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抚慰孩子“叛逆”的心

2017-04-28 06:41
山西教育·幼教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叛逆玩具小朋友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在孩子两岁左右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孩子开始有了物权意识的萌芽,物我一体,经常会出现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什么都是“我的!我的!”若是家长不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难免会把孩子的这些表现理解成小气、不爱分享,再加上有些家长是火爆脾气,特爱面子,觉得孩子不愿分享让自己很没面子,责骂、训斥的话就会脱口而出,最后弄得孩子既觉得伤心又觉得无辜,家长心里也不好受,亲子关系就会日渐紧张起来。

我家也不例外。我的女儿3岁那年,当家里有小客人来做客时,一听说别家孩子想要玩她的玩具,就能听到女儿说“我的我的”“我不想和小朋友分享”之类的话语,就连平时入不了眼的玩具也成了宝。不管我们怎么劝她,她依旧会把玩具紧紧地攥在手里,一副誓死要守护自己主权的架势,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由于之前了解过这样的情况,我便顺着她、安慰她:“妈妈知道你是很大方的孩子,只是你太喜欢自己的玩具了,才会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对吗?”先给予同理心,然后我再顺势引导她,“玩具要一起玩才好玩儿,一个人玩儿多没意思,大家分享小朋友也开心,多好啊!再说了,玩完了小朋友还是会把玩具归还给你的,不是吗?”女儿似乎听明白了什么,虽然还是有些不情愿,但仍然转过头对那个孩子说:“你玩完了要还给我的哦!”我赶紧竖起拇指夸赞她:“你真大方啊,和小朋友分享了玩具,一起玩都开心。”不一会儿孩子们就玩得其乐融融。

有时候还会有更加尴尬的局面出现。当家里有老人在的情况下,出现孩子不让玩具的状况,当时会觉得很没面子,就会严肃地批评孩子:“这孩子怎么这么小气,也不知道随了谁了!”弄得大家心里都不舒服,不但不利于孩子谦让行为的发展,还会适得其反。

为了统一全家的教育观点,我也是提前做足了功课。我和老人沟通交流,让他们明白孩子出现这种表现是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现象,说明孩子开始有了物权意识,是好事。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使用言语引导,例如“这是宝宝的玩具,你现在不愿意分享。”首先给予孩子同理心,让孩子知道你在心里是接纳他的,不论好的坏的,这样才能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当孩子出现分享的行为时,我们要欣然接受,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分享让自己和他人快乐。若是每次都是诸如“奶奶不吃,你吃”此类的回应,相信孩子自然就不会再分享了,因为他知道就算分享了你也是不会接受的,长久下来就养成了不爱分享的习惯,在别人眼里成了所谓的“小气鬼”,这样就会让孩子逐渐养成自私、叛逆的性格。

当孩子出现分享行为时,哪怕是一点点饼干,我们也要开心地接受,并夸赞孩子大方,懂得分享。孩子得到了表扬,有了成就感,自然就会愿意分享了。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需要做的是耐心陪伴。

记得有一次儿子拿了女儿的毛绒玩具,由于没有经过女儿的同意,当女儿发现她的玩具被弟弟拿走了以后,就连吼带抢地把自己的玩具一把夺了回来。儿子拿玩具没得手,便哭着让爸爸帮他把玩具拿回来。爸爸劝说女儿:“给弟弟玩一下,玩具要分享,你没见弟弟都哭了吗?”女儿生气地回应:“可是这是我的玩具,每次你都要我让着弟弟,你们就是喜欢弟弟,不行就是不行!”说着一把夺过自己的玩具。看着弟弟哭得稀里哗啦,爸爸上去抱着弟弟,不停地指责女儿,女儿不服气地嘴里嘟囔着:“不给就是不给,哼!”

我们越是让女儿谦让弟弟,女儿越是“叛逆”。接下来的相处中,儿子一旦拿了女儿的玩具,她除了抢夺回玩具外,还会捎带打上儿子一拳,每次儿子的脑袋和脸都会无辜受伤。看着哭得伤心的弟弟她并不服气,更别提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我抑制住了内心的气愤,首先客观评价一番事实,让女儿心里多少平衡一些,似懂非懂的儿子也在一边接受着教育,让他们明白双方都有错,但是打人是不对的。事后,等女儿情绪平复后,我又找时机和她进行谈话:“你的眼光真好,你看弟弟多么喜欢你的玩具,弟弟的玩具也会经常和你分享,你也可以和他分享你的玩具,等弟弟玩完了就会还给你了,你说呢?”

随后只要是儿子做得不对,我也一视同仁地对待,女儿做得好就及时表扬,并通过贴小红花作为奖励,一周下来累计够一定的数量就给予一定的奖品。但这种奖励的方法不能过于频繁,偶尔用用是可以的。这样女儿得到了肯定,感觉到家人还是一样爱自己,她自然也就会变得愿意分享了。

之前,可能是平日里大家都有一种本能的护小心理,有意无意地要求女儿让着弟弟。可越是这样,女儿对弟弟的态度就越不好,当遇到矛盾争执的时候,女儿就会显露出咄咄逼人、毫不退让的气势。而且这种“牛劲”还取决于我们对整个事件的态度,若是我们说“弟弟还小,你应该让着弟弟”,她会愈发歇斯底里地为自己辩解,弱小的身影火冒三丈地指控着弟弟的种种不是,情急之下还避免不了要再和弟弟干上一架的态势。长此以往,女儿显得更加叛逆了,甚至会故意表现出一些执拗的行为,看似不听话,实际上女儿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抗,进而引起家长对她的注意。有时家长无意的一句话就会让女儿觉得家长是针对她的,袒护弟弟,这就成了两个孩子之间矛盾的导火索。加上女儿的性格本身就很敏感,尤其有了弟弟以后,家人在女儿身上投入的时间跟精力就会相对减少,情绪也难免会有烦躁的时候,各种机缘巧合加在一起,孩子的情绪就会更加敏感。

虽然短时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相信在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下,孩子的“叛逆”行为一定会有改观的。

教育孩子是有学问的,尤其是在两个孩子的家庭里,家长要做到一视同仁,就事论事是前提,同时做好善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再“叛逆”的孩子,只要家庭充满爱,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孩子一切的“叛逆”行为都会悄然消失的。

猜你喜欢
叛逆玩具小朋友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成长之痛
心病还须心药医
叩问灵魂的乐章
师生冲突中遇到学生挑衅,怎么办?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