把狼和兔子留在岸边,兔子可能会被狼吃掉;如果她不带走兔子和胡萝卜,兔子会把萝卜吃掉。她该怎么办呢?对于这一个难题,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了,都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于是,我对学生说:“小组讨论三分钟,然后互相交流体会。”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了。几分钟后,我让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最积极的是姚××同学。“先把兔子带过河;放下兔子再回来把萝卜带过去;把兔子捎回来,再把狼带过去;再回来把兔子带过去。”我对她的办法没发表意见,微笑着表示满意。

王××等不及了,“拿把刀子把狼杀死,然后,分两次把兔子和萝卜带过去。”他的回答让我感到很意外,很震惊,其他学生也很诧异。

李××同学的手举得很高,“我的办法和姚××一样,先带兔子过河,再回来带萝卜过去,把兔子捎回来,放下兔子,再带狼过去;再回来把兔子带过去。”

听着学生的办法,我突然有了一种发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我真的很佩服现在这些学生的智慧!

“周××同学的办法更是新颖,能想到给狼戴上口罩,这样既不用杀死狼,它也不能吃掉兔子了,你们觉得怎么样?”“Very good!”

学生看法不一,但更多的还是赞成姚××同学的方法。

这个话题就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在意孩子们的方法是否可行,也没有思考这样的方法能否实施。因为这是他们的智慧,是他们的灵感。在我看来,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双手,是他们渴望发表想法的象征。那跃跃欲试的眼神是他们渴望得到赞同的象征。那一个个生动的镜头让我觉得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很庆幸,我成为一名教师,一名可以倾听学生想法的教师。

2.课后感悟

怎样能发挥好老师的引导作用?怎样能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怎样能开展愉快的课堂教学?我一直提倡愉快的课堂教学,学生盼望着愉快的课堂。不管成绩好壞,我和我的孩子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我喜欢挑战,因为挑战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向前进!我同样坚信:有信心,才会有希望;有努力,才会有收获。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快乐地学习英语,应用英语。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愉快教学主体性引导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学尝试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