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倩倩
摘 要:本文以“概率简介”一课为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出判别一堂好课要看三个方面,即是否让学生乐学、是否让学生会学、是否让学生学会。
关键词:数学问题;实验;乐学;会学;学会
大数学家欧拉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依照这样的思路,一节优质课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那么,如何从现实的生活中整理归纳出数学问题,构建一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课堂呢?本文以“概率简介”一课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学
1.引入
传说在1654年,有一个赌徒向数学家提出了一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两个赌徒相约赌若干局,谁先赢3局就算谁赢全部赌本就归谁。但是在一个人赢了2局,另一个人赢了1局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赌局被迫终止了,问:赌本应该如何分配?
2.操练
任务1:事件的三大分类。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事件,那么我们该怎么对事件进行分类呢?例如:给出三组事件,找出每一组事件的共同点,并且归纳出事件的分类。
(1)木柴燃烧产生热量 (2)明天,地球依然转动
(1)0°下,雪融化 (2)没有水分,种子发芽
(1)麦蒂罚球,进了 (2)王义夫射击,打了十环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要发生的事件。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通过引入十七世纪的赌本分配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一个求知的氛围,让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听课。为了达到深化知识的目的,可是让学生结合专业举例子,让他们从根本上理解事件的分类,这也是对专业知识的回顾。
二、设计数学实验,让学生会学
首先,这里的数学实验不是指“思想实验”,而是指类似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的科学实验。中学阶段的数学实验主要是以学习数学为目的,是利用实验手段,再创造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与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并非如科学实验以新理论、新知识的产生为主要目的。
其次,现代数学实验常以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教学软件为平台,模拟实验环境进行教学。整个实验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活动。现代数学实验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
1.深化
任务2:通过大量重复抛硬币实验,归纳随机事件概率的含义。例如:抛硬币实验。第一步:全班学生以同桌两人一组的方式,抛硬币20次,并统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數。问题一,其他组学生答案和第一组学生答案一样吗?第二步:结合其他班级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画出坐标图。问题二,当实验次数越来越多,频率出现什么样的特征?第三步:结合历史上数学家的大量重复实验的结果。
2.归纳
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实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m/n总是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我们就用这个常数来表示事件A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并称这个常数为事件A的概率,记做P(A)。
通过让学生加入实验的队伍,使之理解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及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再结合历史上很多数学家的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大量重复一个试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从而可以得到概率的定义。
三、引导归纳小结,让学生学会
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这时候课时小结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然后教师帮学生回顾梳理所学知识及学习方法,并进行升华。
1.随机事件概率的性质
(1)随机事件概率的范围:0
(2)P(Ω)=1,P(φ)=0
2.升华:概率与频率的区别联系
概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通过总结抛硬币正面朝上次数的规律性,由特殊到一般,从而引出概率的含义,并进一步挖掘出概率的性质,让学生通过练习,再一次回忆概率的含义,进而将知识深化,了解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评析
中职课堂教学中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从学生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第一,能够让学生有兴趣去听,乐于去学习;第二,要设计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也就是要让学生会学;第三,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周远方,吴海涛,林绍华.巧设问题情境,凸显人文数学[J].数学通讯,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