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2017-05-30 05:13闪茜赵红梅
高教学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目标管理校企合作目标

闪茜 赵红梅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出现一些矛盾。能否顺利协调校企合作参与各方的矛盾,将决定校企合作的成败。校企合作各方以各自的目标为基础,形成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文章尝试基于目标管理理论,分解校企合作目标的制定过程,也即校企合作开展的全过程。

关键词:目标;目标管理;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173-03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inevitabl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ever, with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re are some contradiction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Whether the contradictions of stakehold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an be coordinated smoothly or not will determin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akeholder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based on their goals, form the ultimate goa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the whole process of setting up the goa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hich is also the whole proces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decomposed.

Keywords: objective;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培养方式都有着众多的不同,其主要目标是为一线培养具有较高实用性的技术型人才以及管理人才。[1]自产生以来,其特殊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学校、企业间的合作也逐渐产生。校企合作的案例最早当属德国的学徒制,而高等教育范畴内的校企合作则最早出现于美国大学内的工程技术学科领域。具体的案例则是辛辛那提大学与企业开展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对本校27名技术系的学生联合培养,实施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2]自此,校企合作这一教育模式在各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逐渐开展,如英国的三明治式、德国的双元制培训以及日本的产学研合作。

根据不同的标准,校企合作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于目标导向的视角,可以分为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合作模式、生产经营合作模式以及主体综合合作模式;基于主体作用的视角,可以分为企业主导合作模式、高校主导合作模式、共同主导合作模式;基于合作方式的视角,可以分为技术转让模式、合作开发模式、共建实体模式;[3]基于合作领域和深度的视角,可以分为浅层次合作、中层次合作以及深层次合作。[4]纵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校企合作,基本上属于浅、中层次的合作,亟待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以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管理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现代管理学之父”——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中,以“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为命题对这一新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将其定义为“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5]根据其中心思想,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在制定各自目标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制定校企合作的共同目标,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以及目标的实现。将目标管理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中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有效激励学校和企业为完成校企合作的目标而努力,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二、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向求学者提供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以便顺利通向某一职业。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开展校企合作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一)经济社会发展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当前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新动力。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也应做出适当的更新,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适用型人才。在这种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企业聚集了相当的人才,如何使高职院校的人才、科研优势以及企业的资金优势、科技优势有机结合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校企双方开展校企合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先,校企合作能为企业发展培养适用型人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对其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工程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企业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确保知识的及时更新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校企合作,能够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对其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

其次,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经济的转型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使得社会对高新科技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企业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原有科研的基础上加强同企业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这既能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也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依托该校的优势学科,有针对性的选择合作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共同搭建科研平台。这不仅加强了学术团队建设,同时也促进了企业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社会的发展也使企业的竞争实质发生了改变,充足的资金不再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企业竞争的实质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的竞争。那些拥有足够的掌握过硬知识技术的人力资源的企业在竞争中占有相当的优势。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企业的员工可以得到高职院校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使潜能得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提高,进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必然性

第一,校企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作为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别的高等职业教育为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设计最优方案,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最大限度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

第二,校企合作是终身教育的迫切要求。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终身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实现个人的学习与发展,同时要实现全社会成员的学习及共同发展。终身教育不仅对个人提出要求:“要求每个人必须实现自己的抱负,发展自己的可能性,也要适应社会不断向他们提出的新要求”。[6]同时,终身教育对高校的要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只重视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

第三,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应更加注重满足受教育者的多样化教育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针对职业发展需求,培养专门的技术型人才,以提升职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人力资源的竞争实力。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更加注重各类资源的整合,更加注重优质人才的培养,不仅符合其自身发展的需求,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诉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是政府、高校、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诉求,是各利益相关者共赢的结果。对于高校而言,校企合作能够使高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校企合作使高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培训项目所具有的个性及特色,从而提高企业工程科技人才的适用性。同时,校企合作能够为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相应的平台,创造经济利益,实现高校、企业间的双赢。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其所需的工程科技人才,提高企业内工程师或工程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其所需的人才储备。同时,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科研创新发展及工程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

三、基于目标管理的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多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方在制定各自目标的基础上,共同协商制定校企合作的共同目标,以开展合作。这正与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目标的设置、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相吻合。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讲,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作为校企合作的具体方式,就是将校企合作分解为可衡量、可评价的多级目标,然后落实到合作的参与方,最后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实现校企合作的目标。

(一)校企合作目标的确定

确定校企合作的目标是校企合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将这一环节进一步细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作各方领导层协商预定目标。这是一个暂时的、可以变更的目标预案,既可以由领导层提出,再经各合作方讨论;也可以由合作方提出,报送校企合作领导层批准。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共同商议决定、形成共识是必须的前提。在确定校企合作目标之前,各合作方领导层必须根据各方的长远发展战略,评估客观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清醒的认识各自发展的优劣势,准确评估和分析应该和能够完成的目标。在目标预定过程中,领导还要对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而确定各自的发展目标。

第二,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员工参与管理,即组织内部所有的员工都参与目标的制定及目标的实现。这也就要求每一个分目標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校企合作领导层在拟定目标之后,要对各自的组织进行重新审查,根据先前确定的目标分解,适当调整以确保每一个分目标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使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进一步明确化。一个明确的层次既保证了目标的顺利实现,也使整个目标实现过程的责任更加明确而具体。

第三,确定各合作参与单位的分目标。校企合作总体目标确定之后,各参与合作单位首先应明确该目标,然后再商定为实现总体目标而制定的分目标。分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分目标要具体量化,便于考核,这是制定目标的基本原则。只有能够量化、便于考核的目标在执行起来才具有可行性。其次,要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这是要求分目标确定的时候要按照任务的重要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排序,然后确认每一个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或者是每一个参与合作单位都有一个关键性任务。这样既保证了责任明确,也避免了各分目标的齐头并进、主次不分。最后,分目标要既有挑战性,又不失实现的可能性。实现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既能使责任主体赢得他人的尊重,同时也能满足责任主体的精神需求和荣誉需求。但是,分目标并不能一味追求挑战性,必须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

(二)校企合作的开展

目标管理的过程更加重视结果,重视参与者的自主、自治和自觉。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可以完全放手不管,信马由缰。相反,由于已经形成了的目标体系,领导发挥的作用更大。一旦某一环失误将会对目标实现的全局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导致目标实现化为乌有。因此,领导在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首先,要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合作各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各参与合作单位的领导是校企合作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要定期对各参与单位进行工作检查。检查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各参与单位分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全体责任主体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二是可以充分利用检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各参与单位进行相应的交流,这既可以增加领导了解,也促进了基层员工对领导想法的了解,进而促进了分目标的实现。

其次,要定期向各参与单位通报校企合作目标的实现进度,便于相互协调。在校企合作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制度,一方面能使各参与单位充分了解各分目标的实现状况;另一方面也能使各参与单位充分了解兄弟单位的进展,可以起到相应的督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分目标的实现。

最后,领导要帮助解决校企合作目标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出现意外、不可预测的事件严重影响到分目标实现时,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适当调整或修改原定的分目标。无论是企业还是高职院校的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有一些不可预测的影响因素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要及时出现并帮助解决实现分目标过程中的难题。这既能体现领导本身具有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时也是对责任主体的一种激励。

(三)校企合作的总结和评估

在达到预定的期限之后,各参与单位要对目标的实现进行自我评估,并提交书面报告;然后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再决定奖惩;同时还要讨论下一阶段的目标,以便开始新的合作。校企合作的总结和评估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评估总目标和分目标。这主要是评估总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在现有的条件下是否能够顺利实现;还要评估分目标的分解是否科学合理,分解到的年度和各参与单位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最后,要评估总目标和分目标是否很好的衔接。其次,要评估目标的实现状况。要根据绘制好的目标图,对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实现进度进行评估。如果各项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则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以运用到下一阶段的目标实现中。如果目标未能顺利实现,则要本着客观、求真的态度,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但要切忌相互指责,以保持相互信任的氛围。

(四)校企合作的深化

这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处于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校企合作的深化是一个新的循环过程的开始。首先,要分析校企合作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科学合理的目标是开展校企合作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企业和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了一个循环过程,校企合作的目标是否准确已经明显的摆在所有人面前,如有不适,应该予以调整,以适应校企双方的发展。其次,要分析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是否合理有效。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是实现目标的必然条件。从战略管理的角度选择目标管理的方法作为实现校企合作目标的方法,理论上讲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但应用到现实中,也要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陈英杰.中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21.

[2]黃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4(4):71.

[3]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8-45.

[4]吴建设.高职院校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49-50.

[5]甘宜涛,常国良.目标管理视阈下的教师管理研究[J].成人教育,2015(2):60-61.

[6]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教育系统性改革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91.

猜你喜欢
目标管理校企合作目标
目标利润导向下的基层采油单位绩效评价研究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企业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