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的现状调查

2017-05-30 12:22杜秀花朱琳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生成性教学预设

杜秀花 朱琳

摘 要:以常州市某小学中年级学生和数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教学观察等研究方法,调查了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關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生成性资源;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1-0092-05

一、问题的提出

(一)概念梳理

生成是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学习需求而产生的有价值的新问题、学生超出预设之外的回答、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的巧妙点拨或指点等新的资源,教师及时对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调整,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进而产生出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得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建构的动态过程。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有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学习需求而产生的有价值的新问题、学生超出教师预设的回答、新的思路和方法等动态生成的结果。[1]

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灵活运用教育机智将课堂上出现的预设之外的新情况作为新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动态过程。[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成性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的“预设”主要是指教师对实际课堂教学过程的预先规划。预设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前,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案就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预设体现在课堂中,则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任课教师以课前的设计和安排为前提,按照计划进行教学活动;预设体现在结果上,一方面,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了对教学活动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另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在某一领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

生成性教学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的影响越来越为深刻。虽然在课堂教学前,每一位教师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设,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但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由于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情景,教学环境、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变化使得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我们意料之外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这些“预设之外”的结果,一方面,给课堂带教学来了更多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惊喜;但另一方面,它们的出现也给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3]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对象是江苏省常州市某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和数学教师。学生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对教师实施生成性教学的态度和影响、教师是否具有生成意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这三个维度展开,共计15道单选题;教师问卷主要从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情况、教师是否具有生成性教学的意识及对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情况这几个维度进行,包括19道单选题和6道多选题。发放学生问卷845份,回收821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752份,有效回收率为89%;教师问卷发放9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其数据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后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教学观察情况,对中年级学段的数学老师进行了开放式的访谈。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基本情况

1.教师对生成性教学思想及其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对生成性教学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被调查的数学教师群体中,对生成性教学非常了解的教师占22.2%,比较了解的占66.7%,不太了解的占11.1%。大多数教师(77.8%)认为,生成性教学既不是高深的教学理论,也没有与实践脱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是无法彻底分割开来的。

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效果及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关于教学效果,6名教师认为,生成性教学的效果优于预设性教学的效果好;3名教师认为,两者之间无法进行比较。关于“生成性教学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否有作用”,2名教师认为,生成性教学对自己非常有用且作用明显;7名教师认为,有作用但不明显。关于“运用生成性教学后对学生的发展的作用”,3名教师认为,效果明显,4名教师认为,有效果但是并不明显,2名教师则持不确定的态度。

2.教师具备一定的生成性教学能力

学生问卷关于“在数学课堂中,如果有同学和老师回答不一致时,你的数学老师是怎么做的”,18.4%的学生认为,教师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讲解,21.1%的学生回答老师是直接请另外的同学进行回答,23.1%学生觉得教师向全班同学询问不同意见,37.4%的学生认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大家讨论探究,最后形成共识。”

教师问卷关于教师对预设和生成的把握情况表明,33.3%的教师的教学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的,44.4%是在预设基础上再加以生成的,22.2%是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生成的。

以上数据和实习期间的教学观察表明,小学数学教师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成性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利用教学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

3.教师对生成性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一部分,包括学生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师生互动产生的新思路和新情境等等,及时把握住并且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问卷“您是否能接受课堂上学生打破您的教学思路,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的数据表明,教师几乎都认为能够接受。关于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的态度,6名教师希望出现,2名教师非常希望出现,1名教师不希望出现。学生对于课堂上新情况学生的态度是,47.9%希望老师讲解,22.5%不希望老师讲解,24.3%选择视情况而定,只有5.3%的学生不关心。

随后的访谈数据也表明大部分教师都有一个共识,觉得课堂并不是教师一言堂的舞台,学生的新思路其实如果能够把握得当是可以将它当成一种新的教学资源,来辅助自己教学的。在问及哪些新情况是值得进行生成性教学时,多数教师们倾向于将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回答或者有价值的提问当成教学资源对实际教学进行补充使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预设,错失生成的时机

课堂观察和问卷数据表明,部分教师会固守对教学内容的预设,课堂基本是教师的天下,这也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走教案”形式。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给人的感觉很顺利流畅,但却忽略了对学生错题或者质疑这些预设之外的教学资源的利用。

另外,学生问卷中“如果有同学在上课过程中对老师的讲解提出質疑时,你的数学老师是怎么做的”,14.6%的学生选了老师“说服同学按照自己的讲解”,21.3%选择老师“适时表扬但会延伸到课后单独讨论交流”, 6.5%认为,教师是“直接忽略”,可以说明42.4%的生成时机错失了。

2.过度引导和控制,造成虚假生成

相对而言,这种情况在一些老教师的身上会多一点,他们更多地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不足以支配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随意发挥,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多传授知识,而不是选择牺牲大量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来着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一位老师在接受访谈时说:“因为我们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而言比较差,数学课堂上也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去生成的问题,老师讲的知识点能够被学生弄清楚会做,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这样的教学思想反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则主要表现为数学老师过于引导和控制。换言之,就是教师过度将课堂指向预先设计的目标,导致数学课堂的虚假生成,最终导致生成失去了其意义。

另外,对“你的数学课堂与以下哪种上课模式最接近”的题目,22.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15.2%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满堂提问,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此可见,相当多的课堂引导和控制过多,实际是按照老师自己的原有思路进行教学。[4]

3.生成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改变课堂中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简单重复教学的尴尬局面。而生成性教学以动态活泼的课堂新面貌出现,它不仅仅意味着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生成,更强调教师能够以学生的认知、教学内容和课堂进程为依托和基础,对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转变,促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其长远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生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往往成为促进生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舍本逐末、过分追求形式的现象。在进行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总是会有意无意的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有些简单的问题根本不值得去牺牲课堂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去讨论交流。教师问卷的数据表明,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时,3名教师认为,总是能够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6名教师认为,有时能考虑,这表明66.7%的教师会有意无意的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4.重视知识目标的生成,忽略情感目标的生成

数学教学目标其实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及其过程的核心。新课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并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祌和实践能力,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只是关注学生是否对课堂教授内容的掌握,更加关注的是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生成,而忽视或者弱化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一位数学老师教完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之后进行课堂小结,只着重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几分钟的简单回顾,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有关年月日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复习,以考察学生对这部分教学新知的掌握情况,然后这节课就以温习知识点结束了。没有考虑这节课非常适合让学生感受到时间过得很快,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有限

生成性资源是生成性教学的重要条件,它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有宽松的氛围等基本条件;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思考,就难以形成生成性资源。

教师问卷关于“在数学课堂中,您是否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6位教师(66.7%)只是有时会尝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1位老师(11.1%)偶尔会,只有2位教师(22.2%)总是乐于在课堂上让学生去思考。进一步追溯教师不能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的原因时,4名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偏多。时间不够;2名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牢固;2名教师则认为,无法去掌握学生的回答;1名教师认为,浪费时间没有必要。

2.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有局限,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和利用意识较弱

生成性教学比非生成性教学更难于把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随时根据学生当下的学习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新教师而言,这种超出事先预设的教学是有一定挑战和难度的。[5]

教师问卷“课堂中您的教学思路能否及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调整”,2名教师总是能够及时调整,6名教师有时能够进行调整,1名教师偶尔能够进行及时调整,表明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有局限。具体体现在“无法对学生的意外回答进行有效解答”(28%),“学生没有生成性回答作为新资源” (28%),“无法创设问题情境” (20%)等三个方面。

3.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数学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发言,那么教师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源也就相对多了;如果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观点,对教师观点没有质疑,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也就没有新资源的产生与利用。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数据表明,48.3%的学生认为,本班的数学课堂上很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发言;24.9%的学生认为,大家基本都能做到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但偶尔发言;22.1%的学生认为,大部分人是能够努力听课,但比较沉默不喜欢发言;4.8%的学生认为,大家都做自己的事情,不听课也不发言。当问到学生本人对教师提出问题有答案时学生的反应时,77.1%的学生都能够作答,但有20.2%的学生会选择保持沉默,2.7%的学生要看当时的心情。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意识较弱,课堂显得过于沉闷。

三、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实施的建议

(一)精心预设,教学设计要保持弹性

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变化的,受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和课堂表现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总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新情况,教师不可能事先考虑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在进行预设时,要给学生留出自主发挥的空间,也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环节留足时间。因此,教师要对教学设计弹性预设,为师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可能性;给预设留足时间和空间,促进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生成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2]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数学课堂氛围,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表达空间

新课改强调学生发展的、具有独立意识的。调查表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有关联,学生更加倾向于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一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质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才会被激发出来,小学数学课堂也更加能展现出它的活力。小学数学生成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对话性,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让学生握有话语权。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由表达,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师生的互赢。因此,小学数学的课堂氛围应当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于一身的,从而使得师生在互动中有思想、情感上的交流、碰撞,促进精彩生成。[6]

(三)及时抓住生成的契机,积极促成生成

新课改提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随时可能会有出其不意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把握这一契机,对预设进行相应调整,积极促成课堂的精彩生成。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新问题或呈现的错误,都可以成为新的的资源。

对于生成的一些富有新意的信息,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能够促进班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其教育价值。将学生的典型错误放大,将其当作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弄清其错误的根源,因势利导。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的原因,并进行自我纠正,强化相关的知识点和数学概念,让他们的思路回归到课堂教学的预设上。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呈现的错误中,及时捕捉、合理利用这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而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也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引导。当然,如果学生的回答或问题没有价值,教师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4.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新课改开展以来,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够进一步对自己的教学模式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全面提高,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反思应当是教师积极主动地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常态,同样,也需要教师根据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来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0.

[2] 陈旭远,杨宏丽.论生成性教学[J].福建教育,2004(7):8-19.

[3] 陈曼,陆云.在“生成性教学”的生存论意义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5(5):5-7.

[4] 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1-133.

[5] 王海峰.生成性教学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71-72.

[6]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8):47-53.

A Study on Generativ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

——Taking Middle Grade of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DU Xiu-hua1, ZHU Lin2

(1.School of Educ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2.Lukou Second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1113, China )

Abstract: The article, with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teaching observation, is based on the inquiry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 primary school. Both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methods concerned are presented. It reveals that generative instructions are properly applied in maths teaching, but some problems still remain.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it analyzes the instructors understanding, ability and awareness in generative teaching,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t the teachers and the schools level.

Key words: primary mathematics; generative teaching; generative resources; preinstall; creating

責任编辑 张栋梁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生成性教学预设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健美操教学的影响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