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玉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一些任课教师对此重视不够,而且教学策略不当,影响了教学效果。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就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能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小学生;应用题;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49-0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之一。但一些任课教师忽视该项工作,教学策略不当,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他们运算能力的提升。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加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实现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运算能力的目的。
一、运用联想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学习,能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该把握这个要点,在学习具体内容时加强思维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众所周知,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对已有的经验及表象进行加工、提炼或空间想象,才能悟出新的见解,掌握运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积极联想,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如,学习圆的周长和运算时设计如下练习题:当你看到C=πd时,你想到什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π倍,直径是周长的1/2π)让学生从已经获得的知识着手,通过不断训练来激励学生思维,将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率、周长相互之间的联系加强。让学生从思维训练中发现利用周长求半径、求直径的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
二、巧设新颖问题
新颖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欲望,教师在授课中要安排一些比较有新意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提出,并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课本,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具体的问题学习中提高运算能力。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设计如下题目:商店上午卖出作业本100本,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0本,下午卖出多少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如果把“下午卖出多少本”去掉,这道题能解答吗?这个问题富有新意,激发了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能够让他们积极看书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握运算技巧。
在新问题的引导下,还要让学生“自学尝试”,营造创新氛围。学会自主学习,这是小学生能否创新的必要前提,而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关键在教师的指导。新颖的应用题出现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尝试解题”,营造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能强迫学生所想和所做都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否则会大大遏制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提出一些比较有新意的想法时,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例如,运算“1+2+3+4+5+6+7+8+9=?”这道题时,学生出现了下列答案:
(1)(1+9)+(2+8)+(3+7)+(4+6)+5=45
(2)(1+2+3+4)+5+6+7+8+9=45
(3)5×9=45
(4)(2+4+6+8)+(1+3+5+7+9)=45
针对学生所采用的运算方式,任课教师要鼓励学生,并肯定这些思路都是对的。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会不断提高,并且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运算技能。同时,还要组织“讨论讲解”,给学生创造空间,让他们增强运算技巧。例如,学生讨论时,应该抓住知识构建规律和重点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发表意见,在争论中明理,在研讨中创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应用题运算能力。
三、重视应用题的讲解和训练
创新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体现。我们可以通过应用题讲解和训练方式,将其作为教学延伸,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应用题的运算能力。
其一,要善于发掘问题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学生学习、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努力解决问题的发散性,强调学生去对一个应用题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使学生能通过不一样的思维去学习。例如,“自学”混合运算应用题时涉及如下尝试练习题:三年级学生有67人,参加唱歌组的有18人,参加舞蹈组的有29人,其余的参加科技小组,参加科技小组的有多少人?让学生根据题意自主发挥再创造潜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虽然答案一样,但方法灵活,这也是通往创新之道,对于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1)67-18-29=20(人)
(2)67-(18+29)=20(人)
(3)67-18=49(人),49-29=20(人)
其二,利用開放性训练题,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教学中要重视利用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如下训练:________,上午比下午多卖出8本书,__________?让学生补充不同条件和问题,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再解答,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
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中,应该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把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贯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实践证明: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良好途径。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运算中思,在自学中创”,营造课堂创新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的应用题学习活动中,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位置。经过对应用题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产生创新想法,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例如,针对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及不愿意主动参加应用题学习的学生,任课教师首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找出问题之所在,帮助他们找到学好应用题的信心;其次,还可以“结对子”,建立互帮互助的小组,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跟着优秀学生,从而带着他一起尝试,一起进步,在帮助和学习中提高应用题运算能力。
【教学案例】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与复习
1. 回顾知识,通过周长的复习初建网络
①教师在黑板上无规律地贴上一些平面图形的纸片,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先后顺序,将图片进行有序摆放;②引导学生回忆每个图形的面积及周长公式。以没有周长公式的3个图形为突破口,复习周长的定义;再根据周长的定义,类推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归纳整合,通过面积的复习形成网络
①互助式合作探究:让学生互帮互助。以面积公式为例,寻找哪一种图形最容易求面积,将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关系用线段连起来;②小组合作尝试:寻找最基础的平面图形,依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寻找周长公式之间的联系;③展示交流学生作品:展示过程中请学生说明这样连线的理由;④总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形成合理完善的知识网络图。
3. 逆向演绎,加强联系
小组合作逆向尝试:每一个图形都有着潜在的联系,利用面积公式最复杂的梯形,对其它的图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并进行有效运算,解答题目。
4. 尝试训练,走进生活
给出以下应用题,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开展训练:老师家有一块长边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比宽的3倍还多5米。如果给菜地四周插上总长是65米的篱笆,请你算一算老师家的菜地宽是多少米?
【教学评析】任课教师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助,进行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师在黑板上无规律地粘贴一些平面图形的纸片,让学生独立填写每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然后进行知识的回忆与复习,夯实基础。小组合作尝试,让学生互帮互助,对最基本的图形进行面积求解,并发现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利用面积知识复习形成网络,尝试梳理知识群。小组合作逆向尝试,相互帮助和进步,每一种图形都有着内在联系,可以利用梯形面积公式对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最后尝试解决综合题。在这些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養学生的创新技能,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运算技能。
五、让学生成为“纠错”者
小学生在应用题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错。但凡做事,尤其是应用题运算,不可能总是正确的,即使是天才也不可避免在计算中出错。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本身并不会必然导致好或坏影响,关键是教师和学生如何看待这些错误,能否发现应用题运算错误中潜在的价值,最为关键的是能够相机转化并加以巧妙利用。有时教师不妨做个“出错”者,让学生成为“纠错”者,把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纠错中提高应用题运算能力。
【教学片断1】买一把9角的直尺
师:我付了一张1元,可以买这把直尺吗?
生:可以。
师:我把钱给了老板,拿着直尺走了。(假装要走了)
生:不行,不行!
师停住脚步,疑惑:你们喊我干什么?怎么了?
生:还要找钱呢!
师继续装傻:啊?为什么要找钱?
【教学片断2】买一块7角的橡皮
师:我想买这块橡皮,我该怎么付钱呢?
生1:付1张5角和2张1角。
生2:付7张1角。
生3:付1元,找回7角。
师:小朋友说的方法都不错,可是我都没有采用。我呀,就付了一张7角(停顿片刻)。
师:你们笑什么?
师:难怪营业员不卖给我,还说我的是假钞。
通过创设这样的“错误”情境,让学生加强训练,对应用题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提出提高应用题运算能力的策略,进一步把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具体解决用什么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此外,本文还结合教学实例,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这对于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小学生的应用题运算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康园园.近年国内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研究的评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20-23.
[2] 拓延旗.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34-135.
[3] 潘金平.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2):134.
[4] 邢强,蔡新华.问题呈现方式对小学生算术应用题表征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85.
[5] 任俊.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中的内外表征现象透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0):119-121.
[6] 侯勇到.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107.
[7] 吴名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J].出国与就业,2016,(3):46-47.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