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孕灵性 情境动人心
——文言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7-04-15 07:19朱国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创设

朱国君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福州 350015)

文言孕灵性 情境动人心
——文言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朱国君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福州 350015)

文言文教学,要注重文言基础,但是不能死抠文言知识。要明文重义,还要疏密得当,让学生有时间回到文中自己去揣摩和领悟。所以,情境的设置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是极为必要的。

文言文教学;创设情境;兴趣

一、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及原因

文言文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精粹的篇章,其语言之精炼、章法之独到、文采之斐然,是白话文难以企及的。正因如此,对文言文的教学更应精心揣摩,加以重视。但是,随着各种红红火火的课改的推进,文言文的教学改革却被搁置于岸边,似远古海岸上被遗落的珍珠一般,“不与风雨变,长共山川在。”[1]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文言文难教。

文言文之所以难教,原因有很多。从学生的角度讲,身处信息化时代,受环境的影响,他们喜欢具有时代气息的、节奏感强的新鲜事物,乐于创造和使用一些新名词。而文言文离学生的生活久远,文言知识晦涩难懂,日常很少用得上文言文,因此,学生认为文言文学来无用,不爱学习文言文;从教师的角度讲,以测试为考核方式的文言文教学,让教师上课不敢跨出雷池半步,不敢随性赏析。有限的教学时数,更是让文言文教学如履薄冰。于是,文言文教学中,快马加鞭地讲解重点难点似乎成了教师不二的选择。流水线似的上课模式,字斟句酌的教授方法,45分钟的要点重点,千篇一律的记译教学法,听得学生云里雾里、昏昏欲睡,全无半点兴趣。其结果必然是教师的教学变成了课堂上“众人皆睡而吾独醒”的“独角戏”。学生的无聊和教师的无奈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让文言文的教学越发的处境尴尬。

二、突破文言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感慨“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记译性文言文教学法,只能让文言文在被肢解中变成文字碎片,毫无情感和文采可言。[2]可见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文言基础,但是不能死抠文言知识。要明文重义,还要疏密得当,让学生有时间回到文中自己去揣摩和领悟。所以,情境的设置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是极为必要的。

(一)入境——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任务情境是指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以具体任务为中心,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求解,只在关键处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激发自己独立阅读文言文的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归去来兮辞》是诗人陶渊明将隐仕时所作的一首诗。因课文中注释完备,在讲解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品读。文章较难理解的地方是作者为何“归去”,以及关于归去后那一份淡泊、愉悦又略带落寞的情怀解读。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教学时笔者提前布置了任务,将《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其一)》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学生早已熟解《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所以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很容易就掌握了“迷途”“昨非”的具体内容,明白“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不是求而不得的酸葡萄之语,而是一个封建士大夫“历尽千帆”之后的真性情追求。这样,由内容到情感的解读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文章主旨。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中,细小具体而难度适宜的任务的设置,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喜悦中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在不断的挑战中,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

(二)乐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读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中的问题情境,指根据教学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探究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扫清文字上的障碍。但是字词的讲解,却不一定要教师亲力亲为、面面俱到。适当的、具有启示性的问题的设置,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陈情表》时,笔者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告诉学生,只要能解读清楚这一句名言就可以读懂全文。为了明白六个“适当”的意思,学生在阅读中相互质疑解惑,求同存异,不但超预期地完成了对文中内容的解读,在他们个性化的回答中,笔者欣喜地看到他们对课文中人物作出的理性思考和评价。由此,笔者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是一种放手式的信任性的教学,要相信学生有自己理解的能力和思考的深度,要积极给他们创设平台,教师只需稍加启示,点到为止,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个性解读,这样“留白”式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成长并收获学习上的快乐。

(三)化境——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文言文的兴趣

所谓的故事情境,就是将所要教授的所有内容全部设置到一个具体的故事中,通过故事情境中情节的推动,将所有问题一一解决的教学方法。当然也可以选取故事中的资源来创造故事情境。故事情境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课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文言文教学中,成语和典故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法宝。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笔者用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小故事对比引出廉颇蔺相如二人,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讲解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功、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等成语故事。当学生能条理清晰地讲清楚这些故事之后,实际上也就完成了对人物性格的初步分析。最后,借将相和的美谈,水到渠成地完成对于文章内容探究。

(四)其境——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诵读文言文的兴趣

所谓真实情景是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均为真实的情景。因为真实情境是现实生活中真真实实发生过的,所以情与景本身就具有打动人的魅力。在文言文教学中设置具体、真实、富有情趣的情境,不但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所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在贴切的语句表达中感受文言文精炼的语言魅力。古人倡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理解前的百遍读,只是绘文之形,却不能撷文之髓。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致用,所以随时创设真实语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到文言知识外化为感悟是文言文教学的高级目标。

在教《沁园春·长沙》形容秋天水天相接的辽阔时,引导学生用《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来概括;学韩愈的《师说》讲“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句时,让学生回忆《劝学》中表意类似或相近的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时,让学生回忆《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学中,时常温故知新,触类旁通,久而久之,学生写作文时,便可引经据典、信手捏来,再无牵强附会之累,搜肠刮肚之苦。表情达意时,亦可有理有据,名言佳句,脱口而出,慧至灵中,融会贯通。

以上四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只是情境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而实际上,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一节课的内容也不一定要仅限于使用一种方法,只要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发现”,也可以在一节课中综合使用不同的情境创设的方法。无论是教材还是生活,都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教师留心观察,适当创设情境,都可以为文言文的教学服务。

三、反思

文言文的教学是典型意义上的“冰山体”教学。教师面对缺少大环境熏陶和日常练习的学生,要引导他们透过浮在“水面”上七分之一的“语言文字”而看到隐在“水面”下七分之六的“深层意蕴”,这的确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教学过程。[3]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既不能盲从于考试要求的指挥,又不能随波于活动形式的热闹。要立足于学以致用的初心,根据教师个人所长,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或辅以音乐色影,拓展文本想象空间;或辅以信息化手段,化繁为简,形象化文字内容。总而言之,教法都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相信,教师能做到每一堂课都使学生以期待、盼望的心理状态来参与的话,那么文言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1]徐正英,阮素雯.20世纪最后二十年江淹研究综述[J].中国文化研究,2001(2).

[2]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3]吕慧.听窦桂梅执教《宋定伯卖鬼》有感[J].文学教育(下),2010(7).

(责任编辑:石修银)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创设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