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云
摘 要:在初中语文复习课中,尝试了“普、归、精、拓”四字复习法,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能提高学生成绩。“普”即指导学生对本学期学过的知识,普遍系统地浏览一两遍。自查自己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掌握,从中找出自己的复习重点,予以补救。“归”就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归类分条,自编提纲,按纲探索知识的规律,巩固已学知识。在学生普遍系统复习之后,我紧接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精”指在学生“普、归”复习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学生复习实际,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精练精讲。“拓”指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语文复习课更应关注学生的已知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本学期所读的课外书及读书收获,交流节假日的见闻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交流自己课外积累的古诗、格言、谚语、歇后语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复习方法;知识面
当前从上到下都很关注教学质量,学生考试成绩则是教学质量最直接的体现。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有些老师在复习期间加班加点,左一张卷子,右一张卷子,每天都有无穷无尽的练习,似乎要把天下可能出的题目都做遍。老师手忙脚乱,学生过度疲劳,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如何上好语文复习课,让课堂教学高效,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深思的重要课题。 在初中语文复习课中,笔者试行了“普、归、精、拓”四字复习法,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能提高学生成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普”即指导学生对本学期学过的知识,普遍、系统地浏览一两遍,在这个过程中自查自己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掌握,从中找出自己的复习重点,查漏补缺。我们要允许学生遗忘、出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如今实施课改,虽说教材只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范例,但如果我们对这个“例子”不能透彻理解,就很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在指导学生复习语文时,我先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在晨读课上通读课文,在语文课上复习每个练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回顾。一周之后,我放手让同桌或以小组为单位互测,教师统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关注每个学生的测试结果,用心施教,适当辅导,直至全部过关为止。这样,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不但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复习,而且还养成了通读、概读的能力,为今后自学素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更加可喜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复习方法,考试中基础知识基本不失分。
“归”就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归类分条,自编提纲,按纲探索知识的规律,巩固已学知识。所谓“书越读越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学生普遍系统复习之后,我紧接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如,让学生归纳学完本学期课文,认识了哪些人物,他们身上的什么品质让你佩服,你还记住了哪些生动的故事,了解了哪些名胜古迹及风景区,哪些课文富有哲理给你启迪,这学期你积累了哪些成语、名言,学会了哪些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梳理归纳,主动探究,然后交流讨论,补充修正。教师这样引导,既调动了学生探究归纳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复习课,教师更应设计、提出有利于学生归纳探究的问题,起到恰当的组织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切忌单纯地复述课文。
“精”指在学生“普、归”复习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学生复习的实际,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精练精讲,切忌不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是随便订几份试卷,上课就考,逢题必讲。这样复习,老师累,学生烦,怎么会有好效果?教学生学会选择,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分辨优劣的能力,要收集或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有价值的试题来让学生做,借以训练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这样教师会教,学生乐学,学生就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自主地当做一种乐趣,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拓”指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语文复习课更应关注学生的已知世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體验,为此,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本学期所读的课外书及读书收获,交流节假日的见闻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交流自己课外积累的古诗、格言、谚语、歇后语等。偶尔,还可以在语文复习课上让学生“谈天说地”,大至国际新闻,小至身边小事,侃侃而谈。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逢这个时候,他们都情绪高昂,发言积极,气氛活跃。这样的交流,既能让语文复习课上得生动活泼,又能让语文课堂向课外、向社会延伸,同时又为学生作文积累了素材,这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语文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语文复习课没有暗堡需要攻打,不能突袭,不能强攻,教师切不能在复习时急于求成,以“恨铁不成钢”为借口,再搞题海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发展时间,让他们在复习课上自己去品味、讨论、交流,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