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改改革纲要》提出:“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其实质是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课本剧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桥梁之一,它促进教师反省语文课堂上角色的重塑,让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提升综合素质,完美地呈现“教学做合一”。
关键词:编演课本剧 高中语文 别样课堂 精彩纷呈
一、课本剧为什么这样红?
1.编演课本剧是学生享受美的陶冶、德的默化,用最激情的方式亲近语文。
(1)形式新,学生研读经典名著有动力。
课本剧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得到提高,更加丰富和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改编哪一篇?怎样吸人眼球?谁适合这个角色?怎样演更好?配什么音乐?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认真读名著。戏剧的有关知识可是基础中的基础,过去许多学生视而不见,现在语文课堂形式翻新,教材立体化、形象化,黑白的文字鲜活起来。在排练过程中,学生认真严谨,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练习表演,十分投入。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显其能,配合默契。他们准备充分,考虑周到,设计细致,其用心之良苦令人刮目相看,学生身上蕴藏着不可低估的潜力![1]
(2)内容新,学生提升基本素养有动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说,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达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目的。编演课本剧正是实实在在的“用”。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的要求是多方位的。台词要规范化,语音要标准化,动作要个性化。它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剧本有大胆的发挥和较强的记忆,它帮助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培养感情,磨炼毅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2]
(3)思维新,学生参与创造活动有动力。
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传统剧、方言组、现代版、音乐剧,舞台上花样翻新。每个学生走入名著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镁光灯下,杨贵妃风华绝代尽显臃容姿态;雷雨交加,肖申克义无反顾呐喊自由;化蝶翩飞,梁祝抒写爱情绝唱……使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现代版《鸿门宴》,运用时空穿越让刘邦项羽融入现实生活,来感受和品味我们全球化、数字化的生活,令人忍俊不禁。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成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文学形象更为丰富。[3]
2.编演课本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
课本剧编演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它不仅化被动的写作为主动的投入,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大地得到加强和提高;更有价值的是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大大地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戏剧教学是属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也有剧本的节选;就如同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并不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作家一样,戏剧教学也是如此。何况,编演课本剧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编演课本剧让长期沉闷的语文课堂显出了勃勃生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愈来愈强,他们希望独立判断是非,独立解决问题,不轻信,不盲从,倘能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他们自强心理、成就心理也十分突出,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征服欲,倘能挖掘新奇的事物,必将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索心理和猎奇心理,满足他们的成就感。高中生的展示欲很强,他们迫切需要表现自我,他们常对活动充满热情。编演课本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激起他们学语文的热情,使学生感受到了人文科学的无穷魅力。
课本剧以演促学,寓教于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中产生强烈的道德情绪的体验。例如,编排《荆轲刺秦王》让学生深刻感受荆轲沉着勇敢,不畏强暴,感知秦王专横凶暴,外强中干。而《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的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课本剧的演出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得到提高,更加丰富和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4]
上过一次舞台便终生难忘。同学们使语文课本中的故事“动”起来,将课堂、生活搞得红红火火,自己也因此而提升素养。
二、课本剧是这样炼成的
课本剧编演的步骤可分为导、选、读、编、演、评六步。
导:前期应普及基本的戏剧知识,明确编演课本剧的主要步骤、难点。
选:所选名著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不一定要全演,可选其中一个片段。
读:引导学生多读名著,使其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
编:关键是抓住作品中最集中、最尖锐的矛盾,围绕矛盾展开剧情。应让学生明确:改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演:包括排练和演出。教师应给学生排练的时间,并适时指导。
评:每场排练和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从语言、动作、神态、服饰等各个角度给予点评。
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努力的方向。
课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陶醉,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受和思考。编演课本剧,换个味道学课文,让语文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楊明全等:《新课程下的课堂观》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2]《现代阅读教学论》M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
[3]戚廷贵主编:《美学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美)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