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及其在当代的启示

2017-06-06 13:21赵子勰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

摘 要 本文主要讲解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对于其“世界历史”理论的描述和在当今国际社会“全球化”背景下的启示。从“世界历史”理论的提出,内容,及其价值三个方面入手,较为系统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以及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解决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问题,以及日益尖锐的国际政治经济的问题。

关键词 卡夫丁峡谷 世界历史 全球化浪潮 世界体系理论

作者简介:赵子勰,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411

一、“世纪历史”理论的形成、内涵及其价值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关于世界历史的描述最早是出现于1846《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世界历史理论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同被提出,作为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个组合部分。而后马克思又在自己多部著作中更加具体的阐释了“世界历史”理论,如早期的《共产党宣言》,以及中后期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逐渐形成了马克思完整的“世界历史”理论体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发展的时期,正处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时期,整个世界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三角贸易”,“日不落”帝国的产生都让贸易开始由区域之间向着全球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让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纺织和交通运输行业。在思想方面,当时整个西方都奉献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讲求出口拒绝进口,西方国家将自己的货物开始流入世界各地,而世界其他国家的真金白银也流向西方国家,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也取代封建主义开始成为世界霸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将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纳入其体系之中,也在逐渐改变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同样的,生产力的交往促进了交往方式的普遍发展,交通和通讯行业的发展使得生产力和资本可以向着更加广阔的市场迈进。马克思还说过资本是具有扩展性的,一国市场无法满足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候,资本就会外扩,资本的扩展性又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也加速了世界历史形成这一过程。正是在這一系列的条件之下,马克思改变了其最早唯心的,独立的历史观,开始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具有世界性,受到生产力的巨大影响,形成了唯物的世界历史观。

(二)世界历史观的内涵及其价值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比较,对世界历史的涵义作了明确的界定。他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里面马克思提到了几个关键词,第一是生产方式,第二是分工。对于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要适用与生产力的发展,一旦生产方式不再适用与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就会瓦解。我们有很多的例子,比如在近现代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发展得力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得封建专制独裁的社会不再适用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除了西方社会,全球其他区域也是一样,中国,印度等很多国家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强大生产力之下被冲的七零八落,传统的生产方式在西方先进生产力面前不堪一击,所以说,生产力改变了整个历史轨道,世界开始由生产力统一为一个整体。第二是分工,在前资本主义时代,各国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工,各自都维持着自己的一套农业体系,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产生发展,让这种分工开始出现,各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安排下,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受供求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分工的产生也标志着各国封闭体系的破灭。

总结而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核心讲的是生产力的变革让历史有各个国家单独的国别历史变成了统一的世界历史,即生产力的世界化。随着生产力的世界化,各国之间分工更加明显,商品流通世界化,各国之间依赖加深,最终由单个的国家民族历史走向了世界历史。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价值主要在于对于他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也是有着启发作用的,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这一生产方式的巨大能量,能够推翻封建主义,建立资本主义世界,那社会主义是否也有这样的能量了。其实是有的,马克思也说过,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在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民素质达到一个高水平的情况下实现的,其中物质财富充分涌流就看出,还是生产力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想象,当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在更多次的工业革命之后,物质财富真正能够达到超越资产阶级这一生产方式所能容纳的范围之时,就是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时候,就是社会主义推翻资本主义世界的时候,就像资本主义推翻封建主义那样。但是马克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还是错误的估计了资产阶级的寿命问题,认为资产阶级已经走向衰败,其实不然,通过时间证明,资产阶级生产力的发展仍然没有超越其生产关系的承受范围,资产阶级依旧是方兴未艾,但是我们依然要肯定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它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还是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也有成功的例子。我们应该看到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验证了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资产阶级追求的资本扩大化和有限的资源仍然有着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致命的,无论资本主义再怎么提高社会福利,资本的逐利性依旧会让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分裂。

而在马克思的构想之中,社会主义是可以跳跃“卡夫丁峡谷”的,这也是从世界历史理论当中所得到的经验,既然生产力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并将国家民族历史变成世界历史,那同样的生产经验,发展道路和陷阱也同样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社会主义可以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和经验为我所用,从而规避“卡夫丁峡谷”,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资本主义的一些生产方式达到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可惜没有坚持下去。

二、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启示

我们可以看见,资本主义再进入21世纪之后,仍然没有顯示出疲软的迹象,它仍然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但与19世纪不同的是,现在多数国家是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都在争取在世界市场中掌握自己的主动权。随着苏联的解体,我们发现世界上硕果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有着足够的体量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面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堵截,中国该如何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该如何发展,我们值得深思,下面我分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来较为详细的谈论一下,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来解决新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困境。

在经济上,美国社会科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世界体系”理论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一个继承与发展,它很好的解释了1500年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它的主要观点是:1.世界经济在同一时期是一个单一的体系,沃勒斯坦对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做过如下比较:“1.世界帝国:农业剩余以朝贡形式直接分配。2.欧洲封建主义:农业剩余以封建地租形式分配。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效和扩大生产(先是在农业部门然后是工业部门)带来的剩余价值通过世界市场机制和国家来分配。”2.世界体系是不等价交换的,在劳动分工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核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核心区”是指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以及高工资产品所在地区,“边缘区”是指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以及低产品密集的地区。“半边缘区”位于两者之间,它有一种边缘化的趋势,但是对于边缘地区又是核心区。3.世界体系具有周期性和趋势性,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后,单一的经济体系会改变,会被另一个世界体系所取代,而趋势会逐渐走向相互依存和贫弱分化严重的两极趋势。

对于世界体系理论,最为重要的是第二和第三两点,世界体系的不等价交换使得“核心区”始终在剥削“半边缘区”和“边缘地区”。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不是直接的剥削,而是潜移默化的剥削,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南美出口铁矿给美国,美国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原材料,生产成钢铁之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南美,美国赚取大量的利润,南美在破坏了环境的同时,也只得到了较少的利润,这就是“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关系。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做“边缘区”,要想办法向着“核心区”靠拢,中国目前处于的是“半边缘区”的地位,作为一个巨大的出口国,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赚取了不菲的利润,但是相比较具有品牌效益和核心科技的发达国家来说,仍然是严重不足的。第三点中的世界体系具有周期性,也是与世界历史理论相契合的,都预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有生命周期的,虽然这个周期一定是个较长的周期,但是它最终也会因为其固有的“卡夫丁峡谷”最终走向衰落,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启示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并且适时的利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优点,坚信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最终会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灵活制定经济政策,不变根本,以发展为着力点,而不是恪守主义。

在政治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告诉我们,民族历史最终也会变为世界历史,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会不断加深,“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代已经来临,单纯以现实主义来看待国际政治的时代在慢慢过去,政治也在“全球化”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国家要在和平中求发展,追求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只有先发展,才能谋变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去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那就是“融入”和“变革”,传统的暴力革命已然不适合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更加积极的去参与国际事务,在参与中求变才是一个好的方法。

三、总结与反思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由于其当时社会历史条件,是有着一些缺陷的,主要集中在对于资本生命力的看法上。但是其合理的内涵对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仍然有着不可磨灭的指导作用,它正视了生产力这一重要因素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人类社会的交往最终会走向趋同,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最终会成为世界历史,这为当今“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化道路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扬弃的学习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一平、胡素萍.把握整体——世界历史的另一种诠释.中国社会科学社.199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3]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世界体系论派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左翼力量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几点思考
《世界历史》综合测试题(二)
《世界历史》综合测试题(一)
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从世界历史的视角对“中国梦”进行浅析研究
乌托邦思想、工程及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