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玲 李龙江
【摘要】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将对整个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能够厘清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对于寻求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0-0067-03
【作者简介】1.袁玲玲,江苏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45)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学;2.李龙江,江苏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45)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
1976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在所著《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劳伦斯·克雷明指出,教育生态学的方法就是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中,以及与维持它们并受它们影响的更广泛社会之间的联系中加以审视。
职业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开放的生态系统,是在职业教育环境内,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教学软硬件条件为依托,与环境进行能量转换与信息传递的功能统一体。[1]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系统中同样也包含主体、环境与各生态因子。在技能大赛生态系统中,竞赛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等管理服务人员;环境由宏观的社会环境、中观的院校环境及微观的技能大赛内部环境构成;生态因子包括教育资源等。根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宏观的社会系统环境制约着院校的发展规模与定位等,同时院校以输送人才的方式作用于社會发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内外部因子、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对于技能大赛系统环境而言,内部环境是否稳定与协调一致,决定了技能大赛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整个职业教育的系统环境建设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使职业院校的发展始终处于系统环境平衡状态,必须加强职业技能大赛内、外部环境建设,形成从微观到宏观良性发展的生态结构,从而推进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态困境现状分析
(一)技能大赛生态位的偏离
在传统生态学中,生态位原理主要指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即占据一定的空间,发挥一定的功能,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都具有普适性。教育部提出的大赛目标导向是很明确的,总体要求是学校举办比赛,师生都能参与,建立从学校至全国的大赛选拔机制。国家主管部门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院校领导、大赛指导教师把夺取奖牌作为大赛的唯一目标,有些地方甚至只以学校取得的金牌数作为考核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指标,重奖金牌选手,对取得银、铜牌的选手都不以为然。这些院校为了能够完成上级的考核要求,不得不把宝压在种子选手身上,对教育普及性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则难以顾及。这种本末倒置的功利思想,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技能大赛观。
(二)技能大赛的资源配置耐度失衡
教育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认为,教育发展的数量、规模和速度要在国民经济的承受范围之内,否则即使发展了,最终还会衰退下来。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技能大赛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院校的办学质量。所以一些院校将拿金牌作为竞赛的目的就不足为奇了,大赛的成绩就是学校的展示窗口,将学校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在技能大赛上,调用院校最优秀的教师,选拔最优秀的学生脱离正常教学,集中进行封闭式训练,这种为竞赛而竞赛的参赛方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此外,有些项目的大赛要求与日常教学要求相关性不大,而院校为大赛可以不惜成本购买参赛设备,大赛结束后有些材料、设备就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费。
(三)竞赛内容与课程体系存在花盆效应
教育生态学中的花盆效应对技能大赛内容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技能大赛的目的是通过各级比赛推动全体师生加强技能学习,在比赛过程中大家相互观摩、学习,共同提高师生专业水平。技能大赛是对平时教学效果的检验,竞赛的内容应与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院校通过竞赛找出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旅游服务类学生组导游项目为例,比赛的内容分别是导游讲解、理论考试、才艺展示三个部分。才艺展示虽然只占总分的10%,却是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对选手关键能力的考查,但这无论是在中职还是在高职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都没有对应的课程。在实际的比赛中,因为参赛选手均具有导游专业基本功,所以在导游讲解、理论考试部分差距不是很大,但由于个人所具备的才艺基本功不一致,成绩往往在这里拉开差距。所以院校选拔参赛选手时,为了在才艺展示部分取得优异的成绩,会优先选择曾专门受过才艺专业训练的学生,且大部分的参赛选手被送至专业演艺培训机构进行才艺节目的量身定制,这已是一些院校对参赛选手进行包装的普遍做法。这种专人、专职、专业参加竞赛的做法不能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主流,也偏离了竞赛组织的初衷。
二、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态平衡对策
(一)科学定位职业技能大赛生态位
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保持职业教育的规模适度、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结构优化。要使职业教育处于良性的平衡状态,必须考察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联系,厘清两者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生态环境及其构成要素的系统关系,发现生态失衡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首先应科学定位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中的生态位,技能大赛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的手段,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技能大赛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注重的是学生职业素质、关键能力的发展。其次,科学看待大赛的成绩,技能大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但也不能以点概面,大赛的主要目的还是师生在同台竞技中发现差距、弥补不足,通过竞赛促进师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并在竞赛过程中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大校企融合的深度。
(二)适度配置职业教育生态资源
技能大赛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学校的师资和实训设备如何普惠每一位学生,是目前职业院校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困境。技能大赛的生态发展遵循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可以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但违背了这一定律与原则就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当下的实际情况是大赛变成少数师生的专利,这种做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不当竞争,损害了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院校参加技能大赛的目的仍然在于“争金夺银”,至于大赛如何为全体学生服务,如何将大赛成果融入教学改革、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很多学校显然理解不够、研究不够。要解决这种教育生态资源利用失衡的状况,就要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技能大赛机制。各院校应立足校本搞大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健全选拔机制,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大赛中,有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院校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全校技能节的形式,将技能考试与人才甄别相结合,处理好个体选拔与全面提高的关系,促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三)破解竞赛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花盆效应
职业院校举办技能大赛的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合作,技能大赛可以成为职校生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但不是职业教育的全部。[2]因此,只有加强课程体系与竞赛内容的融合,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活动中,将技能大赛内化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形成与技能大赛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技能大赛效应由小环境向大环境转变,才能突破技能大赛的花盆效应,促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首先,应统一技能大赛的目的与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技能大赛要为职业教育服务,院校在开展競赛过程中将两者统一,将竞赛对师生的要求融合到职业教育目标中,优化教学效果。技能大赛在检验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同时,也结合了新工艺、新要求,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最新的技术、技能,还可以了解企业所需,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将竞赛内容与教学内容相整合。目前,在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影响下,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策略日益成为许多职业院校的选择。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所起的作用逐步显现,同时也为共享教学实践成果,促进校际、校企间交流搭建了平台。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将技能大赛与项目化教学改革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与实践的融合,可以避免技能大赛的花盆效应,从而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四)系统延伸技能大赛的生态链
生态学认为,生态链越复杂,生态系统越容易维持平衡,相反则容易失衡。近年来,生态链理念在计算机网络、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但是对教育生态链的研究还较少。职业技能大赛生态链是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技能大赛生态链是依据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技能大赛的特点,系统内外各结构递进传导、彼此连接、相互关联,形成稳定有序的链式结构,最终使职业教育生态环境达到动态平衡、良性循环的状态。延伸技能大赛生态链包括:第一,延伸至所有专业建设中,将技能大赛项目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第二,延伸至所有学生、教师中,发挥技能大赛“助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第三,延伸到产业发展中,通过技能大赛推动产学研结合,了解生产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人才需求与培养规格,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第四,延伸到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通过举办技能节、加强宣传、树立技能标兵等多种形式,将技能大赛与德育、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发挥技能大赛全面育人作用;第五,延伸到世界技能大赛中,加强与世界技能大赛的对接,学习世界技能大赛的成功经验,借鉴世界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职业文化等,全面提升我国的职业技能大赛水平,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天高.职业教育生态视域下的职业技能竞赛功能定位[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3):57-60.
[2]鞠锡田,张翠香.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9):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