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道周研究”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2017-04-15 05:47邱六碧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黄道周漳浦学校

邱六碧

(漳浦道周中学,福建 漳浦 363200)

基于“黄道周研究”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邱六碧

(漳浦道周中学,福建 漳浦 363200)

从黄道周研究入手,以黄道周文化为核心内容,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教师文化等方面,探索建设独具特色又富有个性的漳浦道周中学学校文化。

黄道周研究;学校文化;校园建设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幼平、石道人等字号20多个),是明末儒学大师、大书法家,一生刻苦读书,笔耕不辍,其学术涉及面之广泛,著作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漳州历史上所罕见,也是福建地方史上所少闻。他为后人留下的大量著作和书法作品,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漳浦道周中学毗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道周纪念馆(黄道周讲学处“东皋书舍”,也称“文明书院”),因而以黄道周的名字命名,现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学校。学校深入开展黄道周研究,着力挖掘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注重“道周品牌”学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在精神风貌、硬件设施(包括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建设)、活动教育以及教师培养等方面展现“道周”品牌的学校特色文化。

一、以黄道周文化为魂,构建学校精神文化

2012年9月,道周中学成立漳浦道周中学“黄道周研究”课题组,正式确立黄道周研究为学校特色文化研究。

道周中学以黄道周研究课题组为依托,从黄道周的家世、苦读、游历、讲学、为政、学术、抗清、就义等生平与思想历程中,寻根溯源,在中华文化传统中,探寻其文化与教育意义。

1.总结“道周精神”,凝炼“一训三风”

黄道周生于一个贫寒、正直、勤俭、有知识的家庭。他5岁上私塾,勤学好问,善动脑筋,过目能诵;八九岁就会写文章、作对联;14岁时,游学广东博罗,在翰林韩日缵家遍览其所藏异书,被誉为“闽海才子”。24岁中秀才,27岁中举人,38岁时中进士,40岁授翰林院编修,62岁在南京东华门被清廷所杀,留下绝笔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黄道周一生忠贞爱国,其民族气节堪为后世楷模。三百多年来,人们一直怀着崇敬的心情怀念他,颂扬他。黄道周殉国后,唐王赠黄道周“文明伯”(漳浦明诚堂后来又名“文明书院”),谥号“忠烈”。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谥“忠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称赞黄道周:“至人惟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清朝乾隆帝也称为“不愧一代完人”。清代蓝鼎元称黄道周为“旷世伟人,全闽师表”。黄道周一生清廉刚正,为国为民,为世人所称颂。

学校在广泛搜集、整理和研究黄道周著作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多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归纳和概括出“道周精神”:即“严谨勤奋、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襟怀坦荡、正直无私的处世风格;忠贞不渝、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以“道周精神”为统领,提炼出“三风”:“校风——教书育人,读书做人;教风——严慈相济,教学相长;学风——勤学善问,协作探究”。同时总结出“道周经验”,以“弘扬道周精神、励志成才报国”为校训,构建道周中学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以此来造就新一代的“道中人”具有“爱国、担当、严谨、博学”的特质内涵。

2.编写校本教材,创办校报

《“道中人”学道周》校本教材最初于2005年10月编写,2012年9月-2013年6月再次修编,2013年9月走进课堂。这本教材对全面了解、研究黄道周的生平事迹、民间故事传说、弘扬道周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优秀的校本教材。

《道周报》创办于2009年3月17日,报纸为铜版纸,对开四版。《道周报》每学期出版两期,至今共出版33期。赠送单位有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政协、宣传部、教育局、县关工委、各乡镇、村、中小学、本校师生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道中人”学道周》《道周报》展现了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系统介绍黄道周生平、学术成就及研究成果,实时反映学校教育动态、教学实践、教学成果等,开拓师生视野,表达师生真知灼见,为学校发展、学生成才提供了“文化”平台,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

二、彰显道周文化元素,建设学校物质文化

儒雅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本着“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棵树都能怡情,让每一个人都能成才”的奋斗目标,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处处彰显道周文化元素,让学生踏进校园举目所及都有“黄道周”。

1.强化对黄道周的认知

作为一个让人敬仰的先人,黄道周被列入51名闽贤之一,在海内外都有重要影响。他的事迹、成就及精神需要不断记忆与传承。

为此,学校以黄道周的字号命名教学楼:“幼平楼”“幼玄楼”“石斋楼”“文明楼”等,强化对黄道周字、号的认识;建设“黄道周文化长廊”,位于校道右侧墙体,1.2×60m,集中展示了黄道周伟大的一生,图文并茂;悬挂灯柱标语牌,校道灯柱牌子悬挂黄道周像和生平简介、语录及其学术成就、历史评价等,营造浓厚的黄道周研究文化氛围。

2.突显书法成就

黄道周学书取法汉末钟繇,自创一格,精于楷书,特出于行书,极具“遒媚”“己意”的本性特质和坚强风骨,史称“漳浦体”。他与王铎、倪元璐、董其昌同时代,书法主张“书字以遒媚为宗,加以浑深,不坠佻靡,便是上流矣”。传世书法作品231件,作品流传日本等国及国内各大博物馆。近代以来,大书画家沈增植、潘天寿、来楚生、诸乐三、沙孟海等,当今书坛漳浦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柯云翰、黄坤生、蔡乙鹉、林仲文、陈中华等都直接受其影响。

为突显黄道周的书法成就,学校邀请书法名家林仲文先生用“黄漳浦体”题写校名“福建省漳浦道周中学”;邀请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书法家柯云瀚题写“黄道周文化长廊、黄道周书法长廊”“黄道周书法长廊”;位于办公楼前围墙,1.2×60m2,选取黄道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书法作品,集中展示了“黄漳浦体”书法魅力,激励道周学子认真学习黄道周书法。

3.建造榕园景观

《榕颂》是黄道周诗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提到榕树的“六质”“四妙”,犹如黄道周先生一生的写照。“六质”指“枝桠磅礴势雄伟、叶黝经霜永不凋、根系盘龙与卧虎、主干浑茂蔽天宵、无华结实果如珠、乳汁洁白粘如胶”;“四妙”即“体态犹似智老寿仙、荫影广布怡人滋物、昼燃熄焰夜烧光明、木质坚贞用途广泛”。黄道周所提倡的“榕风”成为育良才与正风气的精神力量。

据此,学校在石斋楼前种有一棵繁茂葱郁大榕树,榕树右侧围墙有一块16平方黑金石雕,上面雕刻有黄道周诗文代表作《榕颂》,字体沿用真迹拓本,端庄秀丽,苍劲有力,一丝不苟。《榕颂》与榕树相得益彰,相映成辉。

三、以道周文化为根,营造学校活动文化

黄道周博学多才,雅好诗文,精天文、历数、预测,又擅绘画。学校着力培育以黄道周文化为核心的系列特色文化活动。

1.“道周杯”主题活动系列

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平台,开展以“道周杯”命名的“道周杯”书画大展、十佳歌手赛、诗歌朗诵大赛、“奇思妙想”制作比赛、摄影大赛、作文大赛、田径运动会、篮球大赛等系列活动,培养师生综合素质。

2.“黄道周文化”研究系列

以研究性学习课题为抓手,成立“黄道周文化研究”学习小组,开展黄道周理学、书画、诗词等方面的学习活动。2005年,学校2005级高一(8)班学生制作的《黄道周文化研究》获漳州市教育局普教室研究性学习一等奖。

3.特色文化教育系列

校本教材《“道中人”学道周》进课堂。教务处编订出校本教材课程设置、课程表、岗位表。每一届七年级、高一年级语文教师各编写10个课时的《“道中人”学道周》教案,学生学习、撰写读后感《我与黄道周》并汇编成册。

征集师生“名言”,树立标语牌,建设“宣传栏”“道周之声”广播室等,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如,“一个温和的笑容,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次宽容的谅解,师生更融洽,校园更和谐”“请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因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等,既是创作活动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邀请学者、专家举行《黄道周其人其事》《文化巨人黄道周》《人书合一的黄道周》等系列讲座,开展黄道周文化系列教育活动等。

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黄道周纪念馆,与黄道周纪念馆结成共建单位,开展常态化参观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传统文化学习等。

通过“道周杯”系列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基地体验、主题教育活动等,培育学生“爱国、担当、严谨、博学”的“道中人”特质。

四、以黄道周为榜样,形成“道中”教师文化

“从孔子开始,优秀的学者与优秀的教师就是一身二任的”。黄道周既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也是一位优秀的师者。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治学和授业,一生大部分时间用于著述和讲学。

学校以黄道周为榜样,要求全体教师学习研究黄道周,倡导研究之风,结合黄道周的人才思想、教育思想,把“实学、博学、担当、济世、善疑、讲习问”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创设“好听、好问、好用、好考”的有效课堂。

1.倡导研究之风,培育学者型教师

黄道周著述丰厚,比较著名的有:经籍类、问业类、史学类、杂著类、类书类、选编注订类、诗作类、书信类等,共有127种(漳浦图书馆藏有《黄漳浦集》)。《榕檀问业》《明诚堂问业》《大涤山问业》是其教学成果的重要代表。

学校以“黄道周研究”课题组为平台,形成了较为浓厚的研究氛围。课题组组长由学校党支部书记兼任,成员为本校教师,下设专题研究小组——资料搜集组、《道周报》编辑部、文学创作小组、校本教材编写组、联络组等。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定期召开黄道周研讨会,对黄道周生平和历史地位、学术成就、在闽南的史迹及其精神内涵展开深入研究,为着力培育以黄道周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做好资源准备。

在研习黄道周中,课题组总结了黄道周的教育思想,并逐渐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去。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明理知性”的教育目的观,学、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讲、习、问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严程序、高标准的教规训条以及重陶冶、讲养性的教学环境等等。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学习研究黄道周,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宣传、弘扬道周精神。

2.践行“以师为本”,确立崇教主体思想

黄道周弟子400多人,遍布闽、浙、赣、苏、皖一带,即使在狱中也教授弟子达404人。人称黄道周门生弟子半天下,海内从之问业者达几千人。讲学处主要有漳州郡城榕坛、浙江余杭大涤书院、漳浦明诚书院、漳州江东邺山书院等。足见其对教学、授业的热爱。

学校确立“以师为本”的主体思想,即传承黄道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把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把教师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首位,发现、凝聚、运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学校为此做了多方面的工作,积极培育优质教师队伍:“以师为师”,熏陶、同化、形成优质的教师群体;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牵引,扩大优质教师群体;以培训进修学习为平台,壮大优质教师群体;以学科基地建设为项目,完善优质教师群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整合优质教师群体等。

学习黄道周的同时,学校还特别重视树立教育教学实践中爱岗敬业的典型,大力宣传学校名师。以《道周报》为阵地,宣传优质教师群体,每期刊登一位本校名师,至今有20位名师上报,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创新学校文化理念,建设独具特色又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是道周中学追求的办学目标。学校将持续以黄道周文化为魂,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教师文化等方面,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具有闽南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名校。

[1](明)黄道周.黄道周文集[M].(清)陈寿祺,原编.王文径,主编、点校.北京:国际华文出版社,2006.

[2]漳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漳浦县志[Z].(漳)新出(2011)内书第127号.

[3]洪思.黄子年谱(复印本)[Z].福建省龙溪地区地方志办公室,1985.

[4]孙英龙.黄道周研究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5]黄道周学术研讨会组委会.黄道周学术研究论文集[M].武汉:崇文书局,2006.

[6]林晓峰,林武昌.黄道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J].闽台文化研究,2011(4).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黄道周漳浦学校
黄道周和徐霞客的灵通山印记
黄道周之灵通山行迹考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黄道周
学校推介
道周精神 漳浦之光
——漳浦小记者参观黄道周纪念馆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福建漳浦明代“大彬壶”发现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