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茹
【摘 要】如何进行小学阅读课文学法指导是新课改的一个难题。我在自己多年的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就此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朗读;阅读;思考
一、引言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进行小学阅读课文学法指导是新课改的一个难题。阅读课文是讲读课文有益的补充,阅读课文为了复习、巩固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专项的阅读训练转化,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难度和深度没有讲读课文高,根据阅读课文的这一点,在指导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进行科学有效地点拨,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理念。我在自己多年的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建议
1、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达到正确地读、流利地读这一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阅读课可分为三个步骤:
1).初读。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细读,要抓住重点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
3).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如《草原》第一段所描绘的是一幅辽阔壮丽的蒙古草原美景,读来琅琅上口,读后令人兴奋,余味无穷。像这类课文,教师不必多讲,而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
2、要引导学生理解地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尤其要注意关键句段。如教学(黄继光)一课时,有学生问:“黄继光在身受七处重伤的情况下为什么能站起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黄继光心理活动的那几句话:“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一一指名读;“战友们在望着他”一一小组读;“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一一全班读。这样分着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黄继光想到望着他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感到给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大。这种力量来自英雄黄继光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这样分着多读几遍,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理解黄继光在身受七处重伤的情况下能够站起来扑向敌人火力点的原因。教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特别是好的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还可以再现文章的现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其人,唤起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受到高尚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在正确、流利读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章字字情、聲声泪,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感情。全文的主调贯穿一个“悲”字,全文朗读的基调应是沉重而悲痛的。节奏应是缓慢的,要通过表情朗读的指导,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波涛。当总理的灵车经过时,人们想到的是什么呢?通过范读、表情朗读第二段中的最后三句话,学生自然体会出人们这时的心情:同是这十里长街,同是总理和群众,昔日的总理检阅群众,迎送外宾,其矫健身躯,慈祥面庞,油然浮现于群众眼前,这是多么幸福和欢乐的情景!然而今天,看着总理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而且不再回来,人们怎能不悲痛欲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那些字里行间深蕴的情感将溢于言表,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进而从悲痛中获得力量,立志做一个像周总理那样的人。
4、交会学生进行积累
1)、从眼睛阅读到耳朵阅读
就像所有理想的实现都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一样,虽然“班级图书架”上登记了不少图书,并专门规定了读书时间,但真正认真阅读的却只是少数。一些学生并不爱阅读,特别是男同学。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男孩子不愿读书,这样的境况,教室怎能充满书香!俗话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几个学生在眉飞色舞地谈论《水浒传》中的故事。对呀,哪个学生不爱听故事?我脑海中一个念头闪过,何不以此为契机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阅读呢?于是,我在每周专门开辟了一堂课给孩子们讲故事,尤其是讲名著。课堂上,通过我精心的准备,故事讲得栩栩如生。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语言,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个个听得如痴如醉,即使平时最活泼调皮的孩子,也融人了课堂之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从此.故事课便成了学生的最爱,不知不觉中,学生读到了许多名著,也爱上了读书。
2)、从“要我读”到“我要读”
从建构主义和接受理论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肯定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正如大家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好表现”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天性。针对班级中许多学生的阅读存在被动、消极的状况,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本学期,班里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除了故事会,还举行了朗诵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汇报会、交流会、辩论会等。在布置阅读《西游记》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结合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说说你最喜欢谁?”在周五的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个个跃跃欲言。有人喜欢孙悟空,因为他勇敢坚强,本领高超;有人说:孙悟空好冲动,易受骗,还是沙和尚好,憨厚忠心,任劳任怨;也有人说:猪八戒好,虽然有点贪吃好色,但会生活,有情趣。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谈趣正浓,教室里洋溢着醉人的书香味。学生张华在班内属“默默无闻型”人物,看到同学们侃侃而谈的“酷”样,狠下决心,也要当回“焦点”。于是,他选择尚无人交流的《三国演义》,连续开了好几天夜车把它读完,并自己设计了一张表格,把有关内容一一罗列出来,把它看透读熟。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沉默的他一反常态,手捧表格滔滔不绝,条理是那么清晰,语句是那么精彩,直听得同学们一愣一愣的。同学们惊诧于他的出众表现,纷纷请教秘诀。他也毫无保留,把自己的经验一一讲给同学听,同学们若有所悟。在以后的交流中,仿效者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