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和徐霞客的灵通山印记

2021-05-10 02:41黄荣才
闽南风 2021年4期
关键词:徐霞客漳州

黄荣才

灵通山在平和县。灵通山是从海底“长”出来的,亿万年前白垩纪火山喷发而成的山体冷峻无言。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6座,最高峰为狮子峰,海拔1287米。灵通大佛、大帽峰、灵通寺以及“珠帘化雨”等七峰、十寺(岩)、十八景故事很多,灵通山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故事味。狮子、玉女、擎天、灵通等七个主要山峰名声尤为响亮。灵通山以前叫大峰山,后来因为明朝大学士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而改名灵通山。灵通山峰峦山石相连,巨石累累,山峰千姿百态。山峰崖壁峭立,气势磅礴,变幻万千,给人以万种遐思,险、奇、峻、秀让灵通山扬名天下。面对那些山崖,总感觉有武侠高手飞跃其中的场景闪现,隐隐有纵横江湖的豪情。灵通山素有“小黄山”的美誉,“三十有六一一与黄山相似,或有过焉,无不及者”,黄道周畅游灵通山时的感叹犹响在耳。

从明正德十三年开始,平和县已经存在五百多年,正如从平和走向世界的文化大师林语堂所说的“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对于平和来说,人来人往,好像司空见惯,灵通山也是如此,灵通上融有众多文人墨客的气息,黄道周、徐霞客、林釬、陈天定、张士良、陈扬美、张一栋等等,他们的身影闪现在灵通山的山水之间,被称为灵通七贤,让灵通山有了别样的韵味。

灵通七贤首推黄道周,而徐霞客与灵通山关联,和黄道周有关。黄道周和灵通山关系密切,被后人尊为“灵通之神”。当黄道周二十岁的时候,也就是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黄道周就和灵通山结缘:“之平和,居大鹏山,所谓大峰山也”。黄道周曾在灵通山读书、讲学过,灵通山有关黄道周的记述不少,至今灵通山山腰上还有个山洞相传就是黄道周读书处“石斋书屋”,而山下依然留存黄道周范厝寨教书的许多传说,“洞霞讲舍荒初业,空属流云寄扫坛。”现在普遍的说法,灵通的由来就是因为黄道周,因为黄道周留下“灵应感通”的题词,原来的大峰山才成为灵通山。在现在的灵通岩,也就是灵通山半山灵通寺圆通宝殿左外侧洞穴,有个黄道周祠,奉祀黄道周、林鹤胎和陈天定,祠正面两侧悬木刻楹联:“大节不渝刀镬下,典型常在里阆中。”林鹤胎是明朝东阁大学士林釬,陈天定则是明朝太常寺少卿,他们不仅仅是官员,是文化人,还是有气节的人。离黄道周祠不远,有一处叫“七星排井”的水洼,清泉如注,据称是当年黄道周与徐霞客等七位贤士游山时发现的。

1632年,黄道周写下《梁峰二山赋》,在序言中,详细地介绍了天峰(即大峰)山,这篇文章,让灵通山声名远扬,时至今日,依然让游客津津乐道。黄道周留下的文字足以让他的名字烙刻在灵通山,无论风雨。

铺陈记述黄道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徐霞客的出场。徐霞客和黄道周是好朋友,徐霞客称黄道周:“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学问直接周孔,为今古第一”。徐霞客一生三次抵达漳州。让徐霞客来到漳州的,除了漳州山水,很重要的一个契机是徐霞客在漳州担任推官的族叔徐日升。1628年,年已四十三岁的徐霞客“发兴为闽,广游”,在旅行路上,他的脚步踏上漳州的土地。从徐霞客《闽游日记(前)》可以看出,徐霞客是崇祯元年,即公元1628年四月初四经漳平、华安到了漳州,四月初五到了南靖。“初四日,舆行二十里,入漳之北门。访叔司理,则署印南靖,去郡三十里。遂雨中出南门,下夜船往南靖。初五日,晓达南靖,以溯流迂曲也。”

当时,黄道周因为母丧,丁忧在家。纵情山水,拜访当地名人是徐霞客旅行的一个重要内容,拜访了徐日升之后,通过徐日升的推荐,徐霞客认识了黄道周、林釬、张燮、何楷、李宓等雅士。明末陈函辉的《徐霞客墓志铭》中:“自江上走闽,访石斋于墓次;又为赍手柬抵粤,登罗浮,携山中梅树归。”这里明确说徐霞客和黄道周的见面是在黄道周为其母亲守丧的墓庐,也就是漳浦。而且徐霞客动了去广东罗浮寻找郑鄤的念头也是因为黄道周推荐介绍的缘故,可以说是黄道周吊起了徐霞客的胃口,让徐霞客徒步前往。这从郑鄤在黄道周赠徐霞客七言古诗的题跋中可以寻找到踪迹:“石斋过毗陵(常州),为余言霞客之奇,徒步三千里,访之墓下……时闻余在罗浮,则又徒步访余于罗浮。”毕竟,罗浮对于黄道周来说,印象深刻,他可是十四岁就到了罗浮去拜访韩日赞。

1628年,徐霞客首次抵达漳州,灵通山还没有印上徐霞客的足迹,但不排除黄道周以及林釬和徐霞客谈起灵通山。因为这次入漳,徐霞客见面的人中,至少黄道周和林釬两个人和灵通山缘分深厚。黄道周和林釬也是好朋友,都在灵通山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和脚步。他们的聚会,在闲聊谈到灵通山极为可能。

至于崇祯三年八月,徐霞客再次来漳州看望族叔徐日升,就没有在漳州见到黄道周和林釬了,因他们两个当时都在京城为官。徐霞客第三次入漳,黄道周和徐霞客再次见面,这也是黄道周和徐霞客的最后一次见面。这是崇祯六年秋,也就是1633年。黄道周《分阄十六韵》中有序:“徐霞客自毗陵来访予山中,不一日,辄搜奇南下。觅篮舆追之,百里乃及。相将于大峰岩(今平和灵通山)次,兼访刘元公,不值,阻雨,分阉各得十六韵”。文字让我们探寻到一些当年的足迹,这几句话,明确提到徐霞客与黄道周同游平和灵通山,另外一个信息就是徐霞客在拜访黄道周时候没有见到黄道周的情况下,就自行“搜奇南下”,黄道周回来后马上雇轿追赶,直到百里才追上,两个人同游灵通山。至于同游灵通山的细节,只有想象,气定闲田或者挥汗如雨,只有明朝的天空记得,如今却了无痕迹。黄道周和徐霞客同游灵通山,为什么在《徐霞客游记》寻找不到记录?如今已无从印证,或许有诸多原因,曾看到一篇文章,说徐霞客曾把四册游记寄给黄道周,是否这四册游记因为之后的黄道周人生沉浮,没有及时归还或者流落民间等等,留下足够多的想象和推测空间。

同游灵通山,让徐霞客位列灵通七贤。这是黄道周和徐霞客人生的一段佳话,也是灵通山的一段佳话,灵通山脚印是徐霞客人生的一个注脚,但他和黄道周的友谊不因为这是最后一次见面而终止。崇祯四年,当黄道周因解救解学龙而遭罪,挨廷杖、下监狱的时候,卧病在床的徐霞客听到消息,立即叫长子徐屺北上到狱中探望,并赠以御寒衣服。徐屺回來,把黄道周在监狱中的状况告诉了父亲。徐霞客悲愤而死。得知徐霞客去世,黄道周在狱中挥毫写下“天剪凤翎到塞鸿,远游负锸尔终穷。昨传独往来脂习,一旦卧游失次宗!知我未凋犹强饭,闻君临萎遂推篷。十洲五岳齐挥泪,屐齿无因共数峰。”两个人的情谊,可以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来概括。

灵通山众多的脚印,有不少值得追寻,黄道周和徐霞客的脚印绝对是重要的一枚。在灵通山的云雾中,或许我们可以窥探到黄道周和徐霞客相携前行的身影。

猜你喜欢
徐霞客漳州
心中的一座城
Right to Roam
情调漳州
Travel Is The Best Teacher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徐霞客志在四方
小嘎屋
徐霞客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