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幅度理论视阈下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检视与构建

2017-04-05 22:19潘冬艳
职教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年教育课程

摘 要:课程作为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受到老年教育的重视。美国老年教育学之父麦克拉斯基(McClusky)的需求幅度理论(Demand Range Theory),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搭建了科学的框架。以该理论为框架,检视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提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老年教育;课程;需求幅度理论

作者简介:潘冬艳(1975-),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市社区教育科研处,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利益相关者参与逻辑下浙江省高校继续教育治理机制研究”(编号:17NDJC122YB),主持人:孙立新。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6-0073-05

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1]。老龄化与老年人相关议题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社会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提出了“活跃老化”的政策目标,旨在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实现自我价值与超越自我,这也是需求幅度理论(Theory of Demand Range)的核心价值目标。课程作为老年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老年教育发展中扮演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老年教育课程构架中,需求幅度理论受到了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在发达国家,以需求幅度理论为基础而规划的老年教育课程,往往被视为老年人实现活跃老化、自我超越的最佳途径。基于此,笔者以需求幅度理论为框架,以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开放大学(以下简称为国开老年开放大学)课程为例来检视我国老年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存在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需求幅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美国老年教育学之父、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荣誉教授麦克拉斯基(McClusky)在1971年白宫老年会议中论述老年教育的意义与目标时,提出需求幅度理论(Theory of Demand Range)。该理论指出老年教育课程应该满足老人五个层次的学习需求,涵盖了应付型需求、表达型需求、贡献型需求、影响型需求与自我超越型需求。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付型需求(coping needs)。应付型需求是指能够满足个体在日常生活应对基本的生活环境的需求,是个体需求中最基本的需求,内容主要包括生理、社会互动以及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等。需求幅度理论认为,只有一个人的应付型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够促使个人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不断参与学习。

2.表现型需求(expressive needs)。所谓表现型需求是指个体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从活动中获得内在满足感的需求。麦克拉斯基(McClusky)认为,老年教育的课程应该让表现型需求越少受到限制越好。在课程设计中,应尽量扩大表现型需求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3.服务型需求(contributive needs)。麦克拉斯基(McClusky)认为,人们都有通过帮助他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倾向或欲望。这一需求的假设前提是老年人有想要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并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倾向。通过帮助他人能够获得更多的与社会互动的机会,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服务型需求的老年教育课程多为志愿服务培训课程。

4.影响型需求(influence needs)。麦克拉斯基(McClusky)认为,个体很多方面的机能、能力在老年阶段会逐步衰退,但在经验、智慧等方面会不断增长,老年人并非完全丧失能力的群体。甚至很多方面的衰退,可以通过教育,让老年人重新获得或恢复。因此,老年人也是能够影响他人的群体。所谓影响型需求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够对自己周边的环境及世界产生影响,从而使社会发生有意义改变的需求。

5.自我超越性需求(transcendent needs)。个体在老年期最高层次的发展任务是整合自我的价值感、超越身体与超越自我。这一发展任务是个体获得对生命意义更深层次了解的一种需求。但这一需求的实现往往难以通过自我完成,因此有必要通过课程学习来完成和实现。在实践中,关于自我超越的实现往往通过生命回顾的方式来反省或检视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价值与意义。

我国台灣地区学者魏惠娟以需求幅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老年教育课程四层次模型,包括基本课程(即满足应付型需求课程)、兴趣课程(表现型需求课程)、贡献影响课程(即服务型需求、影响型需求课程)及超越课程(即自我超越型课程)(见图1)。这一模型课程体系期望老年人除了参与兴趣、休闲课程外,更能够学习基本课程,以获得适应老年期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鼓励老年人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一定的服务社会的技能与能力,能够自主地服务与影响社会,最终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

二、需求幅度理论视阈下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检视

目前,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开设课程的主要有“逍遥学苑”、“慕课学院”、“游学专区”三个模块。“逍遥学苑”模块开设“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四个栏目,涉及文学、书法、科学、音乐、历史、绘画、经济、摄影旅游、饮食烹饪等26个主题,共有近2000个在线视频,约280门课程。“慕课学院”课程涉及舞蹈艺术、电脑学习、文学历史、书法绘画、餐饮礼仪、保健养生、老年游学七大主题,共有20门课程。“游学专区”主要涉及旅游学习。根据需求幅度理论和我国台湾地区魏惠娟教授构建的四个层次课程理论,我国大陆地区国家开放大学老年教育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开设应付型需求基本课程情况。根据需求幅度理论,应付型需求课程就是指老年人为了生活一定要学习的基本知识或技能。这些知识或者技能涵盖电脑知识、保健护理、投资理财等内容。笔者基于国开老年开放大学网站在线课程资源统计,应付型需求基础课程主要有语言、经济、家庭保健、老年护理、心理健康、医疗知识、电脑学习、保健养生、心理健康、投资收藏、理财保险、股票基金、黄金外汇等约65门课程,占总课程的21.6%。

2.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开设表现型需求兴趣课程情况。根据需求幅度理论,表现型需求课程主要是个体基于兴趣爱好参加的课程,这些课程的选择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习的动机也更加强烈。目前,我国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开设的表现型需求课程主要有文学、书法、科学、音乐、历史、绘画、摄影旅游、饮食烹饪、花草种植、娱乐健身、手工艺术、宠物饲养等,共有230余门课程,占总课程的78.4%。可见,在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中,表现型需求兴趣课程比例很高,这与我国老年教育“娱乐、休闲”化教育的定位密不可分。

3.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开设贡献影响课程的情况。根据需求幅度理论的构架,贡献影响型课程包括服务型需求课程和影响型需求课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鼓励老年人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并为志愿服务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设置系列的志愿服务课程,满足老年人服务型需求课程的需求。影响型需求是比服务型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是满足老年人影响他人欲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通过培养老年人担任社团、团体负责人实现老年人影响他人的需求。在国开老年开放大学课程体系构建中,并没有服务型需求课程和影响型需求课程。一方面显示我国老年教育并没有重视老年人服务他人的需求,老年人人力资源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也显示我国老年教育服务型课程,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开设自我超越型课程情况。克拉斯基(McClusky)在需求幅度理论中指出,个体在任何发展阶段都有自我超越的需求,在老年期尤其明显。当身体机能不断下降,社会参与减少,老年人开始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并肯定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在实践中,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通过开设生命回顾课程,帮助、鼓励老年人进行生命回顾来完成自我生命价值的检视,并在过去生命历程的基础上,完成自我超越。在我国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开设的课程中,缺少老年人生命回顾的课程,更没有老年人自我超越课程的设置。根据需求理论的观点,自我超越的需求是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但是,在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中,该需求并没有受到重视。因此,在老年教育课程发展中,未来很有必要开设此类课程,包括生命回顾类课程(如生命故事、代间活动等)、价值追求课程(如信仰、生命价值系列课程等),以满足老年人自我超越的需求,从而实现人生历程的圆满。

三、需求幅度理论视阈下老年教育课程的困境

(一)理念困境:课程规划缺少“层次需求”的理念引导

综观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在线的300多门课程,应付型需求课程占总课程的21.6%,表现型需求兴趣课程占总课程的78.4%,更高层次的服务型需求课程、影响型需求课程、自我超越课程并没有涉及。可以看出,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仍然处于“娱乐休闲”的理念定位,课程设置亦主要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生活保健和适应时代的技能培,引导、符合老年人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课程严重缺乏。导致这一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整体缺乏“层次需求”的概念,老年教育的定位依然在“休闲娱乐教育”层面。因此,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出现层次失衡是必然的。随着我国人口老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教育、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等老年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必然与时俱进,老年教育必须在更高层次上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在“需求幅度”理论框架下,设置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老年教育课程,引领、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最终实现老年人的自我超越,达成人生圆满的美好期待。

(二)专业困境:老年教育课程规划缺少专业人才、权威标准的指导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时期必须面对许多新的发展任务,终身学习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有效政策措施。过去的老年教育课程规划常以兴趣、休闲课程为主,但是无法满足老年人生活适应的需求,从而实现老年人活跃老化的目的。随着老年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老年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专业人才的规划与指导,才能有效地提供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课程。然而,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的设置,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老年教育课程规划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

在制约老年教育课程规划的困境中,除了缺乏专业人才指导之外,权威课程标准的缺乏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在課程发展中,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给予详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对学习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课程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目前,在我国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中,缺少国家层面权威的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有些老年教育机构对课程缺乏调查论证而仓促开课,更甚之,同一门课程,各个老年教育机构在课程名称、内容设置、评价考核等方面也相差甚远。虽然课程差异体现了地区文化特色,但在标准的设定上往往大打折扣,难以实现课程预期的目标。

(三)内容困境:老年教育课程内容层次比例失衡

课程内容的开发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物力投入和标准的指导,这也是课程开发的基础。综观我国老年教育,由于课程规划缺少专业的人才以及详细的标准指导,再加上老年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课程开发的质量不高,课程资源滞后于老年教育的需求,课程内容仍然以“休闲娱乐”为主,老年教育更高层次的课程需求则很少涉及。这种情况既不能发挥课程资源在老年教育中基础性的地位,也不能满足不同老年学员在不同学习环境下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

综观国开老年开放大学在线的300多门课程,应付型需求课程占总课程的21.6%,表现型需求兴趣课程占总课程的78.4%,更高层次的服务型需求课程、影响型需求课程、自我超越课程并没有涉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主要满足了老年人基本知识学习的需求(如电脑学习、科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等)和兴趣爱好学习的需求(如手工工艺、娱乐健身、花草种植等)。综观全国老年教育机构课程设置,基本都是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学习,且这些课程内容呈现同质化特点,个性化特征不明显。

(四)评价困境:课程评价体系不能有效评价课程质量

所谓评价是运用标准(criteria)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本质上来说是价值判断的一个过程。关于课程评价的内涵,桑德斯(Sanders,J.R)在国际百科全书中指出,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某些方面或全部的优缺点和机制的全过程[3]。在学术界,课程评价主张“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又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功能”[4]。

在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评价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在各地老年课程体系构建中,课程评价标准往往是模仿、甚至照搬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标准,没有系统、科学的老年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在课程评价中,管、评不分,课程评价难以真正反映课程建设的质量。另外,在课程评价中,缺少动态评价机制,课程评价无法满足课程发展的需求,很多课程评价标准陈旧、落后。在参与主体方面,往往忽略学习者的评价意见,导致无法真正了解老年人对课程的真实意见。总之,我国老年教育课程评价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课程评价体系还十分不完善,课程评价远远没有实现推动课程建设、发展的目标,课程评价无法满足老年教育发展的需求和目标。

四、需求幅度理论视阈下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理念引领:树立基于需求幅度理论、适应老年教育目标的课程理念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规划与实施常具有随意性,缺乏明确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设置随意性大,各个地区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五花八门、繁杂多样,但层次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高层次的学习需求。然而,新一代的老年人是健康、有活力的群体,是可以再学习、服务社会及他人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的学习需求不仅仅局限在兴趣爱好与基本的生活层面,他们亦有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需求幅度理论的课程构架满足了老年人学习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既涵盖了老年人适应物质世界的各项需求,又架构了老年人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因此,以需求幅度理论为引领,构建适合我国老年人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必然趋势。

在需求幅度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与老年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必然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基础。关于老年教育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2年提出“活跃老化”的政策目标。具体而言,老年教育目标在于引导及协助老年人能独立、自主的生活,获得生理、心理、社会及精神层面的满足,提升老年时期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老年人的自我超越和人生圆满。我国台湾地区黄富顺教授指出:老年教育的目标包括:加强老年人身心保健、促进健康;为老年人提供新角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充实老年人生活与精神内涵,提高生活满意度;增进自我成长、提高生活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老年教育课程的设置要能够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满足老年教育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实现老年教育课程与教育目标有意义的连接。因此,在制定老年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要以需求幅度理论为框架,广泛深入老年群体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发与需求相适应的课程。

(二)内容多元:构建多元、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多元化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主要以基础类课程和兴趣、爱好课程为主,课程层次比较單一。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要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老年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价值[5]。但是,这些课程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应付型需求、表现型需求课程,很少涉及更高层次需求学习需求。

因此,在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应以需求幅度需求理论为框架,以满足老年人生活适应为基础,促进老年人健康、尊严和自我实现,达成活跃老化的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在应付型需求、表现型需求课程的基础上,扩大服务型需求课程(如各类志愿服务的技能培训)、影响型需求课程(如团体负责任技能培训)、自我超越型需求课程的数量,合理安排各个层次课程的比例,鼓励、引导老年人服务社会、影响他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达成人生的圆满(见图2)。

(三)规划专业:提升老年教育课程规划、实施的专业化程度

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无论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都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推动。在我国老年教育中,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课程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老年教育缺少一支专业、专职的教师,老年教育课程规划与实施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首先建立一支老年教育课程开发、实施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老年教育研究水平。其次,基于老年人多层次、多样的学习需求,老年教育课程开发必须适应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在专业队伍的基础上,要积极利用、整合各方资源参与老年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第三,鼓励、加强老年教育课程开发人员的科研交流,搭建资源分享、科研交流的合作平台,实现资源、成果的共享共建。第四,要积极利用企业、社会团体开发的优质课程资源,购买老年教育的优质与特色课程资源。

(四)评价完善:建立科学、完善的老年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它是推动课程建设不断完善的关键。任何课程评价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在老年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科学制定评价原则、标准、方法至关重要。在科学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建立管评分离、“全主体”参与、动态发展、公正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

综观目前我国老年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树立科学的课程评价理念。借鉴国内外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开放、全程、动态的老年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包含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结果评价。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课程评价指导意见。第二,实施管、评分离,提升课程评价的公正性。在老年教育课程评价实践中,往往是课程管理与评价混为一体,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由同一个主体完成,这就严重削弱了课程评价的公正性。因此,在课程评价中,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课程进行公正、专业的评价,从而科学评定课程的质量,促进课程的完善。第三,建立老年教育课程评价的动态机制,老年教育课程随着老年人的需求而改变和完善,因此,在评价中,没有一劳永逸的评价标准,要建立动态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中不断调整课程内容。第四,在评价参与主体方面,积极推动建立“全主体”参与评价机制。在课程评价中,往往容易忽略学习主体的参与,课程评价往往由课程实施机构主导,忽略了学习者的意见。因此,在评价主体方面,除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外,更要推动“全主体”的参与,构建多元、立体、全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开创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610/t20161024_286100.html,2016-10-25.

[2]陈春勉.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6(9):69-72.

[3]Sanders, J.R. Curriculum Evaluation Research[A].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M].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91:409.

[4]楊启亮.课程评价: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双向两难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44-47.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19/content_5121344.htm,2016-10-5.

[6]魏惠娟,等.台湾乐龄学习中心课程之分析:McClusky需求幅度理论的应用[J].成人及终身教育学刊,2010(2):115-150.

[7]陈清惠,胡梦鲸.从活跃老化观点探讨高龄者参与乐龄课程之学习历程与成效:以嘉义县水上乡乐龄学习示范中心为例[J].成人及终身教育学刊,2014(2):41-45.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老年教育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发达城市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性研究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