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进入课堂教学

2017-03-28 09:53:41重庆市北碚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李珊珊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读物学段课外阅读

□文/重庆市北碚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李珊珊

让课外阅读进入课堂教学

□文/重庆市北碚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李珊珊

在语文课本中,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

一、制定课外阅读训练序列

我把课外阅读训练分为三个学段(按低中高年级划分),三个学段同时进行实验。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制订出课外阅读目标序列、内容序列。课外阅读目标主要由学段总目标、年级子目标组成。内容序列为我们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供的阅读推荐书目。

以第二学段四年级为例。该学段总目标是:“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达到每分钟有效读速200-250字;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能归纳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中心思想;能提出疑难问题;笔记以提要、札记式为主,每次笔记200字左右”。在这样的总目标下,我们制定了三年级的子目标是:“阅读速度达到200字/每分钟,背诵优秀诗文2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运用工具书理解生词;逐步学会精读课文,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的子目标是:“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250字,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5万字;学会快速默读文章,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中心思想;读后有一定的感受和体会,写出多种形式的读书笔记。”

根据学段总目标和年级子目标,制定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次数及训练内容。第一次,运用工具书理解生词;第二次,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次,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个训练内容练习时间为两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有:小说《宝葫芦的秘密》,科幻作品《儿童科幻小说选》,浅显的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古诗《唐诗三百首》中三十首(不包括语文教材中提供的),供学生课外诵读。

二、确立各学段训练重点及训练方法

第一学段——着重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第一条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确,“教会孩子渴望阅读比教他怎样阅读更重要”,因为有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阅读,有兴趣才能坚持不懈地阅读,有兴趣才可能形成阅读习惯。

1、创设班级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教室建立图书角,在教室的黑板报上,专门为读书开辟专栏,内容为“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词句”等,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

2、发挥课内阅读作用,指导选择读物。要选择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爱好,文质优美、内容精彩的读物才能吸引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可以和课内阅读联系起来。如学习了《丑小鸭》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书中篇目和故事梗概,吊学生胃口,激励他们课后主动阅读。

3、开展阅读活动,交流阅读成果。有检查才会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定期测评可采用“讲”“展”“赛”的形式。“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展”即展评,就是展评读书笔记、手抄报、采蜜集等。“赛”即竞赛、辩论赛、百科知识竞赛等。这些测评形式,既能有效的检查阅读情况,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4、参加各种比赛,体验成功喜悦。学生学得或了解的知识多或少,他们或许不知道。那么,有意识地带他们去参加一些语文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应用语文知识,另外,也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地多去课外阅读。因为有比赛才明白自己的差距,就会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就会更加主动地去从事课外阅读。

第二学段——着重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对一篇文章,粗读时,了解概要,理清层意;细读文章时善于圈圈画画,如对好词佳句打上特殊记号,对疑难之处画上问号。

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以下阅读习惯:A、阅读要明确目的;B、阅读要注重过程;C.阅读要勤于思考要质疑;D.阅读要勤动笔墨;E、阅读要善于查阅资料。

在阅读方法指导中,着重教会学生写阅读笔记。阅读笔记的常见类型有下列一些:A做摘记;B写提要;C写心得;D写书评、专题评论等。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写好阅读笔记,并经常予以督促、检查,使他们养成习惯。

第三学段——着重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享受阅读。

根据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培养下列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会:A、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能甄别阅读内容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有帮助的读物来阅读;B、自我确定阅读目标,能根据自己阅读水平,确定阅读目标,并能使自己得到发展;C、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能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喜爱的阅读方式;D、自由抒发感受,谈感想,读片段,演情节,做动作,不拘一格,只要能表达出自己内在的感受就行。在阅读效果上实现:A、有较强的认读能力:对词句的认识能力和按语言结构正确读出的能力。B、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对词句、文章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文章结构的能力。C、有较强的记诵能力,对文章内容和语言、写作方法的储存、吸收和重新提取的能力。D、有较强的鉴赏能力,欣赏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体会思想感情,提出独立见解和质疑的能力

三、建构多种课外阅读指导课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四、扩展课外阅读的内容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时,教师就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教育,又符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在推荐阅读内容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包括扩展型、相似型、比较型等几种类型。扩展型着眼于课文学习,扩展知识空间。这类阅读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巩固、强化,阅读时间可在课前,也可在课后。

(二)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三)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由于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因此推荐读物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了故事书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更要强调学生阅读古诗文,让学生养成阅读传统文化作品的习惯。

(四)进行专题性阅读。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春天阅读有关赞美春天的文章,结合国庆节读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还可由文及人,到课外寻找介绍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由文及史,到课外去寻找课文有关历史背景材料。此外,教师也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阅读,为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在组织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训练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础。◇

猜你喜欢
读物学段课外阅读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上海工运(2021年3期)2021-04-08 14:23:36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2:04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8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