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轩
摘 要: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教师的管理是全部工作中的关键和核心点。实现有效的学校管理,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能力,方可提升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分析了小学目前的学校管理状况,并基于此阐明学校管理中所需贯彻实施的激励制度,为管理人员实现高效的学校管理献计献策。
关键词:激励制度;学校管理;教师
学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是极为丰富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人的管理。本文通过阐明运用激励制度,实现对学校工作有效的管理。教师是管理中的关键,因为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师密切相关。小学教师是中国义务教育的根基,所以,怎样调动小学教师的工作创造能力与积极性是每一个小学学校管理者应当深入思考的课题。目前,伴随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对小学教师的激励制度亦需要相应做出改变,在人本理念面前,探讨小学教师激励的制度及其实施途径,是个极具意义的课题。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激励制度对提升小学学校管理的效果,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目前小学学校管理的情况
1.机制不健全和理念缺位
在目前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普遍实行的是领导全权负责,然而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却面临话语权缺失的尴尬地位。我们不难看出这对于学校与学生的进步是不利的。
2.缺乏专业、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
在当今的小学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在此间又以缺乏科学的激励制度为关键。目前的管理难题是教师没有工作激情和缺乏系统规划地开展教学任务。这就进一步造成学校管理工作的混乱和管理成本的叠加。
由此,我们需要从教师这一切口进入,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实现高效的小学学校管理。
二、巧用激励制度,健全激励体系
1.物质鼓励与精神满足协同跟进
依据马斯洛需求原理,人的需求有层次之分并彼此交汇,但可以大致分成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的激励制度需从这两大模块着手。物质激励顾名思义是通过物品与现金等方式开展奖或罚,进而影响老师的行为方式。精神激励的内涵很广泛,包含表扬与肯定、期望与模范作用,当然也有批评和责备等。物质层面往往被归为提升老师创造积极性的外界驱动力,而精神层面的则是内在原生动力。现今,很多小学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需求认知模糊,一刀切地持有“老师执教的目的仅限于获取薪酬”的观点,所以,一味地重视薪酬的作用而疏忽了老师的情感满足需要。然而,此举对于教师授课质量的提升并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事实证明,唯有协同实施物质与精神的激励,才能获得最佳的激励成效。
2.“肯定激励”与“否定表示”需持之有度
肯定的激励即为奖励,而否定的表示即为对某种行为的约束。小学管理者对学校管理要做到赏罚分明。要贯彻赏罚有度、有据,首先学校的管理者要根据有关部门与学校的现实状况制定科学的行为准则,对教职人员的操守要有具体的肯定与否定规范。诚然,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获得肯定的激励,小学老师的薪酬福利等较为稳定,假若仅仅是强调肯定的激励方式,老师等教职人员则会习惯于奖赏,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期望值,使得肯定激励的边际效用迅速递减,从而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效果。因而,管理者需同时采用否定的约束力量,消弭教职人员的侥幸心理,进而帮助老师克服错误的行为。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应以肯定激励为主,否定约束力量为辅。
3.个别奖励与团体激励要兼顾周全
个别奖励乃是以单个的老师为奖励对象,满足个人的个性化需求。而团体激励则是把全校的老师视为完整的群体进行奖励。个别奖励强调的是老师个人的努力与成就,可以激发老师的创造性能力与积极性,而团体激励则关注全体老师的协调作用和贡献,有利于加强老师的集体观念,促成教育教学的合作。在小学学校管理的工作中,管理者需善于将个别奖励和团体激励综合起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与提升团队的专业性和整体素质,加强协作意识,共同为高效教学质量服务。
4.外界鼓励和自我激励不可偏废
外界鼓励强调的是外界驱动力量对人的鞭策。而自我激勵属于教职人员积极地和自己所具有的消极面做抗争,将心里潜藏的完善自身欲念转换成不懈的实践努力,这是发挥老师工作积极性的最佳方法。外部鼓励的好处多多,像人际交往激励有益于促成优良的工作氛围,而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能够适应老师各式各样的需求。但同时我们亦需看清其局限性。比如,管理者规定一个任务要求老师们去完成,将完成的质量与效率作为评判老师工作成效的标准,这样虽能够让老师尽力完成任务,然而这些努力并非发自内心的欲念,强制的意味极浓。所以,管理者需把外界鼓励和自我激励平衡起来,方能做好学校管理工作。
总之,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需要重视激励制度的健全,在人本理念盛行的当今社会,需要采用各种方式与策略,方可收获最佳的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赵金虎.浅谈加强小学学校管理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6(10).
[2]王宪茹.“以人为本”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