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模式下的高中化学后教策略探析

2017-04-15 07:19苏浩胡志刚郑志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后教五环探析

苏浩胡志刚郑志芳

(1.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安市第一中学,福建 福安 355000)

“五环”模式下的高中化学后教策略探析

苏浩1,2胡志刚1郑志芳2

(1.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安市第一中学,福建 福安 355000)

“五环”模式是一种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互动研讨即后教环节,是“五环”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课堂高效率、高效益的重要依托。阐述了“五环”模式的内涵,分析了高中化学“后教”实践存在的不足,对高中化学“后教”策略进行探析,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五环模式;后教策略;高中化学

“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会阅读或写作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为营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笔者所在学校现已全面推广“五环”模式,成效显著。现结合高中化学“五环”教学实践,对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剖析,以期探索更优化的教学策略。

一、“五环”模式概述

“五环”模式是“导学研讨,训练拓展”教学模式的简称[1],是一种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包括:先学先行—问题反馈—互动研讨(后教)—当堂训练—拓展提升五个环节[1]。“五环”模式从外显层面看,先学先行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自测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互动研讨、后教点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知识的认识,当堂训练则提供了再实践的机会。从内隐层面看,学生对知识的体悟经历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这种“实践—认识”周而复始的教学设计,契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规律。

二、高中化学“后教”实践存在的不足

“后教”特指“五环”模式下的互动研讨流程,包含“兵教兵”合作后的问题反馈和教师通法悟道的点拨讲解两个部分。它是课内的核心环节,也是“五环”模式高效率、高效益的重要依托。但实践表明,“后教”环节也最容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1.讨论流于形式

讨论是小组合作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兵教兵”,可以解决学生的个性化小错误,沉淀共性问题,这样反馈得到的问题才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课堂观察中,课题组发现讨论教学的组织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就题讨论题,搞形式主义假讨论,表面热闹却无实质性收获。又如,把讨论单纯地当作学生的事请,教师游离在讨论之外。再如,讨论结束时,教师只是形式上给予点评,然后又按部就班进入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内容。实践表明,不重视讨论过程的引导和结果的梳理,教学就不可能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展开。

2.教与学的断裂

“五环”模式的高效率、高效益得以实现的重要运行机制就在于坚持以学定教,落实教师的学生意识。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更多地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这与教师能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密切相关。课堂观察发现,由于讨论流于形式,问题反馈不到位,“教”就不可能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教”低于“学”,“教”落在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里,是无效教学。“教”高于“学”“教”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是无效教学。

3.实验教学的肤浅化和错位

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领悟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的有效载体。课堂观察中发现:实验教学存在肤浅化和错位现象。例如,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让学生观看视频代替做实验。又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实验。不重视实验前、后学生的思考引导,不重视实验情境的设置等。有时名曰探究实验,实际上却是“教师给方,学生抓药”[2],学生“被自主”做实验。再如,实验教学中还存在重事实性知识挖掘,轻方法性、观念性知识的传授,对教材内涵及育人功能挖掘不足等现象。

三、高中化学“后教”策略探析

基于高中化学“后教”实践存在不足的分析,课题组认为要提高高中化学“后教”效益,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建立多渠道问题反馈机制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怎样判断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又如何确定学生知识水平处于何种状态?这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问题反馈机制,以便教师准确定位“教”的起点。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常见的反馈方式有汇总反馈、检测反馈、实验反馈等。汇总反馈是指教师在课前通过批改学生的导学案、练习提纲,或收集学生问题,或借助微信、QQ等方式进行的问题反馈形式。该反馈方式适合于容量大、知识点多的教学情形,如单元复习、练习讲评,或是教材内容本身较难,而学生又无同化此难点的知识情形。如鲁科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等。检测反馈是新课传授最常用的反馈形式,包含检测和反馈两个步骤。检测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检测提纲,时间一般在8分钟之内。反馈是指利用错误率统计、提问,或学生互批互改等形式统计问题的方式。此种反馈形式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置检测题,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预案。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迅速调整计划,践行“以学定教”的理念。实验反馈是指让学生上台动手演示汇报的方式。该反馈形式可避免学生“纸上谈兵”的假性正确率高,而实际应用能力低下。例如,笔者在“物质的量浓度及其配置”一节教学中,选择让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上台演示配制过程,结果学生自己发现:看起来记得很熟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却漏洞百出。

2.巧设“脚踏点”

借助有效的问题反馈机制,教师可准确定位“教”的起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接下来教师则需要善启善诱,巧设“脚踏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达成该节要求的能力水平。

例如,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的问题反馈表明: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电解的工作原理,但尚未形成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思路(惰性电极),还不能自觉运用“微粒观”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得出电解产物。于是,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脚踏点”)引导学生深入讨论:①通电前,饱和食盐水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②通电后,阴阳两极附近有哪些离子,什么离子优先放电,为什么?③根据电解的工作原理确定阴阳极产物,并思考如何检验?④依据元素守恒思想,还存在哪些产物,如何检验?实践表明,这种设置“脚踏点”的教学方式,可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最近发展区”,达成教学目标。

3.善捕教学时机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课堂教学也存在教学时机。教学时机可认为是针对特定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可以获得最佳教育效能的一段时间中的一种机遇[3]。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并有意识地进行“开其意”“达其辞”的引导,必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鲁科版《化学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节中,学生在做“铜片、锌片、稀硫酸构成的原实验电池”实验中观察到,不仅是铜片上出现了无色无味的气泡,锌片上也有气泡冒出。这一实验结果与学生的预知发生了强烈冲突。此刻,教师要敏锐捕捉这个有利的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分析铜片上产生气泡的原因,构建原电池工作原理。同时,还要指出锌片上产生气泡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该原电池装置不能最大程度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进一步展示改进后的双液原电池装置。这样处理不仅兼顾了现阶段主体知识的建构,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视野,激发后续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4.重视实验功能的挖掘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融合课堂检测和实验反馈的功能,为学生创造更多做实验的机会。例如,鲁科版《化学1》“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教学中,可设计探究“朴雪口服液”中铁元素化合价的实验检测题,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方法导引”和“工具栏”知识设计探究方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并实施实验,最后汇报反馈。在得出“朴雪口服液”中只含Fe2+而不含Fe3+的结论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朴雪口服液”的产品说明书,肯定学生的同时借机提出“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最后请学生小结怎样预测一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探究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一种理性思维。

[1]苏锦绣.“五环”教学模式探析[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2]龚龙生.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学教育,2015(3).

[3]胡志刚.化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张贤金)

宁德市2015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科研课题“‘导学研讨、训练拓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深化应用”(项目编号:150160)。

猜你喜欢
后教五环探析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中“后教”的方法探究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
“先学后教”
五环数阵
五环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