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2017-03-31 22:44申勇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东南湾区城市群

摘要:湾区经济是依托共享湾区形成的开放型区域经濟高级形态,我国东南沿海有着丰富的湾区资源,完全有可能在发展湾区经济方面为全国探路,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开放新格局。本文分析了我国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发展现状,阐明了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发展“一核引领、双翼齐飞”的发展思路,并进一步从创新驱动、开放引领、绿色发展、区域联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

关键词:湾区经济东南沿海湾区城市群开放引领

湾区经济是依托共享湾区形成的开放型区域经济高级形态,目前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并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在2015年3月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我国东南沿海有着丰富的湾区资源,有必要在发展湾区经济方面为全国探路,构筑引领全球的湾区城市群。

一、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按照我国七大经济区的划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①,这一区域的湾区资源较为丰富,从湾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厦门湾区和北部湾区三大湾区经济体。

(一)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珠江口,背靠我国华南地区,通往南海,分别连接福建和广西等省份,并通过珠江内河构成我国华南内陆城市与南海交往的通道和门户。湾区主要包括香港、广州、深圳等国际化大城市和珠海、中山、佛山、东莞等我国中等城市,这些城市对珠三角区域发展影响极大,已经形成了

①孙久文.区域经济[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14:257

闻名全球的湾区城市群。该湾区拥有香港和澳门2个自由港,深圳、珠海2个经济特区,南沙、横琴和前海3个自由贸易区,形成了自由港、自贸区、经济特区等多重经济体的叠加优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能量,产业、物流、科技、金融和贸易等资源高度集聚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总体陆地面积约为20516.7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为14184.2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668万,2015年GDP总量已经达到9.03万亿元。拥有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等世界级集装箱港口,2015年深港广三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6171万标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中心。湾区创新能力强劲,正在打造仅次于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引领区。数字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年报,下同

(二)厦门湾区

厦门湾区由厦门、漳州以及泉州湾区共同组合而成,地处闽南金三角中部,直接面对台湾海峡,连接东海和南海,是对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重要湾区城市群。主要包括厦门、漳州、泉州、福州和金门等城市,湾区拥有厦门经济特区和平潭、厦门自由贸易区,同样具备特区和自由贸易区的叠加优势。该湾区总体陆地面积约为2533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为3026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717.1万。湾区内经济发达,交通方便,2015年GDP总量为1.23万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服装食品、建材建筑等优势产业。

(三)北部湾湾区

北部湾湾区区位条件十分优越,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通向东南亚最近的出海通道。主要包括广西的南宁、玉林、崇左、钦州、防城港、北海、广东的湛江,以及越南的下龙、海防等城市,如果仅以我国区域来计算,北部湾湾区实有陆地面积大约为73913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长约2766.9公里,目前总人口约为2775万。该湾区主要港口有湛江港、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等,在越南还有边水和海防港。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04万亿元,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化工、临港产业等主导产业。

二、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

依托东南沿海湾区资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以厦门湾区为东翼和北部湾区为西翼,形成“一核引领、双翼齐飞”的发展态势,并带动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区域发展,共同构筑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核心枢纽。

(一)一核: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东南沿海湾区经济核心区

尽管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在湾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以邻为壑、各自为战、效率低下等问题,但是粤港澳大湾区仍然是东南沿海区域最具潜力的湾区经济体。除了上面所分析的区位优势和经济规模以外,湾区内基本上形成了以金融、物流、旅游、娱乐和休闲、会展、电子通讯制造等为基础的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占比超过60%,尤其金融业比较发达,已吸引了70多家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银行,2016年港交所和深交所IPO总额突破1754亿港元,仅次于纽交所的1788亿港元,位居全球第二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 湾区产业竞争力研究[R].2015(5)。同时,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湾区内支柱产业,深圳南山、广州天河、东莞松山湖分别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区。综合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了比肩世界发达湾区的基础和条件,是目前东南沿海湾区经济中最有可能赶超东京、纽约湾区的城市群。建议将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为我国湾区经济发展先行区,通过进一步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大力发展金融证券等服务业,加强港口整合和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成为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一流国际科技创新产业中心、全球先进制造业高地、生态宜居湾区等,为我国发展湾区经济提供示范。

(二)东翼:依托厦门湾区打造东南沿海湾区经济东门户

厦门湾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以东区域,历来就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与世界主要发达湾区经济相比,厦门湾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港口能力发挥非常有限,创新能力不太突出,城市群发展还相对滞后。因此,该区域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湾区经济的意识,充分发挥与台湾地缘、文化等独特优势,推动海峡两岸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的深化合作;通过建设港口联盟形成沿海扩大开放带;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构筑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加强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三)西翼:依托北部湾区打造东南沿海湾区经济西门户

北部湾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从200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就提出了依托湾区发展经济的设想。但由于地处广西境内,北部湾区总体经济实力还相对较弱,经济要素不集聚,高技术产业相对薄弱,港口规模不太大、内部港口重复建设,交通设施比较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北部湾区更要主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推动与东盟地区的海上通道和门户建设,成为外接东盟国家、内联湾区腹地的交通枢纽。要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加强与越南的湾区经济合作,通过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的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三、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发展的若干具体对策

(一)集聚创新要素,构建我国创新经济新引擎

1.促进资本功能叠加。充分发挥湾区经济贸易自由度相对较大的优势,最大限度调动投资和风险资本的积极作用,加大风险资本投资力度,实现资本功能疊加。尤其是要利用香港作为国际化较早地区在风险投资管理及金融运作方面的经验,充分发挥深圳前海的金融创新作用和深圳创业板的资本市场功能,不断提升创新产业发展空间。

2.加快创新人才集聚。要充分发挥湾区移民人口多、创新能力强的特点,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适应创新产业要求的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和实验基地,打造学习培训、实践体验、产业孵化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建立湾区内城市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和共享机制,促进全世界优秀人才到湾区集聚创业。

3.优化创新产业布局。要加大创新经济的布局力度,以三大湾区为核心设立我国创新产业引领区。重点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创新引领区建设,推动香港河套地区创新区建设,加强香港河套地区创新区、深圳高新区、东莞松山湖、广州天河科技园等高新园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建设成为我国创新经济新引擎、引领整个海上丝绸之路的创新产业高地。

(二)推动开放引领,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1.构建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三大城市群要充分发挥湾区独特的“拥海”和“抱湾”优势,实施“以港兴城、以城聚业”战略,构筑大湾区交通通勤,湾区内城市之间基本实现城际轨道交通和快速干线铁路网络架构,形成“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湾区城市群发展模式,力争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超过东京的亚洲第一大湾区城市群,成为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2.建设全球航运中心。要充分发挥深圳港、广州港、香港港、厦门港、湛江港、北海港、防城港、钦州港等优质港口的特点,共同合作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首先要加强目前已有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泊位的扩建工作;其次要加强各港口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学习日本东京港经验,将各湾区内港口资源的进行重组和重新规划,根据集装箱、散货等货运情况进行适当分工,减少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再次要增开沿海港口和空中的国际航线,将三大湾区港口和空中航线全部与东盟各国的主要沿海城市连通。

3.打造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充分发挥香港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促进前海金融业发展,加强湾区金融合作和创新,创立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合作银行”,主动服务湾区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大胆进行金融创新,共同参与制定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标准,提升区域内金融合作水平和质量。

(三)加快绿色发展,建设全球宜居美湾区

1.构建湾区临海生态带。一是要借鉴美国洛杉矶的做法,各大湾区都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以民间团体为基础的所有城市都参加的海域生态联动治理委员会,城市空气管理委员会等湾区环境治理机制,二是以深圳碳排放交易为基础建立海湾区域碳交易规则和市场,探索以市场手段建立海域和大气排污问题解决机制。三是加快制定海域生态保护规划,严格控制海岸填海造地,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扩展。

2.创建生态优美的海湾国家公园。充分利用湾区海陆共存的优美生态环境,依托自然海景风光、风土人情的人文景观和地方特色的历史遗产等资源建设国家公园,推动湾区环境提升。例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就可以以深圳大鹏半岛为基础,结合东涌和西涌的优质海岸线、七娘山、古城风貌等建设国家公园。

3.建设宜居美丽湾区。推动湾区城市规划和宜居城市建设,以国际一流滨海城市为标杆,打造粤港澳全球宜居休闲湾区,构建世界最宜居的湾区绿色优质生活圈。并以广州、深圳、厦门和桂林等著名旅游品牌为核心,充分发挥广东、福建和广西生态旅游资源,结合湾区优良的海景资源打造我国东南沿海美丽湾区。

(四)强化区域联动,促进东南沿海联动发展

1.建立多层次的统一协调机制。以政府间协调为基础,城市合作为依托,民间联合为推手,构筑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一是要建立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协调合作组织,建议国务院成立 “中国沿海湾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负责对沿海湾区的开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二是要加强湾区内城市联盟,成立所有城市都参与的非政府性质的湾区城市市长协会,建立市长联系会议制度和领导会晤机制。三是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北部湾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分别具有跨国和跨境功能,建立非政府组织来推动湾区城市和港口的合作十分必要。

2.打造东南沿海湾区经济的战略腹地。要按照湾区经济产业协同、海陆联动的发展理念,利用粤港澳核心和东西两翼的资源禀赋的差异和互补,通过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各区域产业优势,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在更高层次寻求产业协同发展,努力打造支撑核心、联接两翼的湾区腹地。

3.推进湾区经济与泛珠三角经济的融合发展。泛珠三角覆盖众多省份和特别行政区(即“9+2”),需要按照湾区经济发展规律,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厦门湾区、北部湾湾区和江西、湖南、贵州、云南、海南、四川等五个省份地区的合作发展,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产业转移,推动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形成湾区经济的战略纵深和腹地。

参考文献:

[1]韩康等著.北部湾区新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2]刘士林、刘新静.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6.

[3]汤明霞.建设国际化湾区名城[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4]吴思康.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几点思考[J].人民论坛,2015(2).

[5]谭刚等.深圳发展湾区经济与泛珠三角合作研究[R].深圳发展研究中心委托课题,2014.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东南沿海湾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5BJL113)阶段性成果〕

(申勇,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地

猜你喜欢
东南湾区城市群
忆东南警卫团将士
大东南:业绩激增的背后
湾区争雄
“大湾区人”是机遇,莫再错失(当事者说)
硅谷精英的生活,实在太村儿了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阈下温州湾区的发展对策研究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认识方向》教学案例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东南DX7荣耀版山东区域限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