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

2017-06-02 14:50张建新金雁徐静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项目教学产教融合

张建新+金雁+徐静

摘 要:产教融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的視阈下,德稻教育依托自身引进全球500多位高端人才的资源优势,整合全球行业大师资源、知识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形成国际大师教育平台,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合作培养能力本位的创新型行业精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师教育新模式”。从教育学意义看,“大师教育新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新兴教育资源提供商成为产教融合服务者;在“最开放”的大师工作室,大师智慧、治学之道与学术风采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创新型行业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凸显能力本位。

关键词:大师教育新模式;产教融合;项目教学;能力本位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上海松江大学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园内的德稻大厦里,我们看到了对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这句耳熟能详话语的真实注释。德稻教育,中国新兴的非传统高校教育提供商,遵循“汇聚世界大师、培育行业精英”的办学理念,邀请全球3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国际顶级大师,投资兴建大师工作室,以资源方院校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深度融合,培养能力本位的创新型行业精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师教育新模式”,在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探索之路上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教育资源提供商与传统高校合作的一个大胆且成功的尝试。

一、“产教融合”背景

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封闭,学生被禁锢在一个个孤立、被动的某系某专业某班级内,基于知识本位(knowledge-based)的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欠佳。当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不能有效地与社会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就出现了高等教育的能力失调,即功能失衡,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招人难”的“两难困境”。

因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1]。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等发生了新变化,高校只有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专业界限,与社会所需的行业企业紧密合作,采用“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是最初的产学研合作的核心,被称之为“威斯康辛思想”。我国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研究和探索,始于1985年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学习和借鉴。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这一概念逐渐演化为“产教融合”。2013年11月15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都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路径。我国对产教融合等概念的研究和探索,走过了一条从“双元制”到“工学结合”到“校企合作”再到“产教融合”的探索之路。

什么是“产教融合”?“产”是产业的简称,“教”是教育的简称,常特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就是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合作,是高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其内容包括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产教融合 =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本位的毕业生。

从广义看,产教融合不仅仅指职业教育,更包括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产教融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至少有以下4种融合的模式:一是行业标准引领深度产教融合;二是企业定向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三是院校企业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四是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见图1)[2]。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往往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反映冷淡、高高在上,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形式无实质”的状态;学校方坐等企业上门,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么强调客观,原地踏步,要么被动跟风,搞花架子。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互动介入、深度融合、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

然而,“大师教育新模式”采用的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却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尝试。成立于2010年的上海德稻集群文化创意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稻教育”),是一家以文化教育产业为主营业务的知识型、创新型企业,汇聚全球高端产业资源,专注提供国际领先的教育内容和服务。德稻教育运用德稻集团在地产、金融、文化、商业及互联网领域的雄厚资源网络,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将世界大师的智慧资源、全球一体化的产业资源、中国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巨大的市场需求、创新动力相结合,创造新的模式、新的平台、新的市场。德稻教育以知识资本、数据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为导向,从供需多方角度全面展示了德稻知识资本作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核心动力的重要性。以“汇聚世界大师、采集全球智慧、培育行业精英、助力企业发展”为理念,德稻教育投资兴建大师工作室,以设计、时尚、艺术、商业四大领域为主,提供系统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服务,切实提升高校和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教学水平,先后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东华大学等中国学府提供课程。目前,德稻教育主要是研究和开发与传统教育方式有别的创新教育项目,涉及学历教育(本科至博士阶段)、线上学院、教师进修、演讲、行业商学院等。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的研究将聚焦学历教育中的翘楚——“大师班”。

二、“大师教育新模式”实效

“大师班”是德稻教育主推的创新教育模式,旨在为国内大学提供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内容。德稻教育与国内高校合作,由德稻大师领衔设计并教授四年制本科课程。学生完成规定教学内容并通过相应考核后,不仅可获得合作院校颁发的本科学历、学位证书,还可获得由领衔大师亲笔签名的学习证书。德稻教育希望大师班的培养模式能够为国内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促进国内高校对国际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利用,达到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的目的。

2013年9月,在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德稻教育合作开设“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德稻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是大师班的第一个成功案例。首届开设产品设计和动画两个专业,分别由全球最负盛名的策略设计公司“青蛙设计”创始人,苹果手机、路易威登等品牌的设计者艾斯林格(H. Esslinger)教授和《狮子王》《加勒比海盗》以及《功夫熊猫》等著名电影幕后设计者罗宾京(Robin King)教授领衔。实验班开办至今,众多海外媒体纷纷就国际大师在中国开展的教育创新项目予以报道,众多国际专家以及海内外高校也纷纷来访交流。

2015年4月29日,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学排名之一——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了世界大学排名。在此次新增的艺术与设计学科排名中,中国大陆共有 4所高校进入前100位。其中,传统名校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排名第26、28位,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这所成立不足10年的民办高校却进入51~100位(见表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质量控制专家涂维莉(S. Trumbic)教授评论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是德稻‘大师教育新模式与普通高校合作道路上的成功实验。全球教育资源的注入,将快速帮助中国高校提升其全球影响力,帮助高校打造国际一流的学科。”[3]

2016年1月27日,在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国际质量组织(CIQG)年会上,德稻教育获得了“质量平台提供商”认证资质。作为亚洲首家“质量平台提供商”资质的获得者,德稻教育在接受CHEA/CIQG教育质量评审的过程中,大范围引入了学生学习成果的效果评估,包括学生学习现实与预期的成果性评审、学习效果的产出性评审、学习体验的过程性评审、学习增值的发展性评审。这证明德稻教育提供的教育内容与服务,在模式、产品、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并获得学术界、雇主、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三、“大师教育新模式”特点

在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视阈下,德稻教育通过与高校合作,对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进行整合,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师教育新模式”。

(一)新兴教育资源提供商成为产教融合服务者

大师班作为德稻教育的明星产品,其合作对象为国内高校,产品定位是“德稻全球行业大师教育新模式与国内教育体制双向结合,快速提升高校国际排名,致力于帮助高校开展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借鉴中国“高铁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开发形成一整套创新教育核心知识产权,推动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旨在帮助中国高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推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作为全球教育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德稻教育深入研究各高校体制与未来发展趋势,确定战略合作方向,与高校的合作着眼于学科专业以及二级学院层面。对于高校而言,选取试点专业,引进第三方服务,进行突破创新是对教学改革以及高校办学体制改革既稳妥又高效的创新方式。此种合作方式较之惯常的“蜻蜓点水”式传统的校企合作,也能更快、更直接地凸显效果,其合作原则是16字:“大师治学、协同创新、优势共赢、课程协调”。基于大师治学理念,采集大师的行业智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中国教育部的大纲要求,做系统化的课程研发,融通中外教育方法,在中国形成自己的教育核心、知识产权和课程品牌,帮助高校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提升高校国际知名度。

在运营模式方面,大师班采取“双轨制”运行,其整体课程框架由德稻大师主导设计,师资由德稻与合作院校(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共同组成。所有课程分为3个部分:由合作院校教授的基础课程、由合作院校和德稻联合教授的公共课程以及由德稻单独教授的专业课程。德稻大师教育新模式下的大师班,在符合中国教育体制的要求下实现国际教育资源落地,区别于中外办学,能真正帮助高校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科建设。

除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作外,德稻教育正积极推进与以下高校的大师班合作:广州美术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北京开放大学、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上海建桥学院、黄海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等。作为对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的积极探索,大师教育新模式也希望更多地获得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认可,作为中国人才培养的“自贸区”,以更灵活的机制与高校对接,更好地实现国际化教育资源的落地。

(二)在“最开放”的大师工作室,大师智慧、治学之道与学术风采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西方世界也有“名师出高徒”的传统。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代代相传,师徒共同奠基西方古文明大厦。同样地,德稻“大师教育新模式”重视智慧的传承,重视大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采用导师制和对话式、启发式教学,言传身教。

对许多学生而言,能亲耳聆听一次好莱坞知名导演德柯罗杰、艾斯林格、罗宾京这样的国际级大师的讲座就已经相当幸运了。而在德稻大厦里,学生不仅有机会可以经常跟这些大师面对面交流,更有机会得到大师手把手的言传身教——“让中国的学生能够站在行业大师的肩膀上”[4]。秉持“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教育理念,大师智慧、治学之道与学术风采在“最开放”的大师工作室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500多位国际顶级大师加入了德稻,其中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的顶级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艺术院院士,囊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顶级高校,涵盖了建筑设计、影视动漫等30余个行业。德稻大师不仅仅来自全球的大学,更多的是世界著名公司及行业企业的领军人物,所获行业最高端奖项有奥斯卡奖、艾美奖、红点奖、金罗盘奖、泰勒奖、美国总统奖等40余种。德稻集团投资兴建了一批综合性、交叉性、国际化大师工作室集群,每个德稻大师工作室都配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协助大师进行教学和运营工作。一个工作室,不仅是一片汇集大师创意的小天地,更是一个大师们传道授业的大课堂。

截至2017年5月,实验班共开设11个专业、32个班级,由来自美国、比利时、新西兰等10个国家的14位大师领衔,4年间共招收了684名学生(见表2)。2017年7月,最先开设的产品设计(战略设计与创新)和动画(创意动画)两个专业方向将迎来第一批共40名毕业生。2017年9月,学生总人数将达到1000名左右,占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总量的25%。为了保证教师对学生充分关注,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受到教师的监督,实验班的所有专业每年只招收一个班的名额,每个班招生约20名,师生比保持在1:3.5。核心师资团队中,80%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0%是海外人才。

在这11个“最开放”的大师工作室,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大师的言传身教,领悟大师的智慧与理念,领略大师高超的技巧与学术风采,更学到大师的价值观与治学之道。自从大师工作室2013年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合作以来,学生学习成果已经初步显现。前来参观的外校教师认为,一年级学生的成果相当于其他高校三年级学生的水平,特别是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尤其突出。实验班基于项目的教学使得学生每个学期都会完成项目作品,德稻安排专门的团队帮助学生对项目作品进行优化以及进一步的市场化。比如,产品设计(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2014级学生刘苏靓,其第一学期设计的产品“万象乒乓球拍”,参加了《创客星球》节目,众筹成功。在“脑洞大开30秒”学生作品展示汇报上,动画創意专业的学生用充满独创力的构思和一流的制作技术,为一年的学习交上了满意的答卷。虽然成品只有短短30秒,制作起来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经历建模、调光、加纹理、雾化、加人物、调动作、调光、优化等一系列作业后,再加上后期配音,才能呈现出最完整的效果。这就是一个创造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与提高的过程。

(三)创新型行业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凸显能力本位

为达到“培养新一代实战型、复合型、创新型行业精英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德稻教育遵循“大师治学理念,智慧采集传承”的理念,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项目教学”“能力本位教学”“做中学”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基于能力本位的A类课程将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能力培养课程、理论型课程、技能型课程、实践型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以项目为主导的B类课程,在教学中实战,在实战中提升能力。上述已开设的11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各具特色: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采用“项目贯穿型”课程设计,交互媒体艺术专业采用“格状结构”课程设计,主题环境设计专业采用“项目进阶式” 课程设计。

最有代表性的是“项目制教学”,即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项目而展开的教学行动。教师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完成一个作业,每个项目作业都包含4个阶段:“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价”。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主要特点见表3。

项目教学的优势一目了然。在能力培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探索、交流、实践,并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与传统教学中的“纸上谈兵”和“闭门造车”完全不同。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再采用传统的以“知识点”为线索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项目”为单元,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与时代同步,在学校里掌握的东西到了社会上马上就能用。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需求开展学习活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大师班课程大多基于实践项目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时,教师会向学生展示项目流程和进展,给他们提供能在课堂讨论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

与传统高校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大师班还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满负荷”的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每周40+的课时安排,考量了国内具体情况与国际标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课与研讨、动手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德稻引入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的工作坊,比如产品设计(战略设计与创新)专业曾在过去两年间陆续与西门子、无印良品、土耳其KOC集团、倍科科技等企业合作开展工作坊;文化产业管理(品牌战略与管理)专业针对中国百年品牌以及星巴克等进行了企业调研。由于教学是基于项目制、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过程,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并不枯燥,反而充满乐趣。另一个是实习与海外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师班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德稻会安排学生到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开展实习,或到国外知名的艺术类院校交换学习。对于学生实习的安排,基于每个大师班专业领衔大师数十年的行业关系网以及德稻在全球的企业与院校的丰富资源,德稻能为学生实习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企业实习库。实习期开始前,由行业大师团队把关,为每位学生推荐实习企业;实习中,德稻协调团队对实习企业进行质量把关,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跟踪;实习后,学生汇报实习成果。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德稻大师班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实了“三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经验为中心。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培养行业精英的必由之路,是“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5]。从广义上讲,产教融合是产业与高校为了共同的利益目标而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提升,最终相互融合、共赢发展的过程。然而现实的校企合作情况是“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与行业标准、企业定向培养和院校企业合作培养相比,德稻探索了3年多的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是一种具有“双赢”性质的深度合作。在资源方院校合作培养引领深度产教融合视阈下,德稻“大师教育新模式”在产教融合探索之道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未来教育资源提供商一个大胆且成功的尝试。

“大师教育新模式”在探索全球教育资源与国内高校合作道路上的成功实验,将有助于中国高校的“双一流战略”推进,将帮助中国高校快速提升全球影响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 国发〔2014〕19号,2014-06-22.

[2]中国机械职业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分析[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HsSNXgIA8D1_964ucPhQqFU4rrnK8mxPexvVuaiFxWL6 QhZ9-KtKq12aw94MLL8VQhPlHb6ZZGHPMzxsJ_ UkpBzsNsrginoaRZDeb5SKO7, 2014-10-29.

[3]王懿颖.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德稻“大师教育新模式”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N]. 齐鲁晚报,2015-06-09.

[4]轩召强.传承创新 站在大师肩膀上看风景[EB/OL].http://sh.people.com.cn/n/2014/1023/c354847- 22700148.html, 2014-10-23.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15-10-29.

编辑 许方舟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项目教学产教融合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