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从军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和产生认识上的障碍。因此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动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成功体验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潜伏的智力因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愉悦、温馨的课堂氛围
杭州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教育当以慈悲为怀。”课堂中教师要充满仁爱之心,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欣赏和宽容。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或过多的斥责等,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令他们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弱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用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励来保护学生學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
二、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情景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文字和情境图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以讲一个小故事,猜数学谜语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新课导入,课前让学生准备三个大小、类型不同的三角形,借助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手中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立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马上兴趣盎然,立即有“探个究竟”的愿望。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节课的成败。
(二)灵活的多变的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例如: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实验,通过量、剪、折、画来探索几何命题。我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让学生自己经历操作过程: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把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进行验证;还可以借助学过的正方形四个角特点,让学生折一折来验证,学生把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显然,此时学生由抽象到直观得到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而且此时教师的引导、点拨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重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新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在制作课件时,经常运用学生比较喜欢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等。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动画片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又如在学习《平移与平行》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物体的动态运动过程,学生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还利用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窗户、国旗是如何平移的,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一条边平移前后的位置变化,让他们再次直观形象地感知平移,然后让学生一边看一边用手比划物体的运动方式,体会平移的特点。学生们实实在在地经历自主构建概念的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新知识。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 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教学时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陷入冥思苦想时,教师再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顿时就会恍然大悟,对本节课三角形内角和180°的结论又一次得到验证与巩固。
三、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因为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适时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地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鼓励:“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就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自信心也倍增。教师还要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每节课都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数学课外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让其兴趣和情感以数学为学习载体得到发展。课外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某一方面的特殊性爱好,可以举行全班的數学表演会,通过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做数学游戏等活动,着重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中高年级则可以举办数学墙报和数学展览,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等多种活动。课外活动比课堂内容广泛、丰富多彩。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宽知识,还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趣味化,实践化。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叶亚平,赵声涛.小学数学教学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