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志
(惠安嘉惠中学,福建 惠安 362100)
把赏识带给外来生
张明志
(惠安嘉惠中学,福建 惠安 362100)
笔者围绕当前学校生源发生变化的状况,对逐年增多的外来生的生存状态给予特别的关注。文章结合具体的案例,从心理的层面分析异地求学的学生群体因为经济、语言文化等差异以及出外的经历所形成的心理特征,提出赏识教育的对策及赏识给外来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外来生;赏识;心态;归属感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外来生数量正随着外来工的涌入呈逐步递增之势。作为学校人际关系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正成为学校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这不仅关系着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亦关系到社区之安定和谐。
惠安嘉惠中学位于石雕之乡惠安,所在辖区又有两个省级工业园区。目前,外来生人数已占学生总人数的1/6,有的班级更高达1/5,学校对于他们的管理教育极为重视。作为一名管理者,因为就学问题,笔者接待过不少外来生,在交谈中认识了解他们,对他们的教育也作过思索,提出了让赏识取代抱怨的研究方向,把问题取向转变为资源取向,朝着积极健康的方面关注他们,用赏识的目光走近他们的人生。
为了在学校营造赏识外来生的氛围,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在全校开展了“假如你到了陌生的城镇”的心理换位体验活动,让当地同学能切身处地去感受外来生及贫困生生活学习的不易,使不同家庭背景、经济环境下成长的同学更能彼此理解,融洽相处。
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对于外来生,这双眼睛就是赏识。
1.外来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强。家庭艰难的环境,使他们的生存意识被早早唤醒。在笔者所接触的外来生中,他们大部分都能自己做饭、洗衣服。在学校巡视晨读时,笔者发现很多外来生总是很早到校。吴奇是个初一男生,来自四川,在与他的聊天中知道,他的父母经常加班,为了大人能多些休息时间,他承担起做早饭的任务,并负责洗涤全家包括父母的衣服......想一想本地同龄的孩子,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凡事都怕累着他们,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习惯,自理能力明显低于外来生。
2.外来生有较强的耐挫能力。父母外出打工的生活经历,失业,找工作......这种与命运奋争的岁月是促进他们成长最好的教科书。看惯了生活坎坷磨难的他们心理承受力强,对周围一切,包括不公都能客观冷静对待。这与当地孩子的“娇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温室的花儿往往经受不住风雨的洗礼。每一次大考后,笔者时常找学生交流谈话,特别是成绩不理想者,相对于本地同学,外来生通常能较快摆脱“分数不理想”的阴影,化失败为新的起点,展望下阶段的学习。
3.外来生是一个较“守纪律”和“懂事”的群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面对艰难打拼的父母,他们知道生活不容易。在外求学,一般都能遵规守纪、认真学习。尽管校园里也有外来生与当地同学发生矛盾直至肢体冲突,然而在调查中,多数外来生都有“与当地同学友好相处,多学点知识”的朴实愿望。有一位初三女生在作文写到说有本地同学骂她“阿骚”,她很想跟他们决战,但是“看着父母脸上的汗珠,额上新添的皱纹,劳累的身影,难道我还要再给他们制造更多的麻烦吗?”多么懂事的孩子啊!
4.外来生各方面才能令人叹服。刘芳,来自四川,外表柔弱的她却是学校乒乓球赛的女子冠军。外来生李红在2007年惠安县象棋比赛中荣获女子个人第四名的好名次。不久前,在学校一年一度的五四联欢晚会上,汪红的歌伴舞《舞娘》把晚会推向高潮;唐欢、唐乐两兄弟组成的“欢乐”组合用一首《秋天不回来》成为整台晚会的压轴戏。晚会产生的10位文艺之星中,有一半是外来生。
赏识之所以被推崇,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在相同、相似的环境与教育条件下,其发展水平也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者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而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尽所有学生。
外来生由于生活常处于漂泊状态,难以受到“一贯连续式教育”,不能系统地把握知识脉络,加上教材版本的不同,陌生环境的适应过程等,造成多数外来生学习基础薄弱。只有承认外来生和本地生之间的差异,教师才能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挖掘他们自身的成长点,使他们在不同的起点上得到不同层次的“成功”,并及时肯定取得的进步,在教育中形成积极互动的良好态势。相反,缺乏对差异的理解认同,就难以把握教育的尺度标准,不是放任自流就是拔苗助长。
当教师把外来生的错误、失败看成是“情理之中”时,教师就不会乱发脾气,而能理智对待,与他们共同分析总结失败的原因,让他们把每一次失败当作成长中必然的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直至敲响成功的大门。
初二的王建(四川),刚到校不久就碰上语文的阶段考试,结果才考了50分。课堂上,张老师见他一脸的沮丧,展开一本人教版的语文书对着全班同学说:“这是王建同学来福建之前所使用的课本,差别很大,这次他能考50分确实很了不起!”下课后,张老师还找他了解以往学习的情况。后来,王建的语文成绩逐步上升,进入了班级的前5名。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爱和归属的需要,即人有隶属于有情感联系的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求。作为外来生,陌生使他们言语小心、行事谨慎、敏感多疑。而赏识,则敞开了认同和接纳的怀抱,使他们能很快地熟悉环境,安心地投入到新的群体中学习生活,找到在同一片蓝天下的美好感觉。江西来的柯丽群向来独来独往,极少与同学交流,也甚少参与集体活动。知道了这种情况后,笔者先找她的班主任了解,后来在她的作文《我的愿望》中找到了答案:“有时同学们提的问题,我其实知道答案,可我不敢回答,因为怕他们笑我自以为是,笑我自作聪明......”这种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孤独不正告诉我们,赏识是让外来生消除自卑找到归属的一剂良方!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期待学生成为怎样的人,他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认识上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认可、信任与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当学生有了被承认的良好感觉后,便会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前进,继而取得进步,开始体验成功。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所形成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他们在心理上构建牢固健康的认知体系,树立自信人生。
李前坤是初一下到该校就读的,曾因为上课喜欢说话、小动作多,被班主任调到最前排。然而在一次征联语文活动中,思维敏捷的他一下子就写出两句对仗工整的下联,博得师生热烈的掌声。后来,得到赞赏和肯定的他经常与学校里对对联话题感兴趣的老师探讨。今年,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征联活动中,他再以“人生百态,爱恨情仇爱当先”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为首”;以“惠女英姿飒,挥汗抡锤创伟业”对“泉山夜色美,抱琴邀月举金樽”而获得征联比赛第一名。更可喜的是,他的成绩也由以往的中下进到班级前列;以前那些小毛病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我想,只要教师常持赏识的理念,那么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于这些渴望接纳、渴望认同的外来生都是激动人心的,都有可能成为改变他们人生的契机。
[1]周弘.觉醒——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吴思娜.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本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