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祥
摘 要:数学是各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花了很大精力学习数学,成绩进步却不明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引入、探究、课堂氛围构建等多个环节做好相关的工作。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课程衔接;教学对策
很多刚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对于学习高中数学都会产生无能为力之感,听课费力,做题没有思路,又不晓得问题的症结所在。实际上,这是因为学生刚刚步入高中,而思维习惯和学习模式却依然停留在初中。所以,把初中和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工作做好,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价值
通过分析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可以看出,初中时期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很多调整。高中时期的一些常用知识点,如韦达定理、立方与立方差公式、分子分母有理化等,都做了删除处理,由此使初中数学教材展现出浅显、量少、易懂的优势特点,可优势存在的同时,劣势也变得更加明显,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加,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减少,势必会出现学生学习断层的现象,因此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初中时期的数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形象化和直观化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接受。但是高中生所接触到的则是集合、函数、解析几何等抽象性更强的内容,学生难以快速理解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何让学生重拾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样需要关注初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衔接问题。
第三,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在逻辑性方面不是十分明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不紧密。而高中数学思想的介入则要丰富得多,如数形结合、化归、分类讨论、数学建模等概念,一些建立其上的数学能力,如逻辑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等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如果不做好衔接工作,学生是无法顺利度过过渡期的。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对策
1.导入是衔接的关键点
若想把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科学合理的导入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点所在,如果成功应用,将有助于学生迅速产生求知欲,课堂也就会达到变讲为导的效果。比如在接触到集合知识时,“集合”概念学生还很陌生,若是直接讲起来,肯定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入:一位同学去超市买了饮料、面包、茶叶,第二次又去买了饮料和饼干,那么这位同学两次总计买了几种东西?答案很显然为4种,之所以不是5种,便会涉及新的运算形式,即集合运算:{a,b,c}∪{c,d}={a,b,c,d}。在这种类型的问题里面,研究目标不再是单纯的数,而是事物的集合。教师以生动的事例引入新知,学生在无形中得到思维转换的机会,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2.以课堂氛围促进心理衔接
教师要在课堂上构建更加民主、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表现自我。例如,接触到异面直线有关内容时,此概念的定义并不算复杂:两条直线不是处在相同的平面内。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怎么样才能不处于同一平面中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位于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某一条离开此平面,让大家了解异面直线的特点。然后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如何确保两条直线不处于同一个平面内,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做到此点。让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发言。教师也要做出鼓励,使其继续思考:是不是能够利用延长线的办法证明呢?如果这种方法不管用,那么将其中一条直线置于某一平面之中,观察另一直线与其是否平行的做法可以吗?总之,教师尽可能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述方式进行教授,让课堂氛围更具亲和力,才可以满足知识、教学、情感的多角度衔接要求。
3.用探究方式做好深化衔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提出数学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更加宽广的数学学习渠道。这种空间的广阔性,让原本斷开的初高中知识内容自然接续起来,而不必做刻意的强调。比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内容时,教师可采用探究式方式教授新课,分别提出下述三个问题:问题一,解方程3x+2=0;问题二,做出函数y=3x+2图像;问题三,求解不等式3x+2>0。学生在探究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会主动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函数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等概念进行探讨,了解三者的内在关系。教师后续进行提示:大家是否可以将要解决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问题的处理策略呢?学生主动思考,对其产生深刻的认识,将有助于其思维的深度、广度拓展。
总之,初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衔接,一方面要强调知识内容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教学方法、师生情感。只有全面考虑各方面的统一性,才能制订出与学生特点相统一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立英.初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衔接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
[2]李博.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亚太教育,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