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差生”转化策略

2017-03-29 03:32范维义赵继茂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差生转化策略

范维义+赵继茂

摘 要:目前,中小学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自卑疑惧、意志薄弱、行为不良,这一客观现实,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为此,许多专家出于良好愿望,将所谓的差生,以“后进生”“个别生”或“问题生”等概念取而代之。然而,改换名称也掩饰不了“差生”群体依然存在的事实。只有在改革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教育方式和策略,才能促进“差生”的转化。

关键词:差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3B-0008-02

一、“差生”成因及分析

“差生”通常是指道德觀念无知、是非观念模糊、学习能力差、自卑、疑惧、意志力薄弱、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通常情况下称为“后进生”,教育心理学则把“后进生”叫做“品德不良学生”;苏联把后进生叫“个别生”;西方国家则叫做“问题学生”或“难教学生”。“问题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习、行为、思想、心理等方面表现出不良倾向、困难或不适应现象的学生。为论述方便,可将三者统称为“差生”。所谓转化,是指品德不良学生在萌发改过愿望的基础上,行动上开始有改正错误的表现。

毋庸讳言,每一个班级都存在“差生”。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认可的差生比例大致是这样的:小学一年级占十分之一;小学五年级占五分之一;初中三年级高达三分之一,其比例随年级的升高有逐年增加之势。这个群体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失误;二是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障碍;三是家庭、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滞后型。这类学生一般是智力发展缓慢、理解能力差、记忆力不好、表面上听课认真,可就是学习成绩非常差。长此以往,自暴自弃,越来越差;二是自卑型。这类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父母离异等特殊情况,怕别人瞧不起,产生自卑感,而主观上又想进步,这种矛盾心理造成情绪不稳定,学习上精力不集中,结果是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三是表现型。家庭条件优越或父母溺爱是这类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这类学生在家庭中被捧为“小皇帝”“小公主”,由于家长无原则的庇护,为人骄傲自大,做事有恃无恐,纪律观念淡薄,上进心不强;四是消极型。这类学生智力不差,基础也好,由于某种人为因素的影响,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一蹶不振……总之,这些学习成绩差或思想后进的“差生”, 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正值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很大。能否做好这一群体的教育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前途,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二、建立“差生”档案,确定转化目标

要转化“差生”,就必须在认真分析其成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以便“对症下药”。

(一)有针对性地为“差生”建立档案

因为同为“差生”,在各个年级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差生,由于各自的兴趣爱好、知识构成及性格的不同,也有特殊性。因此,只有分析、研究“差生”的实际状况,才能找到转化的有效方法。在“差生”档案中,不仅要有学生、家长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等,还要有对“差生”影响较大的其他的人和事以及兴趣爱好等,这些都是为其转化必要前提条件。

(二)制定好转化计划和目标

这样可以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计划。

2.可行性原则。制定的计划要便于实施,防止流于形式。

3.渐进性原则。转化“差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何况“差生”的思想非常容易波动,具有反复性。因此,要把转化工作这个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近期目标。4.协同性原则。由于“差生”的产生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制定转化计划时,班主任、任课教师、家庭等各方面都要积极配合,主动介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三、呵护“差生”心灵,消除自卑心理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心灵。”由于“差生”经常受到家长的训斥、教师的冷漠、同学的奚落,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使心灵受到伤害而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基于此,教师首先不能疏远他们,要以尊重和信任的态度与他们经常接触,哪怕是拍拍肩膀、一个鼓励的眼神也好。以此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用自己滚烫的心去抚慰那冰冷的心灵,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达到心理平衡。其次,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即便课堂上回答问题并不好,或作业没有完成,也不要随意批评讥讽。可采用多种方式,创造机会,搭建一个让他们展示自我、体现自我的平台,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到自己不是班里的“陪客”, 而是集体的主人。

四、确保达标,实行跟踪帮扶

就教学而言,主要矛盾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做到教学目标弹性化、课堂教学层次化。

一是设计教学目标要有弹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具有激发、导向、调控作用的教学内容,确保“优生吃得饱,‘差生消化得了。”

二是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差生”有表现的机会,进行赏识教育,激发上进心。因为当“差生”获得了比优等生更为有利的机会时,他们才有可能具备积极参与竞争的条件,这就是著名的“汉第凯普竞赛”现象。

三是认真开展“培优补差”工作。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优等生“吃饱”,学困生“吃好”,首先要求各任课教师为“差生”建立培训跟踪档案并制订好辅导计划。其次,做好“四定”辅导工作,即定时间、定学生、定内容、定检测。教师应做好备课、辅导、跟踪记录等工作,确保实效性。最后是搞好“优差”帮扶。可采用“一帮一”“精准帮扶”等形式,全程跟踪。endprint

四是对“差生”的作业,教师应尽量“面批”。至于作业次数、正确率、批改日期、检测成绩等都要记入档案,对其跟踪分析,以确立阶段前进目标,做到上课有人管,作业有人查、成绩有人关心。

五、注重因材施教,發挥“差生”特长

人在心理特征方面最突出的是性格差异,世界上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分析他的弟子个性差异时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同一班集体里的学生,有的性格外向,开朗活泼;有的性格内向,抑郁寡欢;有的独立性强,做事当机立断;有的依赖性强,缺乏主见;有的虽有条理但很呆板,有的做事混乱却富于幻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差生”的特长和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如对有绘画特长的“差生”,在数学、语文教学中绘制一些基本图形时,就让他们大显身手;对有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差生”,在课堂游戏等方面展示他们的英姿;对思想比较灵活而行为拘谨内向的“差生”,可组织小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为他们搭建展示舞台,给他们一个发展个性特长的空间,有利于“合格+特长”各类人才的培养。

另外,教师要有意强化“差生”特长,弱化“差生”短处,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差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守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差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六、结束语

诚然,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转化工作更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必须相信:即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的地方,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差生”更需要我们的关怀和爱护,因为转化一个“差生”,虽然比培养一个优生要花费更多的心血,但对社会来说更有意义,对“差生”的未来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清兰.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学习,2014,(5).

[2]曹卫红.高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9).

[3]玛尔孜古丽.关于差生成绩能否提高的心理分析[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1999,(2).

[4]杨怀房.促进差生转化的策略[J].山东教育科研,1997,(1).endprint

猜你喜欢
差生转化策略
在书上睡觉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找你算账
Passage Four
老师,请给差生一片绿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