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烨,张力为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运动监控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效应研究
张 烨,张力为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自我控制是个体控制或转变不良行为反应的能力。如何提高个体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控制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以运动APP为媒介,对参与者实施运动监控,并预测通过运动监控干预可有效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招募了APP运动监控组、单纯运动组和控制组3组参与者。结果显示,与单纯运动干预组和控制组相比,运动监控组4周干预后的后测握力任务坚持时间较前测坚持时间显著增长,后测的Stroop任务反应时显著低于前测反应时,提示运动监控计划可有效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运动APP;自我控制训练;握力任务;Stroop任务
自我控制是个体控制或转变不良行为反应的能力。反应包括思维(抑制无关思维)、情绪(控制不良情绪)、行为表现(克服分心刺激条件的行为表现)或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暴饮暴食、无节制购物、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白日梦等自我控制失败的现象比比皆是。在某些情况下,自我控制失败将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例如药物滥用、犯罪行为、过度消费所导致的债务危机等[1]。
后续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指出,自我控制受到一种有限资源的管理,可使个体控制冲动和欲望[2]。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种资源的准确性尚不明确,只是将这种资源概念化地比喻为“肌肉力量”,而任何自控行为都将导致“肌肉力量”的损耗,使得后续自控任务中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导致后续自我控制任务表现下降[3]。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后续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的支持[4-7]。在自我控制研究中,常用的自我控制能力测量任务包括手柄坚持任务、回文构词法任务、食品品尝任务、数学或心算任务、Stroop任务等。特别是手柄坚持任务和Stroop任务,是现有关于自我控制能力测量中最常用的两种任务[8]。在握力坚持任务中,主要依据以特定力度握握力手柄的坚持时间来评价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该任务中,个体要克服肌肉疲劳出现时放弃任务的冲动,因此坚持时间越长表明个体自我控制能力越强。而在Stroop任务中[9],个体要对一致或不一致的字义和字色进行判断;特别是在色词不一致试次中,个体需克服习惯反应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将导致自我控制资源的消耗,而个体在该任务中反应时越短、正确率越高说明自我控制能力越强。
依据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正如同肌肉力量可通过训练来提高一样,通过相应的自我控制训练,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可能得到提高。从短期来看,身体锻炼会导致肌肉的疲劳以及运动表现的下降,但从长期来看,身体锻炼则会提高个体的力量和运动表现。在自我控制训练过程中,自我控制资源也表现出类似的性质,即在单次的自我控制任务中,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被损耗,自我控制任务表现下降,而通过长期的自我控制训练,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升,改善自我控制表现。从具体的研究结果来看,2周及2周以上的自我控制练习,如身体姿态保持、改变语言习惯、使用非利手[5]284、消费行为监控[6]488、规律的身体锻炼[10]等,可以提高实验室自我控制任务成绩或日常自控行为的数量。而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抵抗资源损耗的能力的提高,而非是资源容量的增加[3]453。
上述实验结果为自我控制能力的可提高性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证据,特别是Oaten和Cheng的研究表明[6]495,通过2个月的规律身体锻炼,不但增加了参与者日常生活中的自控行为,同时也提高了参与者在VTT任务中的表现。该结果提示2个月的规律身体锻炼可提高个体自我控制能力,降低自我控制资源的易损性。该研究认为,规律身体锻炼对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是基于自我控制失败与锻炼计划实施及持续困难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11],因此在规律身体锻炼过程中,个体需不断动用自我控制资源,克服因自我控制失败而导致的规律身体锻炼中止。也就是说,锻炼计划的开展与实施需要自我控制资源的参与。因此,在规律身体锻炼过程中,自我控制资源不断得到动用,使个体抵抗资源损耗的能力增强。
但是在上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Oaten和Cheng[6]491在研究中要求参与者在每次完成锻炼任务后,要对每次的锻炼行为进行记录,完成锻炼日记,以作为操控检查的手段。但以锻炼日记的形式作为操控检查的方式是否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有待进一步商榷。因为另有研究显示[3]451,通过2周饮食监控后(只记录每日饮食,而不改变原有饮食习惯),参与者在握力坚持任务和思维抑制任务中的表现均得到提升,这说明通过监控每日饮食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该研究认为虽然握力坚持任务、思维抑制任务和监控日常饮食三者之间看似无直接相关,但3项活动中最本质的联系在于都需要动用一种资源——自我控制资源。因此,从Oaten和Cheng[6]497的研究中就无法区分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是因为规律锻炼引起的还是记录锻炼日记造成的。针对这一问题,在本研究中设置单纯运动组和监控组,用以区分两者的作用。
在对运动监控方式的选择方面,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作用的不断提高,各类APP方兴未艾。运动APP因其能够为运动者提供较为准确的运动时间、运动轨迹、运动方案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的青睐,为大众锻炼习惯的改变和养成带来了一场新革命。而这种身体锻炼方式的改变是否会对规律锻炼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作用产生影响,正是本研究的切入点。且利用APP实施运动监控与以往采用的监控任务相比,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监控过程无需参与者进行主动记录行为,而是通过运动APP直接对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数据进行记录,排除了参与者在记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报、错报等问题,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因参与者无需进行额外的记录活动,所以与以往的财政监控和饮食监控等研究相比,可以更好地区分是由于记录行为还是对行为本身的监控所导致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据此,本研究以运动APP为媒介,对参与者实施运动监控,并预测与单纯的运动锻炼对个体自我控制的促进相比,在运动过程中使用运动类APP可对个体自我控制能力产生更强的促进作用。
1.1 参与者
本实验设计2个干预组和1个控制组,每组成员均根据实验要求分别招募。监控计划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3组参与者进行自我控制任务测试。干预组与控制组在相同的时间进行自我控制任务测试,但两次测试之间不对参与者进行任何监控或干预。
实验参与者共29人(男12人,女17人)。其中APP监控组11人(男4人,女7人),1名参与者因运动时大腿韧带拉伤中途退出实验,最终剩余有效参与者10人(男3人,女7人);单纯运动干预组10人(男5人,女5人),1名参与者因锻炼次数未达到要求被剔除,剩余有效参与者9人(男5人,女4人);控制组10人(男4人,女6人)。
1.2 实验仪器
1.2.1 握力任务 握力任务中采用香山牌EH101握力计,可以显示参与者握力的实时数值。在握力任务过程中,要求参与者尽可能长时间地用最大握力握住握力计,当握力计显示数值小于参与者最大握力10%或参与者主动放弃时,握力任务测试结束。
1.2.2 Stroop任务 实验刺激呈现在13.3寸的Toshiba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上,分辨率为1 366× 768,显示器的背景颜色为黑色。实验程序由Eprime软件编写并运行,刺激呈现时间、反应时、判断结果等均由该程序自动记录。在测试过程中,要求参与者根据显示器上的指导语完成整个自我控制任务测试。
1.3 实验材料
在Stroop任务[8]26中,要求实验参与者对屏幕上所呈现汉字的字义与颜色的一致性进行判断。如果汉字的呈现颜色与字义一致,按“1”;如果汉字的呈现颜色与字义不一致,则按“2”。如图2所示,刺激随机呈现在显示器中央,刺激为“红”“黄”“蓝”“绿”4个汉字,呈现颜色也同为这4种颜色,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1 500 ms,两刺激的呈现间隔为1 000 ms。当刺激出现时要求参与者尽快做出反应,在1 500 ms内如果未做出反应则呈现下一试次,该试次结果被记录为错误。每个参与者需完成4个block,其中第一个block为练习,共有20个trail;此后,3个block为正式测试任务,每个block内包括24个颜色与字义一致的trail和12个颜色与字义不一致的trail。每个block之间参与者可休息1 min。
1.4 实验程序
首先,向参与者介绍实验流程和实验目的(在干预前对参与者隐瞒了实验的真实目的,两监控组参与者均被告知该实验的目的为减肥),并向参与者发放纪念品,表示感谢。每组具体实验程序如下所述:运动APP监控组:前测:Stroop任务—休息(1 min)—握力测试任务→APP监控干预→后测:Stroop任务—休息(1 min)—握力测试任务。单纯运动干预组:前测:Stroop任务—休息(1 min)—握力测试任务→单纯运动干预→后测:Stroop任务—休息(1 min)—握力测试任务。控制组:前测:Stroop任务—休息(1 min)(1 min)—握力测试任务→等待→后测:Stroop任务—休息(1 min)—握力测试任务。最后,在后测中向参与者解释真正的实验目的,并再次表示感谢。
1.5 干预手段
1.5.1 运动APP监控 运动APP监控计划实施4周。首先,根据实验目的招募参与者(在招募简介中的实验目的为减重,并根据报名时参与者的BMI指数对参与者进行筛选),且要求参与者没有进行规律性锻炼的习惯。在监控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求参与者每周进行5次以上40 min慢跑,每次慢跑过程中需使用咕咚运动APP记录运动时间、运动配速等指标,并在整个干预过程结束后将记录以截图的形式发送给实验主试。实验主试根据截图判断参与者所进行的运动频率、负荷等是否符合要求。当参与者有2周锻炼频率或2次以上锻炼强度未达到要求时,其数据将被剔除(实际研究中,无参与者因此被剔除)。
1.5.2 单纯运动干预 单纯运动干预同样进行4周。与运动APP监控计划的参与者招募过程基本相同。首先,根据实验目的招募参与者(在招募简介中的实验目的为减重,并根据报名时参与者的BMI指数对参与者进行筛选),且要求参与者没有进行规律性锻炼的习惯。在单纯运动干预过程中,要求参与者每周5次以上在指定地点(场地为标准400 m场地)和时间段内进行40 min以上慢跑,实验主试对参与者的锻炼参与情况进行记录(参与者不知情)。当参与者有两周锻炼次数未达到要求时,其数据将被剔除(实际研究中,有1名参与者因此被剔除)。
在干预过程中,为了保证运动量达到适宜不同参与者的目的,根据参与者的BMI指数,为不同参与者制定了不同的运动量。因此,为了确保运动APP监控组和单纯运动干预组参与者运动量的平衡,研究中根据报名时BMI指数对参与者进行筛选,以平衡两组参与者中不同BMI指数的人数,参与者具体BMI指数及运动量如表1所示。
表1 各组不同BIM人数分布及运动量设置
2.1 握力任务结果
因数据不满足协方差分析时需各组斜率同质的假设(F(2,23)=5.284,P=0.013),因此未采用协方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对握力任务坚持时间做2(测试类型:前测/后测)×3(干预手段:APP组/运动组/控制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测试类型主效应显著,F(1,26)=7.411,P=0.011,偏η2=0.222;干预手段主效应不显著,F(2,26)=0.101,P=0.905,偏η2=0.008。
表2 握力任务坚持时间(s)
测试类型×干预手段的交互作用显著,F(2,26)=5.787,P=0.008,偏η2=0.308。简单效应分析发现APP组前测和后测的握力任务坚持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26)=19.249,P=0.000,偏η2=0.425;而运动组和控制组前测和后测的握力任务坚持时间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运动组:F(1,26)=0.017,P=0.897,偏η2=0.001;控制组:F(1,26)=0.305,P=0.585,偏η2=0.012)。结果说明运动APP监控计划对促进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2.2 Stroop任务结果
2.2.1 正确率 对Stroop任务正确率做2(测试类型:前测/后测)×2(一致性:一致/不一致)×3(干预手段:APP组/运动组/控制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测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26)=0.209,P=0.651,偏η2=0.008;任务一致性主效应显著,F(1,26)=107.890,P=0.000,偏η2=0.806;干预手段主效应不显著,F(2,26)=1.469,P=0.249,偏η2=0.102。自变量间的二重交互和作用和三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表3 Stroop任务正确率(%)
2.2.2 反应时 选取参与者的正确反应试次的反应时为因变量,对测试类型、一致性和干预手段等自变量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表4 Stroop任务反应时(ms)
因数据不满足协方差分析时需各组斜率同质的假设(F(2,23)=6.978,P=.004),因此未采用协方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对Stroop任务反应时做2(测试类型:前测/后测)×2(一致性:一致/不一致)×3(干预手段:APP组/运动组/控制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测试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26)=3.823,P=0.061,偏η2=0.128;任务一致性主效应显著,F(1,26)=697.678,P=0.000,偏η2=0.964;干预手段主效应不显著,F(2,26)=0.284,P=0.755,偏η2=0.021。
测试类型×一致性间的二重交互作用显著,F(1,26)=10.118,P=0.004,偏η2=0.280。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一致试次中,前、后测Stroop任务反应时之间无显著差异,F(1,26)=3.377,P=0.078,偏η2=0.115;而在不一致试次中,前、后测Stroop任务反应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26)=4.297,P=0.048,偏η2=0.142。
且测试类型×一致性×干预手段三重交互作用显著,F(2,26)=81.030,P<0.00,偏η2=0.862。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APP组在一致试次中后测反应时显著短于前测反应时,F(1,26)=4.478,P=0.044,偏η2=0.147;在不一致试次中,后测反应时也显著短于前测反应时,F(1,26)=6.961,P=0.014,偏η2=0.211。而在运动组和控制组中,无论是一致试次还是不一致试次,前、后测任务的反应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运动组:一致试次:F(1,26)=1.469,P=0.236,偏η2=0.053,不一致试次:F(1,26)=0.849,P=0.365,偏η2=0.032);控制组:一致试次:F(1,26)=0.023,P=0.880,偏η2=0.001,不一致试次:F(1,26)=0.002,P=0.963,偏η2=0.000)。结果说明,运动APP监控对促进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使用握力坚持任务和Stroop任务,考察了运动APP监控计划和单纯运动干预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运动APP监控组参与者在运动APP监控下进行了4周规律运动锻炼,单纯运动干预组进行了4周单纯规律运动锻炼,而控制组只进行了相同时间的等待。对握力任务坚持时间进行分析发现,运动APP监控组后测握力坚持时间显著长于前测握力坚持时间,而单纯运动干预组和控制组则不存在这种差异。对Stroop任务反应时的分析也同样发现,运动APP监控组无论是在一致试次中还是不一致试次中,后测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前测反应时,而其他两组的前后测反应时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两项任务的结果均提示运动APP监控计划对提升个体自我控制能力、改善自我控制资源的易损性具有积极作用,该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
上述研究结果也支持了前人关于规律运用(regular exertion)自我控制资源即对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训练可以降低自我控制资源的易损性,并提升个体在自我控制任务中的表现[3]451[4]724。对这一结果的解释,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观点认为,自我控制训练对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目标设定、监控系统和执行系统3个环节的独立作用或相互作用而实现的[12]。如图2所示,该观点认为自我控制主要由目标设定、监控系统和执行系统3个部分构成,并由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反馈系统:执行系统的执行结果会反馈到监控系统内,监控系统会比较执行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不断修正执行系统,直至执行系统的输出结果——行为与目标达成一致。根据这一观点,在利用运动干预自我控制过程中,使用运动APP可以为个体的监控系统提供一个更为直接和客观的反馈,从而使个体更为清晰的地认识到目标和自身行为之间的差距,使个体能够及时地对自身行为作出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就可能会更为积极地动用自我控制资源,也就很有可能促进了运动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积极作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坚持进行长期的运动锻炼。而与财务监控、饮食监控等手段相比,运动监控与前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需要个体进行额外的记录和活动,而是在运动过程中利用运动APP的功能特点实现同步记录运动数据。在这一过程中,排除了在之前研究中财务监控、饮食监控等对个体注意控制能力的提升是由于参与者本身的记录行为导致的,而非是对行为的监控所造成的。在利用运动监控来实现对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参与者根据运动APP的记录实现了对自身行为的单纯对比和监控。因此,与财务监控、饮食监控等相比,更为确定的是运动监控对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作用来自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监控,而非是记录行为本身所导致的。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即自我控制能力如同肌肉一般,在短期自我控制任务中会损耗自我控制资源,而通过长期反复运用和锻炼则可实现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单纯的运动干预却并未能提升参与者的自我控制能力。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是由于干预时间过短。在本研究中,单纯运动干预的持续时间仅为4周;与运动APP监控不同,单纯运动干预对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作用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得以实现。而单纯运动干预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对自我控制能力产生促进作用,则可能是由于其缺少对个体行为的监控,使得个体无法认知到个人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也就无法更为积极地动用自我控制资源,从而导致自我控制能力提升较慢。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在提高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对整个训练过程的记录和反馈,使受训者对自己所进行的训练内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受训者根据目标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充分地动用自我控制资源,强化对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但在本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样本量较小。在整个研究中,最终剩余有效参与者29人,增加了研究的随机误差。其次,在本研究中各组并未采用随机分组。但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在实验中控制了各组参与者BMI指数,并以此为参考制定参与者的运动强度。此外,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为之后有关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的相关研究提出了3个有待考察的问题:第一,规律身体锻炼对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作用的后续效应有多长?第二,规律身体锻炼对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是否存在计量效应?个体自我控制能力是否会随着规律锻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三,如果具有这样的剂量效应,那么规律身体锻炼对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作用的时间阈值是多少?
运动监控对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提高作用,而单纯运动锻炼却无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在进行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训练过程的监控。
[1]Baumeister,R.,Heatherton,T.F.,Tice,D.M.Losing Control:How and Why People Fail at Self-regulation[M].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4.
[2]Muraven,M.,Baumeister,R.Self-regulation and deple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Does self-control resemble amuscle?[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0,126:247-259.
[3]Muraven,M.,Baumeister,R.,Tice,D.M.Longitudinal improvement of self-regulation through practice:Building self-control strength through repeated exercise[J].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9,139:446-457.
[4]Oaten,M.,Cheng,K.Longitudinalgains in self-regulation from regular physical exercise[J].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6,11:717-733.
[5]Gailliot,M.T.,Plant,E.A.,Butz,D.A.,et al.Increasing self-regulatory strength can reduce the depleting effectof suppressing stereotyp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7,33:281-294.
[6]Oaten,M.,Cheng,K.Improvements in self-control from financial monitoring[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07,28:487-501.
[7]Hagger,M.S.,Wood,C.,Stiff,C.,et al.Ego Depletion and the 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A Meta-Analy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0,136(4):495-525.
[8]郭莹.执行意向对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9]Oaten,M.,Cheng,K.Improved self-control:The benefits of a regular program of academic study[J].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6,28:1-16.
[10]Karoly,P.,Ruehlman,L.S.,Okun,M.A.,et al.Perceived selfregulation of exercise goals and interfering goals among regular and irregular exercisers:A life space analysis.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5,6:427-442.
[11]Inzlicht,M.,Legault,L.,Teper,R.Exploring the mechanisms of self-control improvement[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4,23(4):302-307.
责任编辑:郭长寿
Effects of Sports M onitoring to Self-control Im provem ent
ZHANG Ye,ZHANG Liwei
(Sport Science College,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Self-control is a person’s ability to control or change bad behaviors.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one’s selfcontrol is an important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study.In this study,we w ill use APP asmedium for the participants’sports monitoring,and predict that the individual ability of self-control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through sportsmonitor intervention.We recruited three groups of participants including sports APPmonitoring group,the simple exerci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ults show that after four weeks sportsmonitor intervention,the participants’grip strength measurement task improved more than that of before and the reaction time of Stroop task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before. Hint:sportsmonitoring pla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elf-control.
sportsmonitoring;self-control ability;grip strength;Stroop task
G804.82
A
1004-0560(2017)02-0079-06
2017-02-16;
2017-03-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BTY082)。
张烨(1987—),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心理学。
张力为(1956—),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我控制、自我观念和心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