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的情与理
——以《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

2017-04-15 11:43:37刘成敬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狼牙山五壮士壮士狼牙山

刘成敬

(寿宁县鳌阳小学,福建 寿宁 355500)

“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的情与理
——以《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

刘成敬

(寿宁县鳌阳小学,福建 寿宁 355500)

“红色经典”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类课文离现代小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较难引起情感共鸣。如何引领学生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融洽汇集,在接受思想熏陶,受到心灵震撼的同时,习得语言表达,做到情理相融?文章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从关注单元主题、抓住行文特色、学习语言表达、辅以媒介手段等方面阐述“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的情与理。

红色经典;情理相融;语言表达

多数人都有英雄情结。如观看影视作品,总希望英雄能战胜邪恶,好人能收拾坏蛋。这种英雄主义教结来自英雄人物故事的教育,来自影视作品的感染,更来自“红色经典”课文的学习。

“红色经典”课文,一般指语文课本中描写有关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课文,以及叙述伟人进行革命斗争的课文。[1]以现行小学人教版课文来说,有反映国内革命战争的 《七律·长征》《丰碑》等;有反映抗日战争的《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有反映抗美援朝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再见了,亲人》等;有反映老一辈党的领导人的故事,如《毛主席在花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还有反映二战时期苏联的红色经典课文《夜莺的歌声》等。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视野更加开放,文化品类更加多元,如今的教材中,此类课文的数量正在减少,但仍然保留着一部分。这些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可否认,红色经典课文的内容离现代小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较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果过于偏向内容的讲解分析,容易变成历史课;过分重视文本的思想性,又可能成为空洞说教的思品教育课;如果缺少必要的背景铺垫,一味关注语言形式,难免缺乏趣味性。教学此类文章,应如何引领学生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融洽汇集,在接受思想熏陶,受到心灵震撼的同时,习得语言表达,做到情理相融,有必要进行一些思考。笔者结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谈一谈对“红色经典”课文教学的理解。

一、关注单元主题,理有所据

每一篇文章的教学都不应该是孤立的,应当把它放置于学段之下、单元之中。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多按主题编排,教学的设计更要结合单元主题进行考虑。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导学”如下: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在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应用。[2]

可以看出,本单元的主题是展现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圆明园的毁灭》《难忘的一课》叙述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人民军队抗日战争的故事,《最后一分钟》抒写香港回归之中华盛事。通过学习,可以更加了解我国的近代史,培养一定的历史思辨力。这是其一。

其二,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的表达作用。通过重点段落、句子及词语的品味、揣摩和推敲,体会言语表达的精妙,在品悟语言和感情朗读中感受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爱国情感。

其三,在学习课文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的途径是多样的,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阅读课外书、观看影视等手段进行有效搜集。同时,要训练学生甄别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有了对单元教学要求的认知和解读,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才会更加明确,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才会更有针对性。一篇课文“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才有教理依据。

二、抓住行文特色,情有所依

“红色经典”课文,除了具有浓厚的思想教育意义外,我们要用心去发现“这一篇”的行文特色。如《毛主席在花山》,通过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故事,表达领袖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领袖与群众心连心”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主题;课文大量描写毛主席的语言,学习如何进行语言描写可以设定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再见了,亲人》以真挚而催人泪下的语言,深情描述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学习“语言描写如何充满情感”是教学应当着力的要点。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典型的“红色经典”课文。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调,极富画面感的语言,给读者呈现了一段战火纷飞的抗日影像,五壮士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读者心中。细读课文,本文的题眼是“壮士”一词,从把敌人“引上绝路”开始,作者称五位战士为“壮士”。原因何在,细读才会发现,“引上绝路”写出五壮士的生死抉择,明知此去意味着牺牲,为了主力部队和群众的转移,表现出义无反顾的豪情。这是“壮士”的内涵之一。“顶峰歼敌”中,五壮士在子弹打光的情形下,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狠狠地砸向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也要用尽一切办法获取最大的战斗成果,体现出令人感动的勇气和智慧。这是“壮士”的内涵之二。结尾部分“英勇跳崖”的内容,读之无不让人肃然起敬,五壮士用最后的一跳,诠释了“舍生取义”的“壮士”内涵。这一表达“秘妙”,理当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元素。围绕这一抓手展开教学,学生对五壮士坚贞不屈、壮烈豪迈精神的领会才会更加深刻。

三、学习语言表达,情理共生

部分“红色经典”课文,从八十年代至今依然延用,除了其人文教育意义外,语言文字的经典性更是其重要因素。《狼牙山五壮士》就是一篇经典文章,教学应当追求言意共生,情理相融。所谓“情”,即五位战士不畏强敌、舍生取义的豪迈之情。所谓“理”,即作者如何通过充满温度的语言,表现壮士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以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揣摩感悟、比较推敲,引导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理解其表达的精确之处。笔者教学此文,选取以下片段引领学生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1.学习“选择绝路”的关键语句,感受五壮士的义无反顾

出示文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教学步骤如下:(1)指名朗读;(2)整体感知(写出了五壮士的坚决果断);(3)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从“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等词语,感受五战士毫不犹豫、一往无前);(4)感情朗读;(5)学习表达(简短的语言描写,一个“走”字,体现壮士们的义无反顾、毅然决然)。通过品悟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发现“选择绝路”是“壮士”的壮举之一;通过朗读体验,体会简短有力的语言背后隐含的置之生死而度外的“壮士”精神。

2.学习“顶峰歼敌”的重要文句,感受五壮士的奋勇杀敌

出示文句: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教学围绕如下要点展开:(1)品悟动词描写的精确;(2)感受语言描写的精当;(3)揣摩比喻用法的精妙;(4)补充资料,感受“对敌人的仇恨”。这样设计,紧扣本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即“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根据设计要点,围绕以下步骤展开教学。第一步,抓住动词,体会壮士的英勇;第二步,扣住语言,感受壮士的豪迈;第三步,品悟比喻,感受壮士的决心;第四步,补充资料,走进壮士的内心。通过层层递进式的理解和感悟,加上朗读的助推,壮士们英勇无畏,与敌人血拼到底的英雄气概在学生的心中变得深刻起来。

3.学习“英勇跳崖”部分,感受五壮士的舍生取义

首先,配乐朗读6、7自然段,要求学生聚焦这部分文字,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预设如下:“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可以读出五壮士的决心坚定而不可动摇。“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仿佛看到群众和主力部队胜利转移,心中充满喜悦之情。“昂首挺胸、纵身跳下”:毫不犹豫,义无反顾,英勇跳崖。“带着胜利的喜悦”:掩护了群众和部队转移;充满必胜的信念;怀着对党的热爱)。(3)播放视频,激发情感;(4)激情朗读,达成共鸣;(5)小结内容:五壮士毅然选择跳崖,用舍生忘死的一跳,诠释了壮士的内涵。

针对这一情感性极强高潮部分的内容,教学主要通过感情朗读、文字品悟两种方式进行。同时,也辅以影像资料、音乐渲染的手段,营造了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得以升华,体会到五壮士舍生取义的豪情。

四、辅以媒介手段,推波助“情”

“红色经典”课文离当今年代较远,学生对知识背景、某些特定词句的理解难免存在难度,必要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手段给学生提供帮助,以更好地学习课文。

1.适当的资料介入

一些知识的理解需要学生预习时查找资料,必要时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五壮士带着对敌人的仇恨”,笔者引入网络资料:日本侵略者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仅1943年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中,就残杀百姓6674人,烧毁房屋54779间,抢走粮食2934万斤,抢夺耕畜19300余头……资料的引入,使学生对日寇的侵略行径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仇恨”一词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2.适时的音乐烘托

“红色经典”课文的基调,或抒情,或激昂,或悲壮。学生朗读课文,可适当配以音乐,营造更好的读书情境。《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笔者进行这样的导课设计:同学们,让我们和着音乐,朗读第二自然段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场面,再次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播放影片《狼牙山五壮士》片头曲)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带动下,在音乐的渲染中,立即沉浸在课文描写的情境中,为下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设。

3.适恰的视频播放

教学红色经典课文,在适当的时机可引入简短的经典视频,为学生理解与品悟语言提供帮助。教学“英勇跳崖”的内容时,笔者播放了壮士跳崖的电影片断,学生对“屹立”“眺望”“纵身跳下”等词语的理解更加到位,对五壮士舍生忘死的形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综上,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要做到“两条腿走路”,一是学习表达,抓住“这一课”的行文特色,结合语言文字的咀嚼推敲,核心内容的揣摩感悟,布局谋篇的引导发现,真正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二是思想熏陶,通过课文学习,辅以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红色情怀”。这样,才能更好实现语言学习和情感熏陶的比翼双飞。

[1]周一贯.“红色经典”课文教学谈[J].小学语文教学,2008(7).

G623.2

:A

:1673-9884(2017)03-0041-03

2017-01-01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科研基地专项课题(项目编号:FJKYJD16—50)

刘成敬,男,寿宁县鳌阳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狼牙山五壮士壮士狼牙山
点面巧妙结合 凸显英雄形象
——阅读《狼牙山五壮士》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环球人物(2020年16期)2020-09-03 04:33:23
壮士出川
青年歌声(2018年10期)2018-12-19 09:57:14
戍边壮士歌
草原歌声(2018年4期)2018-04-04 05:19:26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我是如何上好《狼牙山五壮士》这节课的
考试周刊(2016年47期)2016-06-29 19:29:56
巍巍狼牙山传承红色颂
新产经(2015年5期)2015-07-25 08:47:50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实录
黑河教育(2015年7期)2015-07-10 14:06:57
峥嵘岁月——狼牙山五勇士
军事历史(1988年2期)1988-08-20 06:47:42
“狼牙山五壮士”
军事历史(1985年2期)1985-08-21 02: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