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堂教学评语 演绎数学课堂精彩

2017-05-16 15:39李秀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演绎巧用精彩

李秀珍

摘要:本文采用的基本策略:善用智慧性评价语言营造氛围,让学生如沐春风;巧用提示性评价语言启迪思维,让学生如鱼得水;活用赏识性评价语言鼓励创新,让学生如虎添翼。

关键词:巧用;课堂教学;评语;演绎;数学课堂;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67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对学习的自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启迪学生感受智慧的光芒。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在自己美妙得体的评价语言中受到启发,获得学习的动力。笔者采用的基本策略是:

一、善用智慧性评价语言营造氛围,让学生如沐春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也就是说,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探索,才能更好地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所以,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百分之百地学会了什么,而是学生是否以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了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运用评价语言营造“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应时时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和讨论中,并随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引起学生参与活动兴趣的点评,促进学生间的互问互答、质疑评价,搭建生生互动的平台,使学生能积极动脑、主动说出自己的观点,迫切交换自己的看法。

如,在执教《小数的性质》一课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师:把上下两组相等的数,用线连接起来。

0.400 0.005 3.070 3.700

3.7 3.07 0.050 0.4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生1:0.400—0.4 0.005—0.050 3.070—3.07 3.700—3.7

生2:我认为0.005与0.050是不相等的,不能用线连起来。

因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学生都会以为上下两组数都能连起来。有的认为生1说的是对的,有的认为生2的做法才是对的。课堂因此出现了分歧。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两种对立观点,教师未置可否,而是用握手这一夸张性的认同方式予以肯定:“我想跟你们握一下手,因为你俩为我们的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然后话锋一转:“请大家说说理由,好吗?”这种智慧性的评价促使课堂上产生了更多的声音……

学生间在一段激烈互问与质疑后,支持生1观点的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0.005不等于0.050。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面对学生的疑惑,没有以一位“解惑者”的身份侃侃而谈,也没有从“权威者”的角度辨别说明,而是通过智慧性的评价,把问题交还给学生,并通过“握手”这一夸张性的体态语言支持、鼓励学生自主讨论、质疑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如沐春风的氛围中挥洒着智慧的精彩。

二、巧用提示性评价语言启迪思维,让学生如鱼得水

学生思维的发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提示。因受知识水平和阅历的局限,学生在认知方面往往会有一些片面性、浅显性。此时,教师的提示、引导就是最有力的“教”,它能让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把认知引向深入。

如:吴正宪老师在上《数的整除》一课时有一个片段:

课件出示:两个质数的和既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这两个数可能是多少?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在想什么?

生1:我在想这两个质数是多少。

师:究竟是几呢?能换个角度想问题吗?

生2: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师:这位同学想他们的和是几,你与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不一样。请大家们按照他的思路写出几组数。

生3:11、22、33、44。

生4:22、44.

师:请问这两个质数是几?

生5:17和5,19和3.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这道题的答案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思考问题,顾此不能失彼。我们回忆一下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几位同学一开始都是以“这两个质数是几”开始考虑的,这如同在茫茫大海里捞针,很难找到解答问题的关键。就在我们“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時候,这位同学从两个质数的和的角度思考,让我们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包围圈一下子缩小了,大家很快聚焦到11、22、33、44,又通过对题目的审读,淘汰了11和33,然后顺藤摸瓜,这样一组组的两个质数就脱颖而出。

这是道开放题,条件有三个,答案不唯一。条件多,学生需要注意的点就多,而小学生的注意广度还不足以很好地完成这么多的要点。当学生找不到正确的思考方向时,吴正宪老师通过提示性的评价语言“究竟是几呢?能换个角度想问题吗?”及时的提醒,点石成金,就有了学生新的思考“这两个数的和是几?”吴老师敏锐地发现问题的价值,马上把学生思维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点上“这位同学想他们的和是几,你与刚才那位同学的想法不一样。请大家按照你他的思路写出几组数。”及时、恰当的提示使学生如鱼得水,促进了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用赏识性评价语言鼓励创新,让学生如虎添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笔者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经过精巧的设计,恰到好处地运用赏识性评价语言引出优质问题,通过层层设问,一次又一次激发了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欲望,将学生的视觉从书本引向生活,从课堂引向课外,把问题的解决作为学生进步的阶梯,引爆学生思维。教学片断如下:

当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之后,笔者以此作为教学基点,通过赏识性的评价语言层层设问,挖掘出教材深层的含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将知识由课内引向课外,层层延伸、拓展,从而将学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如果不使用圆规,你能画一个圆吗?

生1:用手夹着两支笔,一支扎在纸上,另一支在手上用手旋转一周就可以了。

生2:也可以这样,右手夹着两支笔不动,左手把纸旋转一周就可以了。

师:假如要在一个空地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圆,你会怎么办?

生3:找一棵树做圆心,再找一根绳子,绳子一段系在树干,我拿着绳子的另一端绕树旋转一圈。

师:这种方法很有创见!

生4:老师,我不用树,我站在空地上用竹竿扫一圈就能画成一个圆。

师:你的方法的确很好,如果大家既没有绳子又没有竹竿又该怎么办呢?

生5:……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之所以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画圆”难题,是因为教师善于运用简洁的赏识性评价语言赏识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在师生的对话和互动中,把学生的回应很好地转化成为教学资源,并在教师的赏识和追问中不断加以放大和深化,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被激活、灵感不断地被点燃,智慧在问题探索中凝聚而生,如虎添翼的赏识与追问唤起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评价语言常用常新,让学生如登春台

俗话说:“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精彩的课堂评价需要教师把情感、个性等难于量化的部分置于视野之内,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机智的教学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启发学生深思的钥匙,成为放飞学生灵性的翅膀。但单一重复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学生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课堂评价语言应该满足学生这一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当学生掌握了用数对表示位置后,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连续说出几个数对,让相对应的同学站起来,并使站起來的同学看起来像一条直线?”

问题抛出后孩子们跃跃欲试。

生1:(5,7)、(2,8)、(3,6)。

师提示:被你叫起来的同学是站成直线吗?想一想,数对有哪些规律?

生1:老师,我能再说一遍吗?数对(1,1)、(1,2)、(1,3)、(1,4)……

第一行的学生全站起来了,孩子们在惊喜中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师:你真棒,同学们都被你征服了。谁能说个不一样的?

有了前面的成功指引以及热烈的掌声,孩子们踊跃举手。

生2:(3,1)、(3,2)、(3,3)、(3,4)……

第三行的学生全站起来了。

师:你也很不错,老师给你100分。

生3:(1,1)、(2,1),(3,1)、(4,1)……

第一列的学生全站起来了。

师:太了不起了!刚才的同学叫起来的都是一整行的,你却叫起了一整列的同学,老师给你110分。有哪个同学还敢继续挑战,用数对说出和他们不一样的直线?(后面回答的学生要么叫起的是整列,要么就是整行,没有变化和新意)

师:座位上除了行和列,真的没有别的直线吗?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的坐位,同桌间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在教师的提示下,很快就有几个学生举手了。

生4:(1,1)、(2,2)、(3,3)、(4,4)……

学生还没有说完,雷鸣般的掌声就响起来了

师:(和生4握着手说)太谢谢你了!感谢你独到的眼光,尖锐的洞察力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同学们的疑惑都被你解开了,老师给你打150分。还有哪个同学可以继续挑战?

……

很简短的一个教学片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却精辟而丰富多彩,不仅沟通了师生的心灵,而且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创造,一点都不逊色于问题本身。“打分”看似普通,但充满竞争、挑战,鼓励创新,饱含着期望和成功后的喜悦。学生的两次“自动鼓掌”,展示了孩子们在教师的熏陶下,养成了肯定别人、欣赏别人的良好表达方式。

有经验的小学教师都知道,课堂评价是调控课堂的法宝,好的课堂评价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机智的教学品质,更应该掌握一套课堂评价的方法。常用、善用、巧用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课堂评价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成为启发学生深思的钥匙,成为放飞学生灵性的翅膀。真正展示出教师课堂评价的魅力,演绎数学课堂的精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林安凡.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雷 玲.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数学卷1)[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第一小学 517000)

猜你喜欢
演绎巧用精彩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结合习得理论提升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