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1102条例句,归纳“起来”的六种用法的习得顺序和习得过程中的典型特征,并与“起来”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的语法化过程进行对照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起来 习得 语法化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趋向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因其用法多样,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选取趋向动词“起来”作为代表,研究其习得过程,以求寻找到具有代表性的趋向动词习得规律。趋向动词的语法化过程是复杂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马清华,2003)。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起来”的语义逐渐被弱化。隐喻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本文探索趋向动词“起来”的习得顺序与其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语法化过程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进而为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出合理的建议。
本文通过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选取了1106条包含“起来”的语料,经过筛选,留下1102条有效例句作为本文分析的样本。按照语料库对语料的分类,共整理出无等级的语料496条,初级的语料32条,中级的语料133条,高级的语料441条。
二、“起来”的句法语义分析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也可以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参考《现代汉语八百词》,总结出“起来”如下几种用法:
(一)作谓语
由坐卧而站立,或由躺而坐。
(1)这样冷的夜晚,和尚们是不会起来的。(萧永银《从祁连山到陇东》)
(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作补语
1.表示人或者事物随动作由下而上。
(2)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2.表示动作完成,兼有聚拢或达到一定目的、结果的意思。
(3)要把开创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3.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下去。
(4)一句话把屋子里的人都逗得笑了起来。
4.表示估计或者着眼于某一方面。
(5)看起来,这件事他不会同意的。
5.在形容詞后边作补语,表示一种状态开始发展,程度在继续加深。
(6)天气渐渐暖和起来。
三、“起来”的语法化分析
趋向动词语法化有两条路径:一是“具体空间域”的位移语法化为“抽象空间域”的位移;二是从“空间域”向“时间域”“状态域”以及“事件域”语法化。(董淑慧,2008)
总体看来,趋向动词语法化均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空间到时间,这是由于人类的抽象思维是从具体思维转变而来的,最基本的抽象范畴常常不得不借助更基本的具体范畴来表达(马清华,2000)。空间是具体的,时间是抽象的。时间概念大多是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时间词多半来自方位词,表空间运动的趋向动词也可用来表示时间概念。
戴耀晶(2013)认为“起来”的语法化过程为:“起来”作为实义动词独立运用,如“起来”作谓语的用法;“V+起来”,表示人或者事物随动作由下而上,如“起来”作补语的第一种用法,此时的“起来”不是动词,但是意义仍旧很实在,表示空间上的从下到上;“V+起来”,表示结果义,如作补语的第二种用法,是抽象的位置向上移动,此时完成了有具体到抽象的第一步;“V+起来”“Adj+起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并有继续下去的意思,如作补语的第三种和第五种用法,此时“起来”的语义进入了抽象的时间位移语义的范畴;“V+起来”,表示估计或者着眼于某一方面,如作补语的第四种用法,此时的“看起来”“说起来”,也是指“看的时候”“说的时候”,“起来”表示的也是时间义,由此进一步虚化成“关涉义”。“起来”的意义由实入虚、由具体到抽象,逐渐失去了具体的意义变成一个语法范畴。
综上所述,“起来”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的语法化轨迹为:作谓语—补语用法1—补语用法2—补语用法3—补语用法5—补语用法4。
四、“起来”的习得过程分析
主要考察“起来”的六种不同用法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习得情况,即习得的先后顺序以及使用频率。通过分析1102条语料,了解无等级、初级、中级、高级这四个学习阶段的学习者对趋向动词“起来”的掌握情况,统计出“起来”的六种用法在各个等级的学习者中的使用分布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起来”作为动词充当谓语或者谓语中心语的用法在无等级的学习者中使用频率最高,随着等级的提高,该用法的使用频率反而降低,并趋于稳定;“起来”在动词后边作补语,表示人或者事物随动作由下而上,这一用法在初级学习者中使用频率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在无等级的学习者样本中出现频率也相对较低;补语用法2在无等级的学习者中使用频率最高,在初级、中级的学习者中使用频率逐渐降低,在高级的学习者中的使用频率较初级和中级有所反弹。此外,在各个等级中,补语用法2在“起来”六种用法中的比例都是最高的;补语用法3的使用频率呈抛物线,在中级的学习者语料样本中达到顶峰;补语用法4呈波浪式发展;补语用法5在无等级、初级和中级的学习者样本中出现频率基本稳定,在高级的学习者样本中出现频率达到最高峰。
王建勤(1997)认为,习得过程分为发生期、高涨期和稳定期。发生期是指习得过程的开始阶段,即习得过程被激活;高涨期是习得过程中最活跃的一个阶段,学习者一旦学会一种规则,在一定的时期内就会情不自禁地大量使用这一规则,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就是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稳定期,是高涨期后紧接着的一个时期,标志着习得过程告一段落。稳定期出现得越早,习得过程就越短,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起来”作谓语的用法在无等级的时候处于高涨期,之后一直处于稳定期;补语用法1在初级的时候处于高涨期,之后处于稳定期;补语用法2在无等级时处于高涨期,随着等级的提高逐渐到了稳定期;补语用法3在中级时处于高涨期;补语用法4的高涨期在样本中暂未出现;补语用法5在高级时出现了到达高涨期的趋势,由于缺少样本,不清楚随着学习的深入,补语用法5的使用比例是否会继续增加。
综上所述,“起来”的谓语用法和补语用法2的习得过程最短,补语用法1次之,补语用法3再次之,补语用法5的习得过程较长,补语用法4的习得过程最长。一般来说,习得过程越长,该语义类型的习得难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起来”的习得过程为:作谓语—补语用法2—补语用法1—补语用法3—补语用法5—补语用法4。除了补语用法2在补语用法1之前习得以外,补语用法2在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学习者受到的刺激最大,造成了优先习得,其余用法的习得顺序均与“起来”语法化的过程相吻合。
五、结语
趋向动词的习得过程是有序的,学习者在习得“起来”的六种用法时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六种结构的难易顺序蕴含着习得顺序。习得顺序总体上是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语法化顺序进行的,语法化顺序与学习者的“内在大纲”相似度高,要把语法化的研究和学习者的“内在大纲”研究结合起来,让语言研究更好地指导语言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清华.词汇语法化的动因[J].汉语学习,2003,(2):15-20.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马清华.文化语义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4]董淑慧.语法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以“趋向动词语法化”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5]戴耀晶.现代汉语句子中“起来”的语法化分析[A].吴福祥,邢向东.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六)[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王建勤.“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J].世界汉语教学,1997,(3):92-100.
(周睿 江苏南京 南京大学文学院 210023)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