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梅
【内容摘要】微课的全称为微视频课程,它以生动、精简的特征为高中课堂注入了鲜活的教学氛围,本文先对微视频的特征和运用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再进一步介绍了运用微视频翻转高中信息课堂的实践。
【关键词】微视频 翻转课堂 高中教学 实践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视频资源的快速分享,而微视频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微视频的出现为学生利用闲余时间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它又以其将重点内容浓缩在较短时间内的精短性,有效制止了教学工作中花费大量时间又未取得较好教学进展的“无用功”。
一、简述微视频
利用微视频翻转教学课堂,这里提到的微视频是指将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和活动通过微课的教案和视频的方式进行有机整合。
1.微视频课程的特征
(1)短小精炼。上面已经简单的提到了微视频具有短小精炼的特征,由于微视频教学方法只是作为一课时教学过程的其中一部分相当于是起到调剂教学氛围的作用。因此在视频的长度上不易太长,限定的时间要求对教师的选题、教案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所呈现在微视频里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具备“典型性”的。
(2)内容明晰。微视频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内容明晰上。为了不致于造成微课技术资源、教学工作者精力的浪费,微课的内容是以某个重点教学环节、知识点为线索确保教学活动的明晰性。
(3)分享方便。学生需要利用闲余的时间进行课程上的自主学习时,老师自然需要分享制作完成的微课件、微教案、微视频。由于它们占据的容量并不大,因此在网络传输上,对网速并没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微视频也为隐性知识的展示提供了平台,在进行网络分享的过程中对各个区域的交流提供了便捷。
2.利用微视频教学的必要性
(1)微视频改变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课堂考查学生听课效率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消化程度。而自微视频步入了教学课堂以后,学生可以多方位的学习课堂知识,能通过选择、创作、感知等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立体性的学习。除了接受微视频里传递的内容,还能通过微视频附加的一系列步骤进行旁敲侧击,对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巩固。
(2)强化教学策略。从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上来看,微视频可以将刻板的课堂结构以及教材上的内容通过图像文本的有机结合或动态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翻译,再传递给学生。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更能延长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三、微视频在高中信息课堂中的实践
1.在课前进行微视频分享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在每周的课时安排中占据的比重并不多,老师所花费的演示时间极大的占据了本该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时间。因此应该在每堂课开始前就为学生分享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微视频资源,鼓励学生先自行学习,在第二堂课上老师再针对学生不懂的操作进行讲解,充分挖掘出每一堂课的价值。
2.根据学习内容制作微视频
教师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录制该怎样操作,对于学生容易出错或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利用文本制作的方式进行标识,针对不同的水平的学生可以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在微操作视频中留有学生进行消化的时间,比方说在一个较复杂的操作步骤完成后,老师应该再通过文本的形式将操作的内容在视频上显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除此以外,因为微视频里只能呈现一种操作途径,但在实际的信息课堂中有许多的操作都能借助几种方法来完成,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他操作方法通过文本的形式展现出来。
3.以直观的形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微视频的时间进度相对较短,它容纳了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比方说在教学动画信息加工那一课时,教师在简单的讲解课时要点前可以设定一个教学内容——风车迎风旋转,教师向学生播放风车模型的制作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上鼠标点击的位置,了解到完成模型制作的步骤,但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老师应该在视频的制作上针对每一个鼠标点击的位置,用一段简单步骤介绍的文本进行標识,为学生接下来的操作提供指导,而传统信息课堂上的即时操作演示通常是教师控制学生的电脑,教师在演练的同时可能只是在口头的形式再次重复操作的步骤,不能一边传授操作知识,一边对操作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讲解,这极大的、造成了教师传授操作知识的局限性。
4.学生利用微视频自行检查课后作业
教师在讲授完一课时的知识后,一般都要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周末在家里完成的作业通过传输文件的形式传输到老师的电脑上,教师再在第二周的课上针对学生出现的操作错误进行讲解,这样大大浪费本该进入新课的时间。但老师如果将正确的操作步骤做成微视频再分享给学生进行自主检查,就节省下了讲解错误的时间,从而为新课时的操作演练、理论讲解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基于微视频短小精炼、内容明晰、分享方便的优良特征,教师应该在信息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视频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的提高高中生在信息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炜彬.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16.
[2] 刘冰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