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红+陈有鑫+黑晓霞
摘 要 通过对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化学知识的剖析,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旨在提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期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教学视频资源。
关键词 微视频;中学化学;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63-05
1 前言
微视频,3~5分钟的视频,兼顾娱乐性、教育性、新闻性等特性,满足人们使用手机、移动终端等多种形式来观看节目的需求。微视频的优点是时间短、内容精、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分享性高等[1]。笔者主要从微视频的教育意义以及教学意义出发,设计并制作化学课程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性视频,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达到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目的。
2 微视频课程资源简介
微视频课程资源的由来 教育类电影的演变(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教育电影、教育电視、网络视频课程资源以及微视频课程资源[2]。
微视频课程资源的研发与应用较为成功的案例是美国的Khan Academy(可汗学院),主要奠基人是沙尔曼·可汗(Salman Khan),自2006年开始陆续提供3400多个10分钟左右的资源,内容涵盖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科目[3]。目前各国都在努力将多媒体教学与各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化学微视频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研究,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美国互联网研究机构PEW2010年底的数据显示:在美国三大视频网站(YouTube、雅虎、Facebook)中,微视频在美国用户观看视频类型中占据相当的地位,搞笑、幽默类视频和生活、教育、新闻资讯类视频内容在点击排行榜中遥遥领先[4]。
从微视频课程资源到信息化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界也产生很大冲击,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而且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多年来只能想象、不能描述的现象,从而化解教学中的难题[5]。
我国有关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主要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媒体的应用等方面。目前,众多信息、观念冲击着教师的教学思维,无论老教师的经验多么丰富,新教师的观念多么新、基本功多么扎实,如果不提高信息素养,也难免赶不上教研教改的步伐。
设计意义
1)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教育专家赫德(P.D.Hurd)最早给科学素养下了定义。他在《科学素养:对美国学校的意义》中把科学素养解释为理解科学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并探讨科学与社会的联系[6]。本研究主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化学中感受生活,通过与初高中化学知识的链接,挖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尝试使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探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化学教学要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能力及科学态度。此外,更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7]。
由于微视频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中方便快捷地播放,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段微视频,了解一个化学知识点,并且能够发散思维,联想到生活中与其相关的多个化学知识点。这一点符合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8]
2)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化学,通过与课本知识相呼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同时也能够熟练地用课本知识解决食品中的化学问题,实现新课标指出的活学活用。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作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鸭式”传授,而学生也只是乏味地记笔记,很少有课堂活动,上课也只是课本知识的传授,几乎忽略了知识面的拓展。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教师有必要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微视频解决课本知识重难点,加强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全方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能主动地在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化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吃、穿、住、行等都存在无止境的化学变化。为了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教师可以将食物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涉及的化学知识,与初高中的课本知识加以整合,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以及思考空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4)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好奇心,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好奇心,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并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灵活地转化为微课视频,使原本烦琐的内容更加直观化、系统化、简易化、趣味化。同时,学生更加关注于化学本身的意义,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教学形式,使得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从多媒体入手,提高教师科技信息化教学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3 《舌尖上的中国》中化学知识的微视频制作流程
本次研究主要是在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大型纪录片的基础上,利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截取编辑,然后到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微视频设计,编写文档,制作PPT,再用摄像机和超级录屏软件进行录制,接下来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剪辑、配音、制作片头片尾等。
本次研究以《生命之盐》为例,如图2所示:
阶段1是观看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其中含有化学变化并且和初高中化学课本有密切联系的内容节选出来;
阶段2是将所选的视频与化学课本联系,并且查阅相关资料,解释化学原理,利用查阅的资料进行课件的制作,写出策划案,整理出文稿;
阶段3是将做好的课件录屏,转化为视频,然后录音;
阶段4是将整理好的素材进行整合并编辑视频;
阶段5是将视频上传至移动平台进行分享;
阶段6是结合前期工作和网上反馈评价对微视频进行查漏补缺,看视频中还有哪些不足,及时补充;
阶段7是将经修正后的微视频和相关材料进行总成。
4 案例剖析:以《生命之盐》为例
视频模块脚本设计 《生命之盐》脚本设计见表1。
视频文本设计
画面1,内容说明:“生命之盐。”
画面2,有關食盐的视频节选片段。
画面3,内容说明:“【课程链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盐,即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而生活中常见的盐就是氯化钠固体。同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微量元素中也体现了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碘盐是人们经常食用的调味剂,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症。”
画面4,内容说明:“盐,是一种奇妙的物质,它神秘莫测,却又遍布全球。”
画面5,内容说明:“【课程链接】据统计,覆盖地球表面70%的海水里,盐的含量达到3%,说到盐,人们肯定会和‘咸联系到一起。盐几乎是地球上所有动物不可缺少的物质,海水中大量存在氯化镁等无机盐,但是含量最高的还是氯化钠。把海水蒸发后,人们就可以获得许多盐。据统计,比较大的海或湖泊中,每升海水或者湖水平均约含盐30克。”
画面6,内容说明:“【食用盐的获得途径】然而盐并不是海洋和湖泊的专利,我们生活中的食用盐获得的途径主要有三种:①从盐矿开采盐块并将其粉碎得到食用盐;②溶化盐石并蒸发获得食用盐;③蒸发盐田里的海水获得食用盐。”
画面7,内容说明:“【盐与健康】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体内都含有一定量的盐分。盐是我们身体所必需的物质,它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盐能调节人体内渗透压。白色小颗粒形状的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轮流堆积而形成的氯化钠晶体。人们摄入一定量的盐后,钠离子以一定的浓度存在于人们体内,起着调节渗透压的作用。”
画面8,内容说明:“【盐与健康】但是也有许多人缺乏这种认识,觉得这种作用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一个人体内缺乏钠离子,那么体液的渗透压就得不到调节,严重的时候会引发肌肉痉挛。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大致上所有的人都喜欢咸味。这可能是因为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要明白过犹不及,就算对人体有益的东西,也切记不能摄取过量。”
画面9,内容说明:“【盐的摄入量】如果过量地摄取盐分,体内的体液平衡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影响健康。那么,我们应该吃多少盐呢?一般来说,成人每天需要吃6~8 g的盐。”
画面10,内容说明:“【盐的用途】生活中盐的用途非常广泛,我们烫菠菜等绿色蔬菜时加盐,可以使部分叶绿素和钠结合,让色泽变得更加明显。”
画面11,内容说明:“【盐的用途】根据盐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反应的原理,用盐迅速凝固蛋白质,由此洒在肉类、鱼类上,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蛋白质流失,而且在铁板或石板上烧烤时也不易粘在上面。”
画面12,内容说明:“【盐的用途】剥皮后的水果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容易被氧化变色,将水果去皮后泡在低浓度的盐水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变色。洗涤沾血的衣物、煮鸡蛋时都可以用到盐。”
画面13,内容说明:“【碘盐】碘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盐,因为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与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发育的不同阶段,缺碘会对人造成损害,特别严重的是智力损害,有些损害甚至无法弥补。但是这些疾病通过纠正碘缺乏可以预防。结合科学研究和局部试验,我国从1989年开始逐步改用碘酸钾加工碘盐,人们通过使用碘盐补充体内碘。”
画面14,内容说明:“【碘盐食用注意事项】但是食用碘盐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要结合自身的居住地区确定是否要吃碘盐,缺碘地区的居民必须科学、长期使用加碘
盐;否则,一旦停用碘盐,碘缺乏症就会复发。”
画面15,内容说明:“【碘盐食用注意事项】每次购买碘盐不要太多,因为碘元素本身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在风吹、日晒、潮湿、受热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挥发。因此,在碘盐的贮存中要特别小心,以防碘分子在贮存使用时挥发。盛放碘盐的容器应为加盖的,并放置在干燥、遮光、避高温处。”
画面16,内容说明:“【碘盐食用注意事项】不要用碘盐爆锅、长炖、久煮,在菜肴将要起锅的时候再加入碘盐,这样碘就不会挥发。”
画面17,内容说明:“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中的奥秘;热爱生活;关注化学。”
各画面的素材类型见表1。
《生命之盐》微视频 本节微视频主要介绍了盐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从盐的组成出发,通过“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堆积而成的氯化钠晶体”来解释钠离子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原理,又联系了碘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来说明食用碘盐的重要性以及碘盐的性质,分析了使用碘盐的注意事项。
5 设计总成与评价
以《生命之盐》等微视频构成的《舌尖上的化学》系列微视频的应用,尤其是在探究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精神。在课堂上能够使师生间的双边互动更加频繁,真正地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本研究工作仅对《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个别案例进行分析设计,因此尚缺乏广泛研究,最好将纪录片中不同形体、不同类别的食物做详尽的研究,继续开展更多系列视频的制作;由于摄像机设备清晰度较低,视频处理软件版本较低,导致视频中的清晰度不够和特技制作枯燥,在以后的制作中要尽量争取经费,使视频质量更高;受时间和个人经验的限制,视频内容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進一步改进,今后将进行团队合作,集思广益,丰富实验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DB/OL].
[2012-10-26].http://www.ibmadison.com/In- Business-Madi
son/October-2012/The-Online-Video-Phenomenon.
[2]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
65-73.
[4]艾瑞咨询根据eMrketer的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DB/OL].http://video.iresearch/cn/44 /20111008/151987.shtml.
[5]倪雪.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6]张建夫,赵辉,苑乃香.化学课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77-80.
[7]侯明黎.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初探[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6.
[8]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项目来源:宁夏大学2016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学位点建设项目“能力为本的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基金编号:YXW201603)。
作者:吴晓红,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陈有鑫、黑晓霞,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