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红
[摘要]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理论穿透能力,又具有产业行业企业的实践技能与操作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加以推进:提高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制定并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规范与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培训平台。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路径
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一环就是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所谓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教师,又是精通专业行业企业技术与实操的职业人员,既具有专业知识的理论穿透能力,又具有产业行业企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现实要求。应用型高校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应用型高校领导、教师、行政教辅人员均应该认识到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与长远价值。我国已经进入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出现了结构性“人才过剩”,而另一方面,企业又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以致出现了所谓“技工荒”。人才市场上人才供需结构性错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培养人才的理念没有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没有面向地方行业产业企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要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实操技能娴熟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只有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行政教辅人员都认识到了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要性,认识到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实践价值,把这种认识贯彻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并通过宣传活动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才能形成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内在精神动力与校园文化环境。
二、制定并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要有切实可行的战略性专项发展规划。在制定与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方面,要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的根本原则。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要改变单纯从高等学校引进高学历学术型人才的单一途径,制定中长期双师双能型教师引进规划与具体措施,从一批管理理念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的现代企业中引进一批高学历的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实操技能娴熟的工程技术人才。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大形势,结合各方面实际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根据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地方本科高校没有建立系统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没有凝练出先进的培养培训理念,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及浓厚的学习与培训氛围。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战略性专项发展规划。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首要工作与中心工作。如何制定并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第一,要制定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体系。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确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以建设一支掌握行业产业企业生产核心技术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数量合宜、结构优化、专业多元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第二,要确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的根本原则。坚持“先进带动、点面结合、整体发展”的原则,以拔尖教师为榜样带动大多数教师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实践实操技能,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专项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根据学科专业和行业特点来进行,同时要兼顾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不同教师,使整个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普遍提升。第三,专项发展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专项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既要着眼当前,从学校各领域各专业各层次教师的专业技术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现状出发,从产业行业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出发,又要分析产业行业企业未来发展对先进技术与技能的长远要求,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可操作的分阶段分层次分缓急的发展目标、具体规划和有效措施。
三、规范与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
理念的贯彻和规划的实施需要在各领域各方面完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制度体系的完善与体制机制的顺畅是系统性的,需要业务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需要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政策激励。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学校要从内部完善制度与体制机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要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资格认定、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薪酬待遇、评价考核、学校规划、专业发展、教学科研、教辅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制度的规定和激励是长效的、刚性的,既能够确定学校发展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服务的办学导向,又能够使全体教职员工对自己的技术研发、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践操作等各方面能力提升有明晰的定位与长远的规划。尤其要通过制度来激励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通过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价考核办法、职称认定和评审标准、职务晋升制度、津贴奖励制度来稳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使他们逐渐发展成为专业技术知识功底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操作技能娴熟的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教学专门人才。
四、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培训平台
欧美发达国家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均十分强调产学研校企合作的模式。所谓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培训平台即生产企业、学校及其科研单位等相互支持、相互融合、资源共享,形成强大的生产、研发能力与宽阔的人才培养培训与专业发展基地。产学研深度融合、合作的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要成为产学研对接的科技创新中心,另一方面也要成为高校教师专业技能实操培训的阵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学校可以根据地方行业产业企业发展的技术研发要求和学校科技创新力量现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积极主动地承担行业产业企业的生产一线急需的技术研发项目,为企业获得核心技术贡献智力资源。学校也要积极努力地和企业进行合作,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与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的研发、技术改造与实操技能训练。派遣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与实践锻炼,不仅要走向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而且要更加注重派遣教师走向企业经营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生产技术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以提高教师面向技术发展前沿的研发素质与实践技能,进而为国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产学研一体化与校企合作应该是双向联动的。因此,学校应该从企业里聘任高级工程师担任专任教师和实习导师,甚至引进一些高水平工程师到学校以充实教师队伍。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校企合作平台既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与效益提高,也有助于高校主动融入经济领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潮流,从而为高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