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学习”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7-03-29 07:06王阿欢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学习方式

王阿欢

摘 要:“语文主题学习”通过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对语文课程二度开发的策略,将传统的课外阅读纳入课堂阅读,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体教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3B-0087-02

“语文主题学习”可以在一般的学校、一般的师资、一般的生源条件下操作,通过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对语文课程二度开发的策略,让学生用1/3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里的篇目,其余2/3的课堂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单元主题大量阅读,将传统的课外阅读纳入课堂阅读,从而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效率,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地区文化相对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本文提出以下一些意见。

一、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通过新一轮课程改革,虽然广大教师在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陈旧观念仍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狭隘的语文课程观和教材观根深蒂固。大家始终认为:语文课程内容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材就是语文课本,教语文就是教课本,教语文就是教课文。而且“以本(课本)为本(根本)”,只教课本,甚至只教课文。语文课本选文和作文极其有限,六年整套课本12册阅读量不足30万字。每学期老师领着学生只学三十几篇短文,做七八次作文,如此少的读写训练何以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二是语文教材本来是以单元编写的,然而,实际教学盛行着“以阅读为中心”的单篇课文教学,除课文阅读教学之外,识字写字、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综合学习大都不被重视、甚至被边缘化。如此片面使用教材,严重违背了教材编写意图。听、读、说、写全面训练如何落实?三是课标要求语文学习“多读书少做题”,然而语文学科学着其他知识学科的样子,将教学习题化,一本本做着练习册,岂不知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肢解琐碎的语文习题做多了对语言能力的形成无益。四是大量的烦琐的分析是很多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惯用方法。五是语文考试评估,重笔试轻口试、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倾向,仍比较严重。

这些问题大都涉及语文“教什么”“怎么教”即课程内容与教学取向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语文课改就很难解决“高耗低效”的问题。

我认为,语文课程深化改革要有五个方面:(一)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课,以语言形式教学为主;(二)以教材为出发点,大量阅读进课堂;(三)改变“阅读独大”,坚持读写并重,加强语用表达训练;(四)注重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会学习;(五)加强语言积累,厚积薄发。从全国各地实验效果看,“语文主题学习”具有促进语文课改的作用,展示了广阔的前途和巨大的生命力。

二、实行单元整体教学

改变以往单篇课文教学的意识和做法,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基本单位和主要方式。“单元整体教学”,即一个单元围绕一两个语文能力重点(最好是一个重点),进行读写听综合训练。具体操作程序:单元学习定向(“单元提示”读写训练重点)——略读整组课文(粗知各篇要求)——精读例文(突出重点训练,得出读法写法)——略读多篇(用读法、明写法)——单元总结、习作(“语文园地”知识盘点,读写方法整理,口语交际与习作,运用写法)。围绕读写训练重点,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整体收获。

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按人文话题分单元编写的体例,在不改变教材体例的情况下,单元整体教学可“设双主题”,即以原定人文话题为“人文教育为主题”,根据“学段目标内容计划”和课文体式特点,选择确定一个“读写训练主题”(若“单元提示”原定读写训练重点可用则延用,不可用则另设)。按读写训练重点确定一两篇典型例文(若原一类课文可用则用,不可用则另选,标准是具有体现读写训练重点的典型性),配读篇目除教材选文外,精心选择利于读写训练的若干篇(或段)。课时和教学处理:精读一篇短文不超过2课时,长文不超过3课时,节省下来的课时,略读若干篇目(一课时一篇或几篇)。选文可根据课程内容和读写能力训练需要,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分类使用和区别处理。

单元教学要以说写表达为训练重点。阅读教学要重视读写方法指导,重视朗读、熟读和复述,重视词句段篇积累,重视识字写字,重视抄写、听写、默写、仿写,为说写能力训练提供语言积累和策略支持。

三、优化主题学习课型

应根据主题学习的内容、目标、任务以及“双基”训练的侧重点,选取实施不同的课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一)导学引领课型

“导学引领课型”,也可称做精读精讲课型,是指作为单元读写训练典型例文的教学。从教材中挑选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此基础上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品味、回答,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又要教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这篇文章担负着“以例悟法”的任务。其程序可作如下安排:

明确本文的训练重点——围绕训练重点拟定具体问题——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自答——汇报交流、相互启迪——教师抓重点、难点解析升华、提炼、概括——学生梳理,掌握要领。

(二)自读自悟课型

“自读自悟课型”是指学生自主地运用在“导读引领课型”上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指定或自选的文字材料,练习独立搜集信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识悟写法的课型。一节课可以读一篇或几篇,以促进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形成。

“自读自悟课型”强调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但教师也必须深入指导学生,激发兴趣,解疑答难。

(三)汇报交流课型

“汇报交流课型”是指学生把自学自悟的东西讲出来,说给大家听,互相启发,尽情享受成功的快乐,也可互相评价、补充、甚至反驳。总之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究的意识更浓厚。

(四)读写结合课型

“读写结合课型”是指运用通过“主题学习”掌握篇目获得的写作方法、技巧,当堂开展小练笔活动。学生写一句话、几句话、直至一篇短文,这样的练笔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借鉴性,一堂课练一点、一个方面,长期坚持,就会点点相连,由点及面,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大有长进。

(五)梳理提升课型

“梳理提升课型”是指由教师主导,引领学生对本单元主题学习应掌握的内容、训练重点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从中掌握基本的技能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进一步巩固字、词、句以及少量的交流,有针对性地渗透学篇的知识。

四、大力开展实效性语文活动

根据课表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可以把下列活动确定为语文主题学习的实效性活动。

(一)国学经典诵读,背诵《弟子规》《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选段、优秀名言警句、优秀古诗文。

(二)课外阅读。坚持每天课外阅读15~20分钟,每学期都应举行读书汇报会等活动。

(三)课外练笔。落实方式如随课练笔、写读書笔记、办手抄报、写观察日记。

(四)口语表达历练。坚持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五) 开展多种语文竞赛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手抄报展评等。

“语文主题学习”为改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找到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语文主题学习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集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赵星.小学语文主题式课堂学习行为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3,(1).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学习方式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文本整合
我的“语文主题学习”探索之旅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山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