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念
摘 要: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单纯学习课本中的文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需求。当纷繁复杂的书籍呈现在学生的视野里,学生是迷茫无助的。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中为孩子带来阅读大餐,满足孩子的需求。
关键词:现代名家作品 阅读 微型课程开发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任何方式不可替代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为主,使学生从语文阅读中体会美感。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学生若能静心发现其精华,吸收其精髓,必能得其灵魂。然而,从古至今,中国各朝各代名著如山,在这浩渺的书海里,学生该何去何从呢?古代名家作品,博大精深,自然妙不可言,但文字艰涩,小学生阅读困难重重。因此,可以另辟蹊径,从现代名家作品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然后再广读天下书,岂不妙哉?
一、对比关联,丰厚语文课堂的维度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有别于古代文学的新文学。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中国现代文学中精品层出不穷:鲁迅的小说和散文诗,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朱自清,巴金、老舍的小说,曹禺的话剧……无不闪烁着历史的光辉,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读鲁迅,让学生读出“民族魂”的气魄;读朱自清,让学生读出“美文”的语言魅力;读冰心,让学生读出“爱的哲学”中的人情;读沈从文,让学生读出“乡土文学”的亲切;读老舍,让学生读出这位“人民艺术家”语言上的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将现代名家名作引入课堂,会使语文阅读教学大放异彩,同时增加语文课堂的深度和厚度。
二、建构课程,凸显语文题材的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总是有教学任务的,如何将名家作品引入课堂呢?这就需要教师找出名家作品和课文之间的联系,并抓住这些微妙的联系,将之引入课堂,开发小学语文现代名家类微型课程。
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依据现有教材中的课文,找出亮点,确立主题,然后挖掘现代名家作品中的可用资源,将之整编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深化主题。如:教学苏教版四下《第一次抱母亲》,以“亲情”为抓手,补充《背影》《纸船》《怀念母亲》,形成亲情主题研读课程,凸显父母的意象,迸发感恩父母的情怀,在情感涵咏中建构立体的学习时光。
又如:学苏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园子》进行“萧红阅读周”课程设计,和学生一周都浸泡在《呼兰河传》中,学会感受萧红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记录生活的点滴,留美好在人间。学生不仅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无限的收获,同时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得名家名作阅读延伸到课外。
三、举一反三,探索课程开发的新思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产生效果的情况下,高年级的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开发课程。在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搜索自己固有的阅读积累,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确立小组研究的主题和思路,开发小组微型课程。将有代表性或较完善的开发课程,在全班进行交流,形成班级的微型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是阅读和学习的过程。这种情况下的阅读,比教师引领的阅读更有深度,更具有思想性,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更高层次。
以教师对微型课程的开发,带动学生对微型课程的开发,使日常的语文阅读学习来源于课堂而高于课堂,成为一种常态,这时的语文课堂是丰富的,是厚重的,是深入的,是生活的。当大量的现代名家作品进入学生的课堂,进入学生的生活,走出学生的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名家作品中的智慧和思考,将照亮学生的一生。学生会不经意间,用名家的语言去表达情意,用名家的睿智去处理难题,用名家的胸怀去面对生活,用名家的精神去鞭策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会生活、会思考的人。
结语
苏霍母林斯基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让我们从小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相信一定能够成为开启孩子智力大门的金钥匙。书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学生在阅读名家作品时,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动者、参与者、表述者,体验着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
[2]許红.让我们一起来读书—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7)
[3]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4]倪雅娟.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
[5]吴燕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