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2017-04-21 03:15笪勤
文理导航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笪勤

【摘 要】目前学校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问题,这些不良心理问题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针对这些不良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本人通过赏识教育、调控学生的课堂情绪、建立平等师生关系、通过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利用理论课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等方面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改善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体育;体育教学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由此可见,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討论的文章也比较多,而在体育教学中的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养途径的研究相对较少。现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通过赏识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体验

正确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以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其健康成长,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表扬,成长中的学生更有此心理。所以作为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应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这样学生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喜欢自己,才有信心让同伴接纳自己,让同学在体育运动中相互悦纳、认同和鼓励。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希望,使学生相信“我能行”。在课堂上教师多使用些对学生带有期望性的言语和表扬的语句,如“你可以”、“你完成的不错”等。再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登上成功的舞台。教师可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学习方法的手段,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台阶,让他们通过一步步的成功,逐步登上成功的舞台。

二、调控学生课堂情绪,培养情绪智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第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使他们乐于接近教师、乐于参与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二、激发学生的感情。“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教师应琢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客观、善意的评价和引导。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同学的爱的同时,也把这种爱以同样的形式传给身边的老师、同学。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这种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和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三、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改善不平等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形成心理上共振,情感上共鸣,课堂上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而宽松的教学氛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在愉快教学情境中消除紧张、压抑、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同时使他们逐渐朝着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主动积极的心理素质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应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体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愉快感,在有效地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还应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防止因自己的不良情绪破坏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四、通过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来增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坚韧、吃苦耐劳等良好心理素质;球类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合作、拼搏的良好心理素质;武术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不凌弱逞强的良好品质;健美操、艺术体操是人们交流思想、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封闭的意识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学生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的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五、利用理论课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理论课教学除了给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外,还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体育理论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听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解答疑惑,对不良心理分析原因,调节心理,进行疏导,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壮实有力,而且要让学生的心里阳光健康。

【参考文献】

[1]黄晓灵,白智宏.《体育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任素卿,朱晓莉.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J].教育探索,2007(10)

[3]高美华,孔玉芝.《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年

[4]郭亨杰,宋月丽.《心理学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4)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