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娟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国家还是相关教育部门都积极提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相关课程的教学里去。初中生物应该是众多课程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较为紧密的一个科目,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结合实践经历,浅谈在初中生物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以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希望对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急剧发展与变化的高速时期,青少年在初中阶段会形成基本的心理状态,对外界也十分敏感。因此,基于青少年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状况的不稳定性,我们需要特别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相关教育部门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初中生的日常学习中,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降低中学生因相关心理问题造成事故的几率。据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严重,所以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环节不够合理
教师对课堂的设计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法进行的。课堂的教学设计首先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传统的课堂设计明显忽略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发展与提高。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生物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统一。比如,关于受精与胚胎发育的生物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珍爱生命、感受亲情的部分进行整合,同时应该注意两方面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生硬地把课堂分成两部分。
2.没有重视教学的反馈环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经常对学习的定义狭义地理解为进行考试,教师常把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准则。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之下,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将初中生物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也是针对此现象而提出的相关举措。基于其重要性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课堂的教学反馈。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反馈,不仅对教师完善课堂有积极作用,并且还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优化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措施研究
1.深度挖掘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想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与解读。比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以及其他无机成分,但过多的水分或者无机盐又会反过来抑制植物的生长。基于此生物知识,我们可以结合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告诉学生做事要有度。做事过度反而会适得其反,获得完全相反的结果。还有合理膳食的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当前学生饮食不规律、不均衡的话题,不能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培养开朗的性格。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有关,所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境很重要。为此,教师需要为學生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因为良好的环境氛围客观上会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的暗示,放松的环境能够让学生的心境更加愉悦。学生的发展往往存在差异,成绩较差的学生难免会产生消极自卑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提供他们心理上需要的安全感。
3.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形成。目前,教学理念的主流是打造以学生为主、多互动的实践性课堂,旨在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近年的实践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初中生物与心理健康的整合教育中,我们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反思性教学等。定时转变教学方式能为课堂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氛围,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推动目前青少年心理亚健康问题的解决。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直线上升,国家也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教育部门也积极寻找应对的措施。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证实初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的整合教育是可行的,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初中生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学能够发挥更大的优越性,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马海兰.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情感读本,2016(29).
[2]刘雯雯.初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策略与实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