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7-05-31 03:32潘宝红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建设发展

潘宝红

摘 要: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困境,需挖掘专业特色,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建立相对稳定而又开放的师资队伍;加强实习与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临床型实习”模式;加大专业宣传力度,加强就业指导;提升专业层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准入制度等,以确保该专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建设;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5B-0007-03

“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是师范院校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新专业。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小学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纲要》提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在这一改革背景下,全国有近40所高校设置了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包括三年制专科、四年制本科——人文教育专业)。2009年,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设置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并开始招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设置该专业的高校。

一、 专业建设概况

(一)招生规模

学院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自2009年9月开始招生,第一届学生53人。2010~2011年曾连续两届招收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目前,已有四届学生顺利毕业,共369人;在校生人数104人。近几年来,受自治区中小学师资需求和专业层次的限制,招生规模处于缩减状态。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学院是地处民族边疆地区的院校,服务的区域既包括民族地区,又包括幅员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我区基础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是实行分科课程,但大多数农村牧区的初中规模小,需要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教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一个适应,两个胜任”,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相关知识,具有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既能胜任综合文科课程(品德与社会、 历史与社会)教学,又能胜任分科课程(政治、历史或地理)教学的中小学复合型教师。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为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基础课程,和能够培养学科教师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科(包括历史、地理、政治)教学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课程,以形成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教师岗位的适应能力。

(三)推进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边教学边编写,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的编制,使课程的教学有纲可依,规范了教学。

实践教学对学生教师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的形成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形成了由第一到第三学期各门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第四到第五学期的教育见习(分别对应教育学、学科教学论)、毕业综合训练与考核、教育实习组成的前后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加大实践教学的管理力度,由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指导教师组成实践教学小组,实行分级管理,使每一阶段的实践课程都依据课程目标有序实施,每一次训练都落到实处。同时,与多所初中建立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联系,保证了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

(四)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基本师资共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2人。

此外还整合其他系及行政部门的师资力量,师资队伍涵盖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思政、地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教师资源,但相比成熟专业,师资队伍仍显薄弱。

(五)学生就业良好

由于本专业注重学生学科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加之每一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供相应就业岗位,所以学生的就业率逐年提升。以2016届毕业生为例,据统计,毕业生总数51人,一次性就业人数42人,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2%;到学校及教育机构的有31人,专业对口率达60%,远远超过学院其他师范专业的就业率。通过跟踪调查,毕业生大多通过服务基层项目、应聘民办学校及校外辅导机构等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声誉良好,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困境

(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呈现五大模块,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制性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由政治、历史、地理三类学科的专业课程组成,选择了每个方向最基础的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如政治学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法学”“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等;历史学科,选择了“世界通史”“中国通史”“世界思想文化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地理学科,选择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三个学科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学习这些基本课程,既有利于小学综合课的教学,又有利于初中分科课程的教学,同时,便于今后在某类课程上的深入学习。

由于三个学科课程占用的课时较多,受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总课时的限制,综合类课程只开设了“人文科学概论”及专业选修课“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内蒙古历史地理”“历史与社会课程解读”,反映学科间的知识交叉和渗透的综合课程开设不够,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学科方向选择不均衡及学历提升成為发展瓶颈endprint

为适应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主要为农村牧区初中培养“一专多能”的分科(政治、历史或地理)课程教师,以及小学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较强的教师职业技能,自第五学期开设学科教学论课程开始,学生要选择学科方向,即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中学历史教学论、中学地理教学论三门学科教学论中进行选择。但学生选择学科方向不均衡,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均表现为选中学政治教学论的最多,选中学地理教学论和中学历史教学论的人数相差不大,这给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师的授课指导带来了压力。因此,需要在学科课程设置方面再作调整。

该专业有专升本意向的同学比较多,但学生只能升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而且升学率控制在该专业应届毕业生的5%,学生专升本渠道不够畅通。

(三)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不高

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区的初中一直没有推广和实施综合课程。面对综合课程只在个别省份、个别实验区开设的情况,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发展引起人们的担忧。曾经出现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用人单位不清楚、不认可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情况,认为这个专业的学生什么都学习,什么都不精通,致使毕业生参加地方初中教师招考时被拒绝、被冷漠对待。而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容易被忽略的课程,大多数学校的这门课程都是由语文或英语老师担任,很少设专职教师。近几年教师招考的门槛越来越高,受学历层次和户籍的双重限制,学生通过教师招考入职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通过基层服务项目(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或者到民办学校、课外辅导班临时代课。个别在校生选择了转专业,使学生对该专业信心不足。

三、 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对策

(一)挖掘专业特色,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还是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均是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产物,肩负着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弘扬人文精神的双重使命。本专业具有人文性、师范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特点,依据“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推进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在原有的“五大模块”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需作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首先,在专业必修课模块,要进行学科内课程整合,把三大学科(政治、历史和地理)的课程合理搭配,建立明确、清晰的知识框架,避免课程内容重复,课程设置死板,专业性太强。如原有的历史类课程主要设置中国通史(Ⅰ、Ⅱ)、世界通史(Ⅰ、Ⅱ)、中国思想文化史、世界思想文化史,整合为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历史与文化,以体现学科内的“综合”。协调好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增加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在原有的人文科学概论的基础上,增设审美与艺术(集美学、文学、艺术和传播学于一体)、历史地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课程,以实现课程学科间的“综合”。

其次,专业限选课模块,含教育专业课程,在目前设置的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写字、教师口语等教育课程的基础上,需增加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教育评价与测量、班主任工作等课程,以增强学生教育专业基本素养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充分体现“师范性”的特点。

最后,在专业选修课模块,课程结构中应该拓展开设与初中分科课程对接的政治、历史、地理三大学科知识,以夯实知识基础,并增设文学、伦理学、文化学、逻辑学等课程,课程结构要体现“人文性”。增设专题课程,如课程标准研讨、中小学教育问题研讨、历史教学研讨、地理教学研讨、思政教学研討、历史与社会教学研讨、班主任工作研讨等,实现专业“前瞻性”。

(二) 建立相对稳定而又开放的师资队伍

为了保证本专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需建立相对稳定与开放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首先,继续面向全院招聘教师。因师资以基础教育系在职教师为主,并整合其他系和行政部门教师,但力量仍很薄弱,还要返聘离退休老教师,并从汉文系、社会工作系、管理系和计算机系等聘请专任教师,由学校统筹优先安排;其次,聘请一批中小学名师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题课程的教学,如班主任工作研讨、历史教学研讨、地理教学研讨、政治教学研讨等。再次,引进其他高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来本专业任教。最后,成立由教育厅师范处、学院、中小学教师所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并作为专家顾问承担本专业中青年教师的业务导师,提高本系教师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以及学位、学历层次。由此形成以基础教育系教师为主干,以本学院教师为主体,各层面有机结合的相对稳定而又开放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实习与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临床型实习”模式

实施“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理论学习两年半,保证校外集中实习时间满半年,完善“临床型”实习模式,以使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从大学生到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在“临床型”实习模式中,与中小学建立常规化、制度化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未来师资培养的责任,制定标准化的教育实习指导手册,定期组织开展教育实习座谈会等集体活动。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除了完成教学实践外,还要独立完成召开家长会议、参加教师会议,负责任课班级管理等所有教育活动和日常工作。

(四)加大专业宣传力度,加强就业指导

由于自治区范围内初中历史和社会综合课程还未实施,加之该专业的历史较短,毕业生波及的范围较小,社会对该专业缺乏应有的认知。学校和相关系部的领导层在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应主动走出大学,充分利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教育实践,积极建立本专业与中小学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大学校园的社会职能作用,为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endprint

学校及相关院系要努力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目前的就业状况,在现有的政策和条件下,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其次,教育学生要调整就业思路,先就业再择业,为今后在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领域发展奠定实践基础。

(五)提升专业层次

受专科专业层次的限制,毕业生入职公办学校的非常少,各盟市教师招考除幼儿园外,对学历的要求几乎都是全日制本科。而一些兄弟院校如怀化学院2003年将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专科改设为四年制本科层次的人文教育专业。到2008年,全国近80所高校改设或新开设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专业。为了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对师资学历及素质的要求,在现有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专科的建设基础上,改设四年制人文教育本科专业,成为一些师范院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准入制度

基于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一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但学生毕业后,到小学任教品德与社会课的微乎其微。实际上,多数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师资紧缺,但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非考试科目,处于“边缘化”的副科地位,一些学校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要么由语文或其他科目教师代课,要么被语文、数学课所占用,要么改为自习课,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漠视,这有悖于通过该课程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宗旨,不利于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师资的缺乏阻碍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而师范院校专门培养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又难以找到对口就业岗位。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准入制度,要求逐渐实现由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毕业生担任课程教学教师。同时,在小学全面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上,制定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的规划,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实施,从而为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专科或人文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以保证该专业的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研究”(NJSY30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方兴义, 郭亚平.人文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整合方案的探討——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 [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2,(4).

[2]白洁.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研究——以我校地理教育(历史与社会)专业为例 [J].淄博师专学报,2006,(4).

[3]何振海,高镜淳.美国教师教育实习制度的专业化走向——历史维度的考察 [J].河北大学学报,2015,(3).

[4]鲍远明,张玉文,张怀兵,柳敏和.人文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 [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建设发展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