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无形”惹的祸

2017-04-14 13:14何建文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几何图形科学态度数学思想

何建文

[摘 要] 图形的存在对学生解决问题大有帮助,但也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一道“无形”习题的大面积错误反映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暴露了平常教学的缺陷,对话解题过程,层层分析,发现背后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缺失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缺乏,反思以改进教学,慎画几何图形,以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关键词] 几何图形;习惯思维;科学态度;数学思想

错误反映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错误,反思,有利于改进教学. 一道平行四边形习题大面积的错误,两个班级都只有少数学生做出完整、正确的解答,如此高的出错率让原本平常的习题显得非比寻常,不仅是班级里一些优秀生出现错误,甚至个别老师也在不经意间出现错误. 课后对话学生,再现解题过程,了解答题情况,才发现学生是在不经意间自然发生了错误,根本就没有察觉;在没有对话的班级重新解答还是出现同样的错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都是“无形”惹的祸,为此,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试题呈现 (2013·杭州拱墅区一模)在面积为12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点E,过点A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点F,若AB=4,BC=6,则CE+CF的值为______.

参考解答 因为题目没有给出可用的图形,只有具体数据,所以先画图.

情形1:如图1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BC,交BC边于点E,过点A作AF⊥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F. 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2,AB=4,BC=6,得AE=2,AF=3. 在Rt△ABE中,

学生的典型错误

因为缺乏直观性,因此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能解答的学生则先画图.

典型错误1 如图3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BC于点E,过点A作AF⊥DC于点F,由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2和AB=4,BC=6,得

典型错误2 画图,作平行四边形ABCD,如图4所示,过点A作AE⊥BC,

与学生对话,还原解题过程

师:题目中的条件都理解了吗?你能整合吗?有没有需要特别留意的细节?

生1:基本上都理解了,就是平行四边形,已知面积和两边长,求两条线段的和,好像没有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

师:通过审题,理解题意,获得信息后,你想到了哪些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知识?

生2:想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还想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生3: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高线的画法,类似三角形高线画法.

师:你是否想到与解题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生4:我根本没想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看完题目我就无从下手.

生5:我想到了数形结合思想,要解本题,首先应该画图.

师:是否联想到钝角三角形中高线的画法?

生5:没有,只是感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一般锐角三角形的高线相似,根本就没联想到钝角三角形高线的画法.

師:是否考虑过题目中的数值对具体图形形状的影响?也就是说,图形可能因数值而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角的度数等.

生6:没有想到. 一直以来题目中的数值,只是用来参与计算的,只会对最终的结果有影响,从来没有碰到会对题目所涉及的图形有影响,进而影响题目的答案.

师:对具体数值的大小,你都有具体、直观的印象和感受吗?能感知、把握它的相对大小吗?

生7:老师,这与解答本题有关系吗?数值就是个值,还要感知、把握相对大小?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脸茫然,基本都不理解,认为这与解答本题根本就没有关系)

师:平常在辅助解题的画图中是否都有固定的倾向和习惯?如标顶点字母的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的,角的位置、度数的大小等都是通常的方向、一般正常的大小,很少做其他的尝试,也不会根据具体的题目考虑具体的图形?

生8:平时作图习惯一般都是固定的,标字母都基本是同一个方向,如顺时针,很少会有变化;角度一般也都是“中规中矩”,不会过大也不会过小,角的位置一般都是平的,不会有倾斜,除非题目中有明显的要求和提示.

生9:我平常解题画图中,标字母一般都是从图形的左下角开始,按逆时针的方向,这次正好歪打正着,∠A标在锐角的位置(如图4),因此得到一个正确答案,对了一半.

师:解题进程中是否随着解题的进度而随时调整解题的思路和方向,并随着解题进程边反思边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

生10:解题平常都是开始解答前思考,想出来之后,就开始解答,而不会边解答边反思、调整思路,基本上都是不会变的.

师:通过以上对话,你觉得自己的解答错误在哪里?

生11:审题没有注意细节,图形可能还有其他的情形,再说解答的那种情形,图形中垂足的位置也不对,应该在平行四边形的外面,我根本就没注意3与4的大小关系.

学生似乎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错误原因分析

这是一题难度并不是很大的习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勾股定理、作图能力、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知识方法,所涉及的计算量并不复杂,对作图能力的考查也不是很难,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错误率?是“无心”?是知识掌握有缺陷?还是平常的教学存在问题所致?下面从教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1. 审题不细,理解不透

学生出现的错误首先是非知识性的,审题不清,没有注意细节,题目中“过点A作直线BC的垂线,垂足为点E,过点A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点F”,很多学生都没注意“直线”这个细节,于是出现在作图中只有平行四边形的边,而边只是线段,这就决定了垂足的位置“理所当然”在线段上,这种情况也是平常在教学和练习中出现最多的情形. 而本题,至少有一个垂足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即“直线”上,因为第一步没有审清,学生开始滑向错误的“深渊”. 如果学生能注意“直线”这一细节,明确过点A作直线CD的垂线,就是过点A作对边CD所在直线的垂线,那么垂足就有可能不在线段CD上,而在线段CD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从而能避免出现错误.

2. 受习惯思维的影响

已有的知识经验都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习惯是一种因循式的思维形式. 与四边形知识紧密联系的是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题中凸显的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A作直线BC的垂线,学生受已有一般锐角三角形高线画法的习惯思维影响(如图5),而画出如图3所示的图形,使得垂足点F在线段CD上,而对于需要突破习惯思维的钝角三角形BC边上高线的画法(如图6),则根本联想不到,从而自然得出CF=CD-DF,导致错误,此其一. 其二,很多学生包括一些教师在辅助解题画图时,标识字母的顺序受习惯思维的影响,都基本一成不变,如四边形或平行四边形都基本从图形的左上角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来标识(如图7),很少有变动,如果能稍作改变或作多种尝试,如在本题中,把字母A标识在左下角,就能作出如图4所示的图形,也不会出现错误,就像那个唯一碰巧做对的学生那样,也能得到一个正确答案. 另外,如果能不受习惯思维的影响,作图时把角度做多种尝试,锐角、钝角都试试,图形横画、竖画或稍微倾斜,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正是受习惯思维的影响,促成了这样的错误.

3. 数学思想方法的缺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一部分基础弱的学生拿到问题就无从入手,这是缺乏几何直观性的表现,同时也暴露出数形结合思想的缺乏. 如果头脑里有数形结合思想,就自然会画图,开始问题的解决. 另外,画出一种情形的图形后,如果有分类讨论的思想,就会尝试去画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比如那位碰巧答对一半的学生,如果能按∠A是锐角、∠A是钝角进行分类讨论,或许能解答正确,不会遗漏另一种情况,出现失误.

4. 数感及调控能力的缺失

数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将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形成数物对应的思想,数感就是主动地、自觉地感知数、理解数的意识. 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当画出如图3所示的图形时,没有意识到AE=2,AB=4,直角边恰好是斜边的一半,因此Rt△ABE中AE边所对的角∠B应是30°,而图3中,∠B则远远大于30°,这正是缺少数感的体现. 解题继续进行,当求得CF=CD-DF=4-3时,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數感,能感知、把握数的相对大小,DF=3已经大于边CD的长,求得的CF=4-3已经是个负数,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另外,由于学生解题调控能力的缺失,而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当学生求得DF=3,没有发现DF大于CD,就不会想到“过点A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点F”,点F的位置已经不在线段CD上,而应在DC的延长线上,才在所画错误的垂线基础上继续解答,最终导致错误.

教学思考与建议

纵观整个解题过程,这样的错误并非朝夕形成,很多单元测试和一些重要的考试,学生感觉良好,但结果往往出乎意料,很多都是源于这样“无形”的错误. 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教学需要从点滴做起.

1. 加强审题训练. 在理解题意基础上捕捉问题细节,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把握关键字、词所蕴含的信息,如“直线”包含“线段所在直线”的含义,同时把一些抽象的、看不见的、隐含的条件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直观条件,如有必要,可以借助图表、模型等直观表示出来,以全面理解问题.

2. 注重培养思维灵活性.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从固定的角度、方位去思考,使自己的思维形成习惯,落入俗套. 对于形象的画图,要经常尝试从正面、侧面、顺时针、逆时针、上下、左右等相反方向进行探讨,对不确定的角,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要从各种类型进行考虑,是否具有多种可能性,让学生放开眼界,认识全面,这样就会突破习惯思维.

3. 加强思想方法渗透.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数学的精髓,它是策略性的知识,对解决问题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 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自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 而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则能够让学生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思维更广、更深刻,从而使问题解决更有实效.

在几何教学中,我们常利用几何图形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几何图形的特点,从而建立几何概念,理解几何定理,并应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画出几何图形在几何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题的关键是给出的图形决定了其结果的正确性. 慎画几何图形,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也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猜你喜欢
几何图形科学态度数学思想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探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冷与热、科学态度与献身精神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