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分析

2017-05-31 03:34包琳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包琳

摘 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在内蒙古地区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认同度与汉族学生有差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上有差异。主要原因是教育者对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定位不准确、研究不够;西方敌对势力更容易向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社会上个别不良现象引发价值观否定性评价更容易在少数民族学生身上出现;环境影响、知识结构引发的内化障碍。克服这些内化障碍应该引起各高校的足够重视。这种差异性分析、研究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克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5B-0015-03

价值观内化是指人们接受某种价值观并把它转化为观察、分析问题的基本准则,使之约束、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是教育者观念筛选、心理转化和思想升华的过程。表面上看,价值观内化是受教育者个人认知、认同、转化、固化的心理过程,实际上,价值观内化过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是社会普遍价值观约束作用于个体,因而形成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内化障碍就是内化受阻。研究价值观内化障碍就是找到价值观培育中受教育者在关注、理解、接受、形成个体价值观过程中受阻的原因;找到受教育者群体价值体系没有明显改善,与教育者的期望不一致的原因。

内蒙古地区是汉族占大多数、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众多,再加上地域特点是东西跨度大,使得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和民族差异。蒙古民族以语言文字、历史传统、生活习俗等为代表的文化现象与汉族有着明显不同,但蒙古族与汉族融合度是比较高的。长期以来,各民族之间能够实现民族和谐相处,民族语言、习俗等文化沟通没有障碍,民族交往频繁。受民族融合的影响,在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中各民族之间价值观有明显的趋同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蒙古地区特别是在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认同度也比较高,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內蒙古地区大学生中能够达到非常理想的教育氛围和教育效果,甚至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民族典范,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不可否认,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还存在许多困难,还需认真分析、解决诸多矛盾,特别是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应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和内化是同时进行的,也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就是受教育者价值观的内化过程。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是同一过程中两个不同的作用面,可能同时进行而效果统一,也可能同时进行作用不同步,甚至相互影响。事实上认同教育更多强调外力作用于个体,使之产生内化需求,出现个体主动性,进而出现教育者所期望的效果;而内化更多是指个体感受、认知、理解、接受进而形成个体价值观的过程,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因此,重视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研究,对在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的心理共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出现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受教育者自身的因素,也有教育者的因素。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大学生自身因素。首先是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人类的天性是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崇尚自由、强调个性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大学生处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之中,尽管思想意识、行为习惯、日常生活等都必须在规定范围之内进行,但随着学识、年龄的增长,个人独立甚至于叛逆都是会必然发生的。弗洛伊德认为:“毫无疑问,人永远要反对集体意志,维护对个体自由的要求。”“文明的发展限制了自由,公正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受到限制。在人类集体中,以渴望自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人类对现存不公正的反抗。因此,它可能有助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崇尚自由既然是天性使然,大学生又是思想特别活跃的群体,那就给西方敌对势力带来了机会。近年来,中西方文化交流加深,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渗透也从来没有停下脚步,他们打着“人权”“自由”等口号宣扬西方的自由,这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这些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崇尚自由的个性或民族特点使得他们非常容易接受西方所谓的“自由”,但问题是那些“自由、民主、人权”口号的背后往往是实质上的“颜色革命”,所以西方宣扬的“民主、自由、人权”往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在价值观内化过程中信息过滤有时是比较困难的,更容易过滤掉看似有明显约束力却是正确的信息,更容易接收看似很有诱惑力却是错误的信息。其次是泛物质化思潮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上“以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忽略人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的一种思想潮流” 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因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出现的精神空虚、没有信仰、法制观念淡漠等现象在大学生中均有体现,这使得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度不高、情感不认同,内化动力丧失。二是教育者因素。主要是学校重视不够,教育者认知水平和理论研究有待加强。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可见,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进而才会是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作为教育者,内化如果有障碍,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才会出现教育活动看似大张旗鼓,内容却空空如也;看似紧锣密鼓,学生却没有体验、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其实质是不尊重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和师资培训,要有一批优秀的理论研究者,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三是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全民性的,高校不可能出现教育真空地带。净化社会环境,特别是净化网络传播渠道是非常重要的。endprint

二、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的民族差异

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中还有民族差异引起的内化障碍。我们在研究中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即使在同一要素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也有较大的差别,这些现象要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中内化障碍研究更有意义,对维护祖国边疆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民族差异的主要表现:一是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认同度与汉族学生有差异。除在国家层面上汉族学生认同度高于蒙古族学生外,在社会层面、公民层面上蒙古族学生认同度都高于汉族学生。从心理学角度上讲,认同度越高说明心理价值需求越旺盛,对这个层面上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越不满意。换句话说,蒙古族大学生更希望有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蒙古族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更高,更希望建立一个诚信、友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蒙古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上有差异。虽然说各民族大学生价值观有明显的趋同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大部分同学是认同的,但是在认知、理解上不够,认知偏差、不到位产生的内化障碍在蒙古族学生中更普遍一些。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蒙古族学生来说途径单一、方法失当,学生不认可,外化受阻引起的内化障碍更明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的民族差异原因也比较复杂,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者对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定位不准确、研究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教育者通过适当的方法、手段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化需求,进而按照教育者的希望改变价值观。因而,受教育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处在主体地位,不能把他们当成被动客体。蒙古族学生由于受蒙元文化的影响,既有国家认同意识,也有民族认同意识,民族自豪感很强。对汉族学生适用的教育方式不一定对蒙古族学生适用,教育者如果采用灌输等控制意图过于明显的方式则很容易引起蒙古族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尊重蒙古族大学生在内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多研究这一群体的个性,多为他们着想,要有针对蒙古族大学生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方式和途径,这样效果才会更好。二是西方宗教势力更容易向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文化渗透。调查表明,蒙古族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较高。不可否认,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精神标志,蕴含着丰富思想道德资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含着中国人的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所以,我们不能草率地否定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宗教,我们应该对之积极引导,激励其革新和更新,从而能与我们的思想文化体系有机共构、和谐相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西方文化渗透更容易在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中產生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开始把目光集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上,有时候看似合法的宗教宣教其目的是挑起民族矛盾甚至民族仇视,境外宗教渗透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甚至影响边疆稳定与安全。应该注意的是宗教渗透不管是哪种目的,都有着学术讲坛、免费资料、交友、资助、强生健体甚至保健治病等等诱人的外衣,使得大学生无法进行判断和筛选,这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重要因素。三是社会上个别不良现象引发的价值观否定性评价更容易在少数民族学生身上体现。蒙古族大学生有着正义感强、嫉恶如仇等特点,对社会不良现象反应往往更加强烈,有时候甚至偏激。在我们调查题目中有关于“抵制日货就是爱国”的调查,对这一观点蒙古族学生认同度明显比汉族学生高得多。四是环境影响、知识结构引发的内化障碍。蒙古族大学生成长环境、受教育环境都与汉族大学生有所不同,受语言文字不同决定的授课环境不同的影响,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蒙语书籍过少影响,更受针对蒙古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较少的影响,使得蒙古族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到位或不准确,进而影响内化。

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克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理论工作者研究、分析,需要教育过程中诸要素配合,特别需要内蒙古高校各级领导重视,积极开展针对这一地区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要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思政队伍政治素质、知识素养、能力素质和人格魅力,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当作首要任务来抓。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教育对象, (下转42页) (上接16页)特别是要研究内蒙古地区的大学生,依据不同对象,创新工作方法,适应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需要,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并重;要营造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良好教育环境和氛围,特别是优化网络教育环境。

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理念。”对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的研究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其目的就是寻找积极、有效的途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NJSY26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艳.泛物质化思潮背景下核心价值观的困境与对策[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怎样克服外语课堂上学习者的焦虑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谈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克服紧张情绪
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向成功的研究
循序渐进,克服初高中物理衔接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