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于图式 决胜于审题
——借助现代图式理论提高政治学科学生审题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15 07:19:58章琪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主观题图式理论图式

章琪

(福州第七中学,福建 福州 350012)

运筹于图式 决胜于审题
——借助现代图式理论提高政治学科学生审题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章琪

(福州第七中学,福建 福州 350012)

一直以来,一线教师在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但大多数主要还是从教师的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研究和思考。文章结合课题研究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为目标,以现代图式理论为理论支撑,思考和总结了一些能够借助图式来有效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具体措施。

文本阅读;现代图式理论;语言图式;知识图式;思维图式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同学即使在课堂上非常认真听讲,课后也非常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但是一到考试依然还是束手无策,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对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更为明显。在每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上,在总结学生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时,教师们都会“异口同声”:由于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弱,导致得分率较低......但至于学生在审题中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加以解决,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和专门时间的研究,大多数教师对这些问题都不得而知。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不仅会严重挫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培养。

因此,今年笔者在校内参加了《图式理论在中学政治审题指导中的运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研究,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能够发现学生在审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在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及类型

所谓审题能力,即指对题目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最终正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做出正确回答的能力。[1]学生的审题能力应该包括: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握逻辑结构进行知识整合的能力以及以旧推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2]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审题动态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类型:

(一)文本阅读能力较差,审材料时不能获取关键信息

在每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中,教师们都会发现,在选择题部分,只要是较长文字的材料题,或者是题干中出现的信息比较多,或者是句式较为复杂的题型,学生的错误率就明显升高。要是碰到以文言文为背景材料的题目,更是全军覆没。在主观题中,一部分同学存在着答非所问的情况,不是完全用错了课本的原理,就是漫无目的地阐述;在结合材料分析时,学生往往不能对材料进行对症下药的分析,只是形式上的结合材料,材料与原理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二)知识审用不全面不严谨,不能从知识库中有效调度和运用相关知识

在对试卷进行分析时,教师们会发现,在主观题部分,一些学生在运用课本原理的时候会出现知识点混搭的情况,把几个不相关的知识点杂糅在一起,知识体系不明确。有的学生干脆放弃用课本的知识,直接用口头语来回答问题。还有一部分较好的学生在组织答案时能够运用课本原理来回答,却存在知识点遗漏的现象,答题的完整性较差。

(三)逻辑和创新思维能力弱,不能对已学知识做有效整合和推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的需要,要求学生具备对现有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和创新的能力。因此,作为考察和选拔人才功能的考试,就出现了很多要求跨知识模块来组织答案的题目,以及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题目,以此来考察学生的资源整合和创新能力。在研究中,笔者发现:无论是选择题部分还是主观题部分,在原因题、措施题、意义题等考察学生逻辑思维的题型上,学生失分的现象严重。在主观题答题时表现为答案不完整、答非所问、知识点遗漏多的现象,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因果颠倒的现象。

二、审题问题背后的原因及实质

在研究中,笔者及其课题研究团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且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分析后发现:学生们出现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该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务工子女,由于父母工作变动频繁,且很多父母没有时间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子女,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都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开始就没有阅读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学生文本阅读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工具学科上的基础不够扎实,这更是对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增加了挑战。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学习时,由于文本阅读能力的制约,学生对课本的知识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各个部分知识点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做题中由于不能正确审题,不能获取有效信息而失分。

(二)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养成

在教学领域中,由于各个阶段教学目标的不一致以及一些旧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的一些学校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是想着如何将自己的知识授予学生,而没有去教会孩子通过自己的学习去获取知识,更不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却没有养成质疑精神,没有主动地学习、总结、推理的习惯,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养成。

(三)没有严谨的做题习惯,审用知识的规范性较差

长期以来,由于初中政治学科没有计入中考分数考评,这导致一些家长们对这门学科的不重视,以及学生对这一学科在态度上的不端正。在做题中他们只是简单的摘抄课本上的原话,没有养成科学严谨的习惯,不愿意做更多的思考和雕琢,因此即使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依然不能在严谨审慎设问的基础上,用科学规范的政治术语来表达,或者表达的句子逻辑思路较差,有的人则是答题点到即止,答案不全面、不完整。

如何让学生“有话说得出来”,“有想法写得出来”,“有读书考得出来”?笔者希望,能在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笔者所在课题研究团队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教师们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教师的努力,来有效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的具体措施,找出相关的具体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做题能力。

通过学习,笔者了解到了现代图式理论这一理论体系。这一理论认为:在大脑中建立好的图式能够影响到人们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种影响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概念驱动”,即强调利用图式的预期作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概念自上而下地对当前信息进行从总体到部分的加工处理,这类理论以建构主义为典型代表;第二种形式是“数据驱动”,即强调从眼前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自下而上地运用原有图式对信息进行从部分到总体的加工处理;第三种形式则是前面两种形式的综合。[3]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这些图式理论的信息加工模式都存在着,并且在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审题能力。因此,笔者也试图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将现代图式理论运用到这一领域,将它与改学科的具体特色和实际要求相结合,最终帮助教师们找到影响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些积极因素,并转化成具体的操作运用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以图式训练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尝试

经过整个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努力,通过课题团队成员们的教学实践验证,笔者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抓积累,建立语言图式,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具有剪辑的作用,剪辑可分两级:一级剪辑是指图式对输入信息的选择、删剪和抽象;二级剪辑是指对同化进来的信息的整理、组织和建构。图式的一级剪辑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图式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其二是指图式对信息的抽象。[4]当教师们建立好相关知识的图式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些图式至上而下地对当前的信息进行处理。因此笔者希望通过一定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政治学科特有的语言图式,让学生在文本阅读时可以在语言图式的帮助下,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经过摸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政治学科知识,建立语言图式的具体方式:第一,抓小测。通过强制性的记忆方式,让学生积累政治学科的语言和知识。笔者会选择课前3-5分钟进行两三个问题的小测,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库和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库。第二,抓关键字词。通过课堂的强调,课后练习的训练,增加学生对政治学科中一些关键字词的敏感度。比如经济生活中强调: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政治生活中:政府行政、共产党执政、司法机关执法等。第三,抓订正。每次的练习、考试的主观题,都要求学生认真订正,通过多抄答案来积累主观题的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第四,抓时政。通过讲时政、议时政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增强学生的时政敏感度,最终也建立时政语言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抓框架,建立知识图式,提高学生的知识调度能力

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还具有迁移的作用。迁移即指运用原有的知识与新的情境相结合,产生新的知识的过程。可见迁移对知识获得有极为重要的作用。[4]而迁移尤其是普遍迁移的根本条件就是建立良好的图式。所谓良好的图式即指将原有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一定的网络体系和逻辑结构。网络化和结构化后的知识不仅利于学生记忆,而且能够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得所存储的知识都是“产生式”的,即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也就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调度和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各种的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比如,在教法上,笔者会用思维导图法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框题内知识间、框题与框题之间、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甚至是书与书之间的逻辑结构。比如《政治生活》这本书,笔者就把整本书分为四个版块:公民、政府、政治制度、国际社会。第一个版块公民又是围绕两个问题:公民有什么权利以及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来展开,以此类推。在学法上,笔者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表格、知识架构等形式来整理和归纳课本知识,利用这些具体的方法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这种良好的图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调度能力。

(三)抓能力,建立思维图式,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创新能力

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具有预测和推理的作用。图式一旦被激活,它就要对当前的知识状态作出解释,进行解释必然包含着预测和推理。[4]只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有效地激活图式,就可以对那些未被观察到的事情作出令人折服的推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训练学生的演绎思维,综合思维、关系思维等思维方法,建立相应的思维图式,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图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课讲授中或者是主观题训练时,笔者会运用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学会综合和演绎这两种思维图式。比如,在讲到《生活与哲学》中的“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知识原理时,笔者就让学生运用先演绎后综合的思维方法。在处理文本信息时,笔者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去处理材料中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去调动相关的知识。通过这些思维图式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维图式。这些都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为学生发挥推理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因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智力因素,也有性格、心理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笔者希望抓住智力方面因素,通过教师寻找到正确的措施和办法,并通过正确的训练和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而最终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以及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的助力启航。这条路漫漫,笔者也将不断地上下而求索。

[1]田家英.如何从语文视角培养政治主观题审题能力[J].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2010(1).

[2]曹锦笑.高中政治学币斗中学生审题能力弱的对策研究[J].试题与研究:新课题论坛,2015(13).

[3]白世梅.现代语言应用对图式理论的构建[J].榆林学院学报,2014(3).

[4]焦建平,李艳.论图式理论在现代语言应用中的有机架构[J].西北大学学报,2011(41).

(责任编辑:黄丽萍)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常规课题“普通中学高质量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FJJK15-511)。

猜你喜欢
主观题图式理论图式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28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28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6:18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8:00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