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欢良
摘 要:由年轻教师为主组成的年轻型体育教研组,因组内年轻教师工作经验的缺乏、研读教材不够深刻、课堂掌控不足、课堂反思流于形式等原因,会滞缓一所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教研组采取“磨人”“磨课”“磨事”的三“磨”措施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从而推动教研组的发展,助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
关键词:教研组;年轻教师;学校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57-02
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单位,体育教研组更是与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体育教研组的建设,关系到一所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积淀,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教研组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6人的年龄在30岁以下,占全组人数75%,是由一群年轻教师为主体构成的年轻型教研组。优秀教研组的形成,离不开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研组的建设。鉴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对于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笔者所在体育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以“磨人”“磨课”“磨事”的三“磨”措施助力组内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快速成长,形成体育教研组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
一、自我成长磨炼人
学校的工作都是围绕着人进行的,唯有教师的改变,才能带来课堂的改变;唯有教师在不断 的“磨炼”中提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老师之间相互的“磨炼”和教师个人的进修“磨炼”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方面做到或是享受到“汗、乐、会、懂”,从而培养学生强健身体素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正确的道德观念。笔者所在教研组主要通过“带、读、写”三个方面的“磨炼”来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带:教研组一有新成员加盟,教研组长就会根据学校的要求,为新教师指定业务能力强、愿意热心帮助青年教师的骨干教师作为师傅,以师徒结对的形式指导新教师,指导新教师熟悉教育常规工作,帮助新教师制订成长规划,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工作。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上好每一节课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研读教材不够深刻、课堂掌控不足、课堂反思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新教师的这些问题,为了新教师能更快适应课堂教学,教研组发挥师傅和教研组其他成员的“传、帮、带”作用,利用每周三教研活动时间,要求新教师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一周以来的教学设计,在师傅的引领下,新教师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组织管理的要求等教学要素,在相互探讨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并要求新教师根据上课情况对每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总结。同时在一个学年过程中,要求新教师每学期都开设一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教研组采取邀请全组或者教学片区体育教师参加听评课的方式,使新教师能够更快地掌握驾驭课堂的本领,能够规范课堂常规管理,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组内其他年轻教师,每个学期教研组都认真组织开展3~4次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在集体教研氛围中成长进步。教研组还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一个学年中都能够参加2次以上的实践上课、模拟上课、说课等形式教学比武或公开教学活动。通过营造组内教师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氛围,使教师追着、赶着自己不断进步。此外,教研组在学校支持下,邀请学科专家来学校引领年轻教师,提供机会让教师们走出去学等形式,让年轻教师有机会与专家面對面交流,观摩优秀公开课,参与研讨评课,聆听观点报告等,在学科专家和优秀教师带领下,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从而带动教研组的不断进步。
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有的经验。如果想要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教师就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年轻老师工作经验缺乏,但接受和理解能力强,能够更快的总结积累大量经验,从而促进其快速成长。书本就是经验的积累,读书就是教师增长经验的一种好的途径。平常,体育教师的备课、上课以及业余训练等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师们基本没多少时间去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学习,所以笔者所在教研组就在体育办公室添加了一个书柜,同时购置和借阅了一些专业性和教育性比较强的书籍及各类专业教育教学杂志,另外组内教师也把自己的一些好的书籍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把书放在了老师们的眼前,老师们能够方便地翻看书籍,只要有空老师们就可以在办公室阅读,体育教研组的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平时教研组内也有意识地让教师在茶余饭后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厘清一些理论知识,探究一些课堂现象,探讨解决一些在教育教学训练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享好的点子,开阔教师们的视野与思路。
写:教师们在体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精力、兴趣、能力等原因,制约着老师们去分析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去撰写论文课题了。但是,只有通过教师主动去想去写,才能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从而尝试解决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更好的应用到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如何让教师主动动笔?首先,在学校的倡导下,以参加学校教学随笔评比为契机,教研组内的老师开始积累理论、案例、问题等各种原始材料,把平常自己遇到的或者正在思考的问题、案例、现象等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第一手的资料。同时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协作机制的优势,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多与组内教师一起探讨研究,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分析问题,查找各类资料,设计研究思路,实施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成果。平时年轻教师还要多写一些教学反思,例如一节课、一个教育案例,等等。写一句,写一段,慢慢地积累才能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文字组织、文本格式和撰写思路上,组织教师学习文献资料,请教同行教师,聆听专家讲座,为老师们指点迷津,促进年轻教师在文章撰写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二、创设氛围研磨课
体育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是教师发展的立足点,教师执教水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体育教师的战场在课堂,课堂才是体育教育与教学的根本。体育教研组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等文献和书籍,笔者所在教研组讨论确定了本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小学阶段以发展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和指导学生参与、掌握、创新各类体育游戏,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根据学校体育课程目标,老师们在常规课的备课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练习密度、强度、手段、方法等,让学生乐于参与体育实践课,有充分的练习与运动时间,体验到运动技能成功的乐趣。
磨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反复推敲、琢磨、研究、学习,以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是引导教师自我历练、破茧成蝶、不断提升的过程。事实证明,磨课是教研组促进年轻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我校教研组提供和创造机会,让所有年轻教师多开设和参与各级各类公开课,提高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公开课是常规课积累的表现,常规课是公开课展现的源泉。教研组提倡教师要把公开课上成常规课,把常规课当成公开课上。所以,一位老师要上好一节公开课,需要在教研组其他老师以及专家的帮助下一起“研磨”。研磨好一节课,必须经过收集资料、反复研磨、锻造历练、相互砌磋、持续打磨等步骤,才能把年轻教师的课堂磨出创新。在进行多次的研磨过程中,教研组精益求精,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组织队形、安全措施、教师语言、教师示范、教师激情等方面对一节课进行研磨打造。细细耕耘,总有收获;慢慢研磨,不断提升。年轻教师通过教研课、优质课、评比课等公开课的展示,促进了其课堂驾驭能力的快速成长,也凝聚了教研组的向心力,使教研组不断成长。
三、群策群力琢磨事
除了体育的课堂教学外,学校体育工作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开展。例如: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安排与协调、学校体育竞赛的管理与组织、课余训练的开展与落实、承办各类校级以上的比赛和教研活动、学校场地器材的管理,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教研組来协调完成。遇事而谋,因为教研组人相对较少又比较集中的原因,也方便教研组老师能够聚集在一起“琢磨琢磨”事。尤其是年轻老师,工作经验不足,通过让年轻教师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无论失败与成功,老师们有了实践,就会有所反思,就会有所成长。事无巨细,让每个教师都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就能发挥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作用,让学校体育的每项工作都能够细细琢磨,一定能凝聚教研组团队的向心力,从而使每项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这是对年轻教师自身的磨砺,是教研组的成长与发展,也是学校体育文化的积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教研组对年轻教师的三“磨”:磨炼人、研磨课、琢磨事,让年轻老师在工作中有所经历,有所反思、有所成长。年轻教师的成长,给教研组带来了持久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团队拧成一股绳,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使教研组老师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顶梁柱,让校园体育文化如梅花般芬芳绽放。
参考文献:
[1]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郝家顺.“磨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器[J].体育教学,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