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莉花+王建初
摘 要 依据职教教师的专业形象,其能力领域可以概括为四个子领域: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教学知识与能力,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职业技术能力是针对“专业知识与能力”领域中应用性职业实践知识、职业工作分析与评价能力及职业实践能力三方面所提出的能力要求。基于对职教教师能力现状的分析,职业技术能力是职教教师必备各项能力的基础,也是职教教师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在教师教育中,职业技术能力包含职业技术理论、职业技术实践和职业工作研究等内容。关于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实施,需在职教师资专业的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校内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建设。
关键词 职教教师;专业形象;职业技术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4-0030-05
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职教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是职业教育顺利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从国家各项政策文件以及职校各项调研中获知,当前职教教师最为缺乏的不是专业理论知识,而是职业技术能力(或称为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相对而言,职业技术能力是根本和基础,是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高等教育培养的职教教师职业技术能力匮乏的问题,本文尝试基于职教教师的专业形象与能力领域,提出通过适切的培养内容与恰当的培训路径来促进教师该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形象与能力领域
在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师和专业实践课教师有渐趋融合的趋势,成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但在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中,这两类教师的分工又确实存在。职教教师形成了在群体上具有双师结构,在个体上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偏重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要求具有一定的职业工作经验和具备高水平的实践能力,这部分教师主要由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全职教师或在企业工作的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但仍需补充教育理论和专业教学方面的知识。而偏重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或者当前所称的理实一体化教师,主要是高校学历教育的毕业生,他们虽然具备充分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但是关于职业学校切实需要的、职业教育专业所对应职业群的职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却相当匮乏。因此,对于这类占教师队伍主体的教师来说,尤其需要补充职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职教教师是一项专业性职业。专业性职业是在社会分工、职业分化中形成的一类特殊职业,指一群人从事一种必须经过长期专门的教育或训练,具有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活动,从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职业[1]。作为专业性职业,职教教师职业具有特定的专业形象,依据亚太经合组织项目“职教师资标准及其形成方法”中的意见,职教教师的职业描述表述为:第一,在本专业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特别是与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实践有直接联系的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该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第二,在本专业领域掌握较广的职业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第三,具有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基础和能力,能够按照职业学习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和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第四,具有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和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第五,具有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的能力。第六,具有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2]。
根据职教教师的专业形象描述,职教教师的能力领域可以概括为四个子领域:专业知识与能力(对应于第一、二条),专业教学知识与能力(对应于第三条),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对应于第四、五条),专业发展能力(对应于第六条)。而处于更高层面的职教教师的职业理念与师德则融合于这四个能力领域,见图1。
职教教师应当在这几个能力领域中具备相应的专业的、专业教学的、职业教育育人的和专业发展的能力。针对其中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领域,根据职业描述分析得知,职教教师不仅需要获得学科层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需具备应用性职业实践知识、职业工作分析与评价能力及职业实践能力,而后者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是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和迫切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教师的软肋,并且在教师教育中,针对该方面的培养也较为薄弱。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将上述提及的“应用性职业实践知识、职业工作分析与评价能力及职业实践能力”统称为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技术能力是职教教师能力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相应的职业技术内容的学习来促进此项能力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技术
辞海对“技术”条目的注释为:“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这说明技术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严雪怡提出,在大工业出现后的生产发展中存在两类技术,一类是技术工人主要通过工作实践所学到的“经验技术”;另一类是工程师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所学到的科学理论所形成的技术,可以称为“理论技术”[3]。前者是与相关人员职业活动关系密切的技术,即职业性技术;后者是与人的职业活动方式没有关系或關系较小的非职业性技术,即传统意义的工程技术。虽然职业性技术和非职业性技术两者不完全是排它性的,但每一个领域的技术仍然可以认为是两者的综合[4]。
总之,对应于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技术称为“职业性技术”,其是与相关职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活动关系密切的技术,是具有行动技能特点和过程性特点的技术。职业教育视角下典型的职业技术,例如以“物”为对象,诸如对材料、原料、仪表、机器等方面的操作、维护与保养;以“人”为对象,诸如护理、餐饮、旅游、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以及对以“物”与“人”为对象的职业工作过程的辨识、监控、调解、优化等方面的管理[5]。
工程技术,更广泛地应称为专业技术,所涉及的工作是由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这些人员所对应的职业是专业性职业,主要是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的第二大类从业人员,包含工程、人文、农业、卫生、经济、金融、法律、教育、体育、新闻、宗教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这些人员需接受高层次专业化的教育或培养,对应着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在于研究、开发与设计,依据的是系统的科学原理和工程理论,工作对象和产出为抽象的方案或图纸等。
职业技术所涉及的工作是由相应的职业技术人员从事,这些人员所对应的职业是一般性职业(普通职业),主要是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第四至第六大类的从业人员,包含商业、服务业、农林牧渔业、生产制造业等操作领域的职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一般接受了中、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对应着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技术员、技术工人等职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在于现场组织、生产与操作,依据的是职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对象和产出为具体的设备工具/人和产品/服务等。
由以上工程技术与职业技术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但又是不可替代的,两者分别具有不同的涵义、领域和重点。对于职教教师来说,除了需要获得部分工程技术知识外,尤其需要掌握充分的职业技术知识。因此,在职教教师教育中,职业技术知识的补充和职业技术能力的锻炼是必需的。
(二)职业技术能力
对应于职业技术的能力称之为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技术能力的概念来源于职业教育领域,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人才所必需掌握的能力。具体来说,职业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力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术能力中的“职业”在此指的并非是教师职业,而是教师职业的培养对象,即技术工人的职业。但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不等于教师的职业技能(通常理解为教育教学技能),也不等于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它与技术工人的具体职业岗位群和职业面向息息相关,是行业和企业所需的能力,但又高于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
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来源于职业世界对技术工人的职业技术要求,但作为培养者的职教教师除了应具备与技术工人相近的职业技术实践能力外,还应在更高层次上掌握职业技术的理论知识和随着工作世界变化对职业工作进行研究的能力。职业技术实践能力和职业技术理论知识共同体现了“三性”(许多研究中指的是:学术性、师范性与技术性)中的“(职业)技术性”要求,而职业工作研究能力则体现在职业教育层面进行研究的“学术性”要求,这两者最终都为“师范性”服务。因此,职教教师职业技术能力构成体现了“三性融合”的特点,该项能力的促进则包涵三部分内容:职业技术理论知识、职业技术实践知识和职业工作研究知识。
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现状与培养需求
在对职业学校关于教师能力的调研中,职业学校方面认为,从学校(大学)到学校(职业学校)的职教教师存在着实践上的缺陷。具备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或拥有相应的企业实践经验已成为职业学校招聘新教师的优先考虑因素。一些研究指出,“职教师资多来自普通高校,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扎实而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的特点”[6]。近年来,提高职教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起了国家和职业学校等各方的重视。教育部出台了各项促进职教教师企业实践能力的政策文件,如《教育部關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中指出:“改革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制度,强化实践实习环节,优化培养过程;培养院校要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的合作,强化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实习环节。职业教育师范生在校期间至少应有半年时间到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实习。”[7]《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教师[2016]3号)中也指出,“定期到企业实践,是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8]从中可以看出,加强职教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已成为实践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是“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职教教师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其职业技术实践能力,已成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关键内容之一。
职业世界对未来技术工人提出了职业技术实践能力的要求,职业教育世界也对职教教师提出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践能力要求,而这些要求的落实是以职教教师的职业工作过程知识和职业技术实践能力为前提的。根据职业世界和职业教育工作所提出的现实需求,职教教师培养中除了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外,另一核心内容应是提高未来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实践能力。
关于职业技术实践能力,当前职教师资培养大多强调职业技能训练(中级工、高级工考核)和生产实习,入职或职后培训中大多指的是高级工、技师考核和企业实践。职教教师素质提高的各个计划中也大多强调的是教师企业实践的加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从中可以看出,一般的理解是,职教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的主要渠道就是企业实践和技能训练。根据职教教师的能力体系与职业技术能力的内涵,笔者认为,虽然企业实践和技能训练是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在职教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系统建设中,其还可以进行拓展和深化。除了职业技术实践外,职业技术理论和职业工作研究也是教师职业技术能力形成的重要内容。而从当前的现状来看,职教教师无论在职业技术实践方面,还是在职业技术理论与职业工作研究方面都缺乏相应的能力。此外,从长远来看,通过非系统化、非制度化的职教教师补缺培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技术能力匮乏的问题。这是职教教师教育中迫切需要提高认识与加强改革的领域。
四、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内容构建
职业技术能力是职教教师必需具备的各项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也是职教教师近年来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如何促进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是职教教师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职教教师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职业技术内容的学习来促进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内容与工程技术内容、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学内容存在着本质区别,但又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职教教师作为一个专业的专业能力。对职业技术内容的进一步开发和有效实施有助于职教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对于职教教师培养来说,未来的职教教师不仅需要在当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做好准备,而且应当具备更长远的视野,为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带来新的思想和力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不断优化。
职教教师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内容包含职业技术理论、职业技术实践和职业工作研究。职业技术理论主要是关于技术工人层次应用性职业的职业技术和职业劳动的一般知识,如职业世界与行业的结构和功能;职业的概念、分类、标准;各个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劳动产生和职业的历史、发展与趋势;各个职业领域当前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应用领域和职业工作过程;职业劳动中的对象、工具、方法、组织及社会、企业、顾客和个人对职业劳动的要求等。关于职业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的学习是职业技术实践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职业技术实践主要是在职业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关于职业技能的锻炼和企业工作经验的积累。区别于侧重研发和设计的工程技术实践和侧重于教育和教学的师范教育实践,职业技术实践是应用性职业的技术实践,如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在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单位从事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操作、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检测、技术管理和销售服务等工作。职业技能锻炼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在校内或技能训练中心进行情境化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企业工作经验的积累主要是通过企业实践的方式进行,在合作企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规范化的职业工作实践。
职业工作研究主要是应用职业研究方法对职业技术工作进行分析与评价。教师之所以需具备职业工作研究的能力:第一,教师经历了高等教育,应当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具体到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师针对技术工人职业工作领域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内容应当具备对其进行研究的能力,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知识的加工。这也是职教师资培养“三性”理念中“学术性”的要求。第二,职教教师只有在职业工作研究中对职业工作过程进行挖掘与解释,才能真正清楚具体的职业工作过程,才能真正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计划、实施和评价。如果教师自身没有亲身经历过职业工作实践或没有对职业工作过程的认识和研究,而仅仅凭借既定的教学材料来组织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仅是处于表面形式上的教学。尤其是对于偏向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来说,虽然不需要对变化中的职业工作随时都进行亲身实践,但是通过职业工作研究方法去分析和理解职业工作过程却是必要的。第三,由于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要求的地域性和实时变化性,教师也应掌握职业工作研究的方法,定期对社会、行业和企业进行访问,开展调查研究,以便掌握本地区应用技术领域职业工作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国家层面的职业工作研究(或称为职业资格研究)的具体成果体现在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上,而在区域层面或学校层面,让教师运用科学、系统、规范的方法来开展职业工作研究在我国还不太成熟。
五、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路径与策略
(一)构建促进职业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
首先,明确职教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独特涵义和课程设置中职业技术类课程的意义和地位。在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的目标和规格中,针对职业教育向职教教师提出的职业技术要求,对未来教师需达到的职业技术能力进行具体表述,并征求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专业人员的意见。结合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现设置了哪些课程类型及具体课程来实现该目标。
其次,设计系统化的职业技术课程内容体系。职业技术课程既包含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又包含理实一体化课程。职业技术理论课程主要是传授关于职业、职业技术、职业劳动等基础知识,职业技术实践课程主要是职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应用,而职业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主要是结合职业技术知识开展职业技术实践以及结合职业工作研究理论开展职业工作研究实践等。
第三,编写具有职教师资特色的职业技术类课程的教材。根据人才要求、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职业院校教师和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共同编写适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内容。
第四,采用适合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方法。模拟企业工作场景或职业学校教学场景,采用灵活多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未来职教教师不仅掌握即时的职业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而且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于职业技术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方法能力。在培养培训中为未来教师传授相关的理念与方法,获得基础的职业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开展初步的职业工作分析与评价,使未来教师能够具备关于职业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能力和职业工作研究的主动意识与基本能力,这也进一步增强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力。
(二)打造“双师型”高校教师队伍
培养培训职教师资的高校师资队伍应当具有双师结构的特点:第一,高校教師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第二,职业技术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当到行业企业或职业学校学习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为在高校层面对职业技能的传授、反思和设计作好准备。第三,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机构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行业企业或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来共同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技术类课程。兼职教师既可为校内的职业技术类课程提供支持,又可为校外的职业技术实践课程提供联系和指导。
(三)建设校内外职业技术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
首先,针对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改建和新建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实践场所。不同于传统的用于理论验证和综合设计的实验室,建设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技术型的实践场所。其次,利用企业或职业学校的现有资源,建设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和工作现场以及职业学校的实训中心都可以为职教教师的职业技术实践提供环境和场地。第三,为保证实践学习的质量,需加强未来职教教师实践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实践前,明确实践要求、需达到的能力指标和最终考核办法,建立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督导组。实践中,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加强对实习生的实践管理和指导。实践后,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实践的收获和问题,反思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认识,形成实践性智慧。此外,通过稳固、密切、深入的校企合作,如设备、基地和人员的合作,保障职业技术类课程的实施和职教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朱懿心,王益宇. 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J]. 中国高教研究,2007(11):68-70.
[2]赵志群,白滨.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手册[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4.
[3]严雪怡. 技术分类、人才分类和教育分类[J]. 职教通讯,2005(8):5-7.
[4]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作者眼中的技术[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1):1-3.
[5]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352.
[6]黄秀祥,彭晓敬,胡小桃. 企业参与模式下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105-107.
[7]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Z]. 教职成[2011]16号,2011-12-24.
[8]教育部.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Z]. 教师[2016]3号,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