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 毛汉硕
[摘 要]文章通对农村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智力扶贫创新,建筑工程农民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的举措。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智力扶贫;农民工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4-0031-05
一、前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2年期间,建筑业从业人数从2004年的2500.3万人增至2012年的4267.2万人,其中,农民工占建筑业从业总人数的85%。农民工已成为建筑工人的主体,这支数量庞大的建筑农民工队伍,文化素质总体偏低,80%只有初中以下文化,85%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他们游离于城市边缘,农忙种地,农闲做工,就业渠道靠“血缘、地缘、人缘”关系,盲目性大,组织化程度低。这支队伍既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社会应给予更多关心的弱势群体和“问题群体”,关注并扶持他们事关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化升级、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和“双核驱动战略”实施都需要大批人才作为支撑的情况下,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再拼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要转向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上来,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成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
二、农村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广西电大一直在探索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手段运用于智力扶贫工作中,在智力扶贫工作中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地开展贫困地区农民的教育培训实践,使有限的扶贫资源效益最大化,让更大规模的贫困人口接受他们真实需要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自2000年秋至2012年,广西电大先后開展了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国家教育部在广西开展的农村远程高等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广西区政府、广西共青团和广西电大联合在多个城市工业园区实施的“万名青年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与中国人大、北航、中南等重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面向北部湾经济区实施人才培养远程教育合作等,招生6000多人,目前已有近5000人获得专科以上文凭,部分学员还获得了相应技能证书,一些农民工学员成长为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学员中涌现出全国劳模、全区劳模、十七大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等各类优秀人才,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广西电大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了一套农村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其核心内容包括:一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二是怎样培养出这样的人,也就是培养模式及培养过程;三是培养出来的人怎么样,也就是质量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通过质量监控体系,把对质量的重视从口号转化为过程,转化为细节,转化为对教学过程每个重要环节的落实,尤其是对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
(一)农村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人的定位
对基层农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应用型人才,这是由学习对象的特殊性、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分工与政策导向以及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历史沿革等要素共同决定的。这种目标定位,从本质上厘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与外延。
农村建筑工程培养的人才主要立足生产第一线,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普通高校提倡的单纯研究创新能力,可以高于职院校直接培养的职业技能,是一种综合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农民建筑工程人才的文化素质,使农民工向高级人才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1.农村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农村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应以高中起点本科为出发点,向两边延伸,向上可以向大学后教育延伸,向下可以同非学历教育沟通,通过设计多入口与多出口,真正建立高等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立交桥”,真正实现“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办学”,为培养农村建筑工程人才开拓足够的发展空间。
2.以双证为培养目标
在建筑行业中上岗证十分重要。为此,广西电大在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选取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旨,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体现学科前沿性和实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自建”课程学习核心资源为主,汇聚相关学习资源为辅,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学习资源,通过新建、改建、修订、增补、引进等多种方式,集聚一大批适应土建行业从业农民工在职学习、有利于土建行业从业的农民工提升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以满足远程教育农民工学员不同的学习需求。
3.在教学与支持服务模式上多元化
向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全过程的个性化学习过渡,创设适合农民工学员业余学习、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利用学校集教学、管理、支持服务、考核评价一体化的系统平台,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设、完善专业和课程教学平台,创新学习方法,营造多种教学交互氛围,以提高土建教学资源使用率,提高农民工学员的学习效率。
4.实践教学实施灵活多样
对农民工学员的实践教学形式可根据专业和课程性质多种多样设置。既可以分散实践,也可以集中实践;既可以现场实践,也可以远程实践;既可以在实践基地中实践,也可以模拟实践。加强与建筑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建筑行业人才培养的职业特点和应用技能需求,从实际工作出发,开设建筑行业需要的实践环节课程,将建筑行业、企业中相关职业岗位的应用技能融入到学历教育的实践环节中,共享行业、企业的双师型师资和实训基地,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岗位资格证书教育的互通互认,使农民工学员学以致用。
5.教学质量的评价
通过加强对农民工学员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反馈,完善对农民工学员学习效果的质量评价体系、标准。逐步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向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转变。明确考试目的不只局限于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在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把社会调查、工作问题解决方案、实际操作和技术应用等应用性成果作为评价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评价效果。在课程考试改革中重视过程化考核,以此促进农民工学员学习过程的落实,发挥考试对教学过程的引导和管理功能,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二)远程开放教育建筑工程农民工学员的学习模式
在智力扶贫、实施农村建筑工程人才培养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学员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家庭与学习的矛盾突出,经济压力大,学习时间零碎,到学校学习要花费的时间和路费成本高,加上远程教育“教”和“学”分离的特点,使农民工学员在进行远程学习时会遇到传统校园学习所没有或更加复杂的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种网上教学活动,做好远程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整合教学资源,利用好课程配有的教学光盘、远程教育网、“广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平台等多种渠道,以满足农村学员特别是边远山区学员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安排集中面授辅导学习。采用分段式集中的方式,充分考虑农民工学员工作的季节性因素,选择农闲时段开展集中面授学习活动。在农民学员自主化学习过程中,我们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跟踪其学习过程,引导其选择、利用好适合的学习资源,提醒学员按时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在学习支持服务上,我们提供了三种学习模式[2]。这三种学习模式是相容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农民工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得灵活而丰富多彩。
1.完全服务型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是针对贫困偏远山区的远程学员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辅导服务。为了让无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农民工学员获得必要的教学信息,学校要提供及时、优质的教师辅导服务。在具体方式上一方面利用基层站点进行相对集中的辅导,另一方面对交通比较便利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化辅导。二是学习资料的服务。学校把收集、加工、整理的学习资料制作成印刷材料、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和光盘,以租借、出售、發放等形式提供给农民工学员。三是硬件环境的建设服务。学校要在最基层建设学习站点,力所能及地为基层站点提供电脑、卫星信号接收器、电视、录放像机,以及技术服务。完全服务型学习模式虽然与远程教育的一些要求不太相符合,也给学校办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但在贫困地区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2.基于广播、电视的学习模式
广播、电视是第二代远程教育的主要教学媒体,虽然在第三代远程教育中,由于受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影响,其地位有所削弱,但在贫困地区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教学作用。传统的广播、电视学习模式主要表现为集结式学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黑板搬家”。随着电视卫星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实现基于广播、电视的个别化学习。广播电视大学基于电视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为贫困地区农民工学员的远程化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广播、电视资源,制作和发布一些学习信息,尽可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3.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自主化学习模式
贫困地区农民工学员自己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很小,因此学校和工作单位所提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县级电大分校在农民工学员网络化学习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首先,县级电大要为农民工学员创造全方位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使农民工学员能够在自己所选择的时间里进行学习。其次,利用双休日尽可能地为偏远山区的农民工学员提供网络学习服务,使他们能够通过因特网实现与教师、学友之间的交互,从而感受到远程教育的魅力和人文关怀。
总之,基于网络的远程化自主学习所要求的环境质量比较高,因此更需要学校为农民工学员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服务。
(三)农村建筑工程人才的教学实践环节实施
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型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而远程开放教育的农民工学员,在年龄、工作背景、生活阅历、学习动机、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许多差异。要让这些在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农民工学员,在毕业时达到基本相同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多种教学方案、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农民工学员的个性化需求,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就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严格的教学监督,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
1.构建科学实践体系
着力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保证实践教学在学习期间不间断。农民工学员的实习内容可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通过利用假期增加实践时间,或根据实习单位现有施工进度分阶段实习,确保农民工学员实习内容连贯性,尽量全方位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了确保实践环节顺利进行,要加强实践环节管理,在农民工学员管理方面,采用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和外聘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专门管理,分别负责教学、实践工作,确保实践效果好、教学实践任务饱满、实践内容符合教学大纲。
2.强化师资力量
作为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者, 应该是精通本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工程师,熟悉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了解实训基地各个环节的实训内容、实训步骤,是学员完成远程开放教育实践任务的引导者和协助人。为此,我们选聘学校、建筑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兼职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老师,以增强建筑工程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帮助提高农民工学员专业技能。
3.案例式教学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工程实际,教学上我们采用案例式教学,关注规范、技术标准的变化,让农民工学员知道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求学员在相关实践环节中收集资料,结合目前或以后工作岗位,在毕业设计(论文)尽量争取做到真题真做,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和建筑企业合作,农民工学员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实践,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监控,企业对人才质量进行目标评价,学校按企业要求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双方共同建设、使用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设施、设备的互用,定期交流双方信息,同时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员提供奖、助学金,激励学员安心在企业工作。 校企合作服务了地方经济,提高了办学效益,使双方合作的积极性更高,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校企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培养模式,把学员的专业知识与个人发展、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实行“适销对路”的应用型教育。
5.建立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环境
实践教学的“动手性”特点使“随时实践、随地实践”相对困难;特别是“随身学习”,学员随身带一本书也许就可以进行理论学习,但却无法进行实践学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实践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对于边远山区缺乏实训基地的农民学员的实践教学,我们可以通过虚拟或真实的实训场景来进行培训,以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实践教学形式,为学员“三随学习”(随时学习、随地学习、随身学习)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6.考核标准
农村建筑工程人才的考评要从学员获得知识增值和技能发展的观点出发,更多地关注远程学习给农民工学员带来的变化,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重点考查他们是否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获得预期的进步,是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建筑工程生产实践中去,能否有效地服务建筑行业和相关企业。当然,不仅要关注农民学员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还要关注农民学员对建筑行业信息技能的掌握和学习参与工程实践活动能力的增加。
三、结束语
电大远程教育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战略,关注社会大众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在建筑农民工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不高的情况下,远程开放教育以灵活的学习方式、低廉的学习成本、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支持等特点,吸引了大批的农民工学员,通过学习,他们服务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激励了创业农民再创大业,就业农民走上创业之路,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經济发展。智力扶贫不但让农民工学员创业有了想象的空间,而且能使建筑业农民工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价值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课题组.广西农民工远程培训的调研和启迪[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
[2]梁九义.贫困地区远程教育个体学习环境状况调查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2(2).
[3]唐华.建筑业农民工就业培训之我见[J].中外建筑,2013(4).
[作者简介]吴荣,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管理;毛汉硕,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基层电大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朱春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