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整体构想

2017-03-29 03:31毛海英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教育改革应对措施

毛海英

摘 要:人才是国家发展的保证。为了提高人才质量,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义务教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人才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从高中教育的角度,说明我国高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中教育;存在问题;教育改革;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3B-0005-02

教育是人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我国将义务教育的时间定为9年,部分省份义务教育延长为12年,提高了我国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教育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中教育使学生知识增长、习惯养成,对学生人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强化高中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

一、高中教育改革的有利因素

(一)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

为了提高教育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我国制定了9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但是,在普及9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误区,人才培养方式逐渐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为了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通过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在教材编写方面,我国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教材进行改革,教材内容每年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在考试改革方面,我国很多地区由原来的全科综合考试改变为以语、数、外为主,以学业水平测试为辅,目前,我国一些省份逐渐废除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如果一次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学生可以重新报考。

(二)师资力量的不断提升

师资力量决定了教学质量。在学习内容上,高中知识难度更大、专业性更强。因此,高中阶段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不仅要具有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对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同时,高中教师整体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更多年轻教师投身到高中教学之中,他们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缩小了与学生间的代沟,更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三)教学条件不断完善

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条件逐渐完善,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了优化学习环境,各级政府、教育局、学校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学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接受教育,课余时间学生还能够在校园运动场地自由玩耍,此外,校园还注重绿化建设,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多学校都加大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高中已经十分普遍。高中阶段化学、物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对此,很多学校都建立了综合型的化学、物理实验室。

二、 目前高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有待完善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高中阶段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尽管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是教学目标与改革之前几乎一样,都是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都是以升学考试为主导。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读书已经成为出人头地的主要方式,因此,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只是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忽视。

(二)教学改革没有实现统筹发展

以内蒙古为例:为了减轻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2012年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免收教育费用,这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享受到了优惠待遇,并对高中教材编写进行了改革。但是内蒙古是多民族地区,有部分盟市高中生除了要学习语、数、英三门课程,还要加一门蒙古语(或者朝鲜语等),这导致内蒙古地区的高中教学内容没有实现统一化,这种情况是无法解决的。

三、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正确的教学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赋予普通高中的基本使命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学生既具有基本素质、兴趣爱好与精神风貌,又能为升学或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据此,整体说来,我国普通高中须完成两个层次的教育任务。

第一层次的教育任务是,按照国家的要求和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达到高中毕业标准,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这项教育任务在高中一 二年级完成,简称达标教育。

第二层次的教育任务是,按照应届高中毕业生对于升学与就业的不同选择而分别进行升学应试教育与择业就业教育。这项教育任务在高中第三学年完成,简称分流教育。

(二) 强化改革力度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出综合型人才,早在1985年,我国就提出素质教育,但是在实践中,人才培养目标与素质教育核心思想违背,强化素质教育改革力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课程优化调整。高中阶段以学习文化课为主,忽视学生综合素养,对此学校要从学生需求出发,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育改革统筹发展。由于政治、地理位置原因,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优于西北、西南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北、西南地区教育改革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因此,国家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大西北、西南地區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设备。

(三)逐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类文化的传播更加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并使单纯的信息获取逐渐转向有效信息的发现和利用,可以逐步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 、教育方式、工作方式、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提高生产、工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凯,杨德军.“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展望[J].基础教育参考,2012,(13).

[2]顾彬彬,杨小微.从分科施教到分类育人—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的纠结与转换[J].基础教育,2011,(1).

[3]廖军和,李志勇.从精英到大众: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定位之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1,(2).

[4]杨建超.区域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顶层设计研究[D].宁波大学,2015.

[5]陈业.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历史、现状与发展路向研究[D].广州大学,2011.

[6]曹艳艳.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7]山子.也谈普高的性质、目标和任务[J].基础教育,2013,(6).

[8]陈志利.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层面政策解读与启示[J].基础教育,2013,(6).

[9]廖哲徇.关于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整体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教育改革应对措施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