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4-26 07:21陈少霞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授之以渔学习能力小学教学

陈少霞

【摘 要】学习讲求方法,较强的学习能力能使人终身受益。小学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的起点,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系统性强的教学模式,会有很多不适应。因此,教师的引导在此时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上和从学知识到学能力的“转型”上。

【关键词】小学教学;学习能力;授之以渔

一、生动的教学模式:板书与动作演示及模仿实践

小学生有不易集中注意力、好动爱玩的特点,不利于教学。如果能正确利用他们的天性,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小孩子好奇心强,倘若他们的兴趣被激发,将变得比任何人都易于集中注意力,而他们的学习潜能,也会就此被激发。教学讲求形象思维,且学生容易被图形、动作吸引,在课堂中加强对板书、课文的演示能增强课堂的灵活度,更利于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多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而笔者用得最多的是画一画。因为画一画是学生由直观思维转为抽象思维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1+2=3时,笔者就带着学生边画边说:“左面一朵花,右面两朵花,合起来一共3朵花。”然后让学生模仿画出其他图案,并且也是边画边说。训练几节课后,可以换成画线段图。继续引导学生边画边说:“左面部分是1,右面部分是2,合起来是3。”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说算理,而且很自然地从直观思维转变到抽象思维。现在学生们一直喜欢用画线段图来分析、解决问题。要保持学生对这种训练的兴趣不减,教师必须学会一些简笔画,可爱的图案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会使学生更加崇拜老师。再例如笔者教学生画长方体的透视图时,他们发出阵阵的惊叹,都在悄悄地说;“老师的图画得真好!”带着崇拜的心情他们一笔一画认真的学画,边画边说:“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边,6个面,相对的边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大小相同。”通过画一画,学生牢固地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在以后解决长方体的问题中,学生都能自己先画一个长方体,再分析题意。又例如:求在一个长方体中截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种题,如果只靠讲解,是很难讲清的。但学生学会了画图,看图分析,解答就轻松得多了。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解答难题,学生也从中得到了乐趣和满足,使他们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总之,使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爱上老师,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二、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 学习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例题学习中的小组互动

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面对缺少领悟、运用、转化能力的学生,小组学习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它将集体的知识与能力集合在一起,同时集体的知识与能力又转化为每个小组成员的知识与能力,正好弥补了小学生能力缺失的弱点。再者,小组学习为学生创造了表达的机會。更多的表达机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热烈表达所营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专注,更有学习热情。那么,如何令学生在小组中学会表达?首先,从模仿、复述开始。让学生记住老师在讲台上解答例题的过程,到了小组讨论时间,让学生分角色进行,一人重复老师的提问,或提示的话语,其余组员回答,相互补充,以达到完整。从而让学生尝试重复解题过程。如果学生表述不完整,老师再带着全班学生复述一遍,然后再次小组讨论。就这样重复解题过程,并在重复过程中让学生调换角色,一直到学生会说为止。在笔者多年尝试中,曾遇上一个大难题:学生容易止于完全重复、背诵却不求甚解。于是,笔者开始鼓励学生寻找、讨论出不同的表述方法,无论是顺序改变、词语更换或是形式迁移都予以鼓励。在各自的小组中找出最简明或创新的表述,并给予学生上台向全班展示的机会,以作榜样,鼓励更多学生踊跃思考。在这种方式下教导,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学生更热爱数学课堂了。

2. 学习能力培养的中级阶段:习题练习中的运用

很多教师一致认同,课堂上的习题训练时间绝不能少。因为习题的练习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并内化的重要过程。此时,教师更应该予以学生适当的引导。笔者仍继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学。当学生重复例题解题过程后,笔者就出一些同类型的题目,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尝试说出解题过程。学生模仿已有模式并互相补充,解答练习题就变得轻松了。

3. 学习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能力迁移

能力迁移是学习能力形成的标志,一时很难做到,但是在前阶段表现较好的学生则很明显有可能做到。此时,学生已有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走上讲台完成一道未曾讲解的题目并进行讲解,当一回“小老师”。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并不急于早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通过“拼凑法”和“割补法”把准备好的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当学生操作成功后,笔者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很快说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笔者再次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操作结合长方形面积公式,讨论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就引发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并迅速地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探究中。在小组汇报中,笔者让学生走上讲台,大胆说出公式推导的过程。让学生轻松地在说与听的过程中自主掌握新知识,不但达到能力迁移,而且轻松高效。

三、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其作用包括:成倍提高学习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激发联想与创意;形成系统地学习和思维的习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便于学生的记忆及复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就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节为例,备课时笔者一直犹豫在下课前几分钟,是出一些拓展题,还是让学生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事实证明,让学生画一画思维导图,整理归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从他们的汇报中可知学生在本堂课的收获和思考,有的学生还懂得新旧知识的联系。教材第63页第1题有两个知识点,一个是放大图形的特点,另一个是把不规则图形看成规则图形解答问题。笔者一直把重点放在放大图形的特点上而忽略了后者。在画思维导图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已经总结了这一知识点,也在汇报中说了出来。这样就弥补老师忽略的部分。其实这样的惊喜经常出现在学生的思维导图中。画思维导图的目的就是要学生理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常常感觉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不足,实际上是因为教师把一节课安排得过满,学生没有自我消化的时间,当教师把课堂的节奏放慢,学生自然就有机会将新旧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如果一节课的目标是学生的收获,而不是老师努力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学生的思考就会被凸显出来。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要教学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教会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猜你喜欢
授之以渔学习能力小学教学
为了“梦之队”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