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人”是机遇,莫再错失(当事者说)

2018-05-15 04:59洪为民
环球时报 2018-05-15
关键词:湾区大湾粤港澳

洪为民

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先生前几天和媒体见面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人”这个概念,竟引起一连串口诛笔伐。事实上,笔者去年年初接受访问时就提出过“湾区人”概念。眼见蔡常委因为“英雄所见略同”而备受攻击,我希望借此提出一些看法,试问:“大湾区人”有何不可?

有人说美国和东京的湾区并没有“湾区人”概念,其实这要看是哪个湾区。我认识不少美国人都会说“Ilive/workintheBayArea(我住/工作在湾区)”。事实上这就是触发笔者去年提出“湾区人”概念的主要原因。我并非要求政府建立官方的“湾区人”行政规划,或者发一本湾区通行证,而是认为将来随着湾区进一步的融合,人们自然而然会有这种概念。事实上,“哪里人”本来就是一种文化上的概念,也不需要强加在大家身上。美国的“湾区人”也不是政府提出来的,加州湾区的人自己也讲不清楚到底算哪个城市的人。未来随着大湾区的发展,基建的完善,也可以做到和加州湾一样,公司总部在深圳,孩子在香港上学,自己在佛山上班,而周末到珠海的房子休息。

“湾区人”概念的好处,是人们不再以城市本位去思考,而是以最科学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选择就业、置业和生活的地区。

一些论者又提出纽约人很骄傲地认为自己是“纽约客”,但“纽约客” 的定义并不是在纽约出生,而是在纽约工作又能够生存下去,才能自称为“纽约客”。纽约是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的纽约,而不是在纽约出生的人的纽约。今天的香港,做得到吗?香港和纽约都是移民城市,因为种种原因吸引了一班又一班精英落地生根,也成就了这两个国际大都会的发展。可惜过去十几年以来香港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排外心态,而且很多时候只排内地来的“外”,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不包容。

纽约湾区的历史发展是围绕着纽约市的发展,其他的城市更多是为与之配套。但是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并不一样。20年前,香港的确有一个机会,可以提出“香港大湾区”概念,即以香港为中心,带动整个珠三角的发展,可惜自己放弃了这个机会。不管是港珠澳大桥,还是高铁的姗姗来迟,加上香港对内地人才的种种限制,都让香港错失了成为“香港大湾区”中心的机遇。

时至今日,香港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一定要放弃过去“香港本位”的傲慢态度。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位置,应该是旧金山而不是纽约。诚然,香港今天还有很多优势,但是必须认识到,香港的增长速度长期是大湾区规划内九个广东省城市的一半都不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会是由创新驱动,而创新和科技恰恰是香港过去的短板。只有彻底放弃龙头心态,互相欣赏,互创价值,才能够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并船出海。至于广州人、东莞人、珠海人是否会认为自己是湾区人,这要看湾区未来的发展。今天的花县人和番禺人都绝不介意说自己是广州人。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人如蔡常委等支持“湾区人”的概念。“风物长宜放眼量”,笔者相信,假以时日,“湾区人”的概念就会自然形成。▲

(作者是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

猜你喜欢
湾区大湾粤港澳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湾区争雄
融入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
新机遇,新飞越
硅谷精英的生活,实在太村儿了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阈下温州湾区的发展对策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思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