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梅
摘 要 基于初中化学学习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通过具体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提出初中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会听、会学、会思、会考的策略,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 “四会” 初中 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61
Abstract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has enlightenment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hrough experience, proposed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i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listen, studying, thinking and examination strategies, combined with specific examples to elaborate.
Keywords “four cans”; junior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初中是学生叩开化学殿堂大门的重要阶段。首次走进化学的世界,学生除了好奇、欣喜、求知欲,同时也感到迷茫、无从下手。倘若不能对学生的化学学习给予充分的引导、指导,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打击积极性,降低学习信心,最终导致化学学习失败。因此,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进行化学学习,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的成效。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四会”(即“会听、会学、会思、会考”)策略。实践表明,该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会听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听课。会听指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会自主提炼知识点,听懂听会。
1.1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探究
布鲁纳认为,新知识的获得是一种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1]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造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听课、专心听课,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以《溶液》为例,该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教师通过课堂实验、探究、讨论、课外实验等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对溶解度曲线内容的探究,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了解不同数据处理方法的作用,体验得出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的意义;及时通过中考题的实战演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再如,在《铁的生锈》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铁制品,哪些生锈、哪些不生锈,向父母咨询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尝试分析铁生锈的原因。课堂上组织同学交流、讨论各自的想法,并引导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加以探究。这样,学生经历了生活现象、假设、实验设计、检验等探究的过程,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1.2 明确教学导向,梳理知识要点
以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为例,该内容涉及化学计算,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提高听课效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将中考真题贯穿于课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将新课程目标与中考导向相结合,按题型进行分类,对考点进行梳理,主要分成: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分数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教学,让学生清楚该单元在中考中的重要程度(占6-10分)、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和考试热点(溶液的定义及其判断,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标,准确把握中考考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分类,建构知识框架,提高听课效率。
2会学
会学指学生要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以致用,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真正的学习是意义学习,即学习者的身心都参与进学习,是由学习者内心生出的欲望。[2]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鼓励学生学习,增强学习驱动力。其次,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不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涉及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計算等。其中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等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相关的直接经验,而感性知识认识还不充分,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学会从认识宏观物质进入对微观粒子的探究。通过用橡皮泥捏造各种粒子模型,使分子、原子的概念能够变得直观;通过学生分组扮演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通过班级排座位来形象比喻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通过自编自唱顺口溜口诀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等方法,化难为易。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会逐渐提高。
此外,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之后,学生已经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知道“过滤”是操作简单且净水效果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过滤”的原理、选择生活中哪些常见的材料制作简易的净水装置?学生通过思考、尝试,利用空塑料瓶、单孔塞、导管、吸附材料(活性炭或木炭)、过滤材料(棉花、纱布、石英沙、小卵石等)作为原材料,自制“净水器”。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3 会思
学是目的,思是关键。化学教育中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独立科学思考的能力,进而逐步建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情意。会思是指学生要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摒弃“死教书,教死书”的陈旧观念。其次,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积极思维。例如将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设计在课堂习题中,学生在练习中由于受思维定势作用,习惯性采用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对新问题进行“想当然”的分析和解答,从而导致错误,这一过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发现错误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纠正错误。
第三,引导学生既要理解知识,更要理解知识的过程。多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得来的、跟其它知识有什么联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迸溅出智慧火花,真正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四,充分发挥学科特征,训练学生思考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充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与交流中学会思考。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探究活动,仔细观察蜡烛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准确描述现象、主动交流实验结果。尤其就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与思考:(1)物质的性质,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2)物质的变化,如受热以后状态的改变;(3)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第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省察、思考,以便及时弥补、纠正、调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它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元认知就是人们关于自身认知过程、结果或与它们有关的一切事物认知。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通过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例如,在次作业之后,笔者要求学生逐一检查自己作业中做得好与不好之处,对于优点及时总结,形成方法;对于错误,要分析出错的原因、正确的解法以及避免再次犯错的策略。在每章书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写本章学习小结,通过绘制知识概念图等方式对本章知识进行整理、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对自己过去的学习进行系统地检查与思考,查漏补缺,进行自我矫正,提高学习效果。
4 会考
会考是指学生在牢固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从容应对各种考试。要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加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双基”。例如:化学用语准确;化學方程式书写规范(注意配平、沉淀气体符号、反应条件和化学式书写正确);物质的基本知识归纳、记忆(俗名、颜色、性质等);实验现象描述完整、准确等。在此基础上要充分了解考查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方法及相关化学科学素养。
其次,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例如:(1)推断题,知道一般的顺推或逆推的方法和思路,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注意审题、按要求答题;(2)科学探究题,挖掘题目中的隐性和显性条件,与已知实验对比、联系,进一步处理信息;(3)计算题,清楚计算题解题方法及步骤,解答过程完整规范(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设未知量质量为x,列出对应物质的质量关系及比例式,计算带单位,准确计算按题目要求保留小数,最后一定要写答)。
第三,掌握答题的技巧。时间分配合理,选择题解题快且准,非选择题需提高审题能力和处理题干信息能力,简答题切中要点,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计算过程完整,字迹工整。因此,需要充分了解中考题型和重点。
第四,注意心理调适。进入考场,学会自我暗示,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等。看到试卷,调整心态,“人易我易我要不大意,人难我难我要不畏难”。看到熟悉情境的题和所谓的“简单题”,不得意,不马虎草率,仔细读题,看是否有陷阱,尽可能拿满分。看到陌生情境的题和所谓的“难题”,不畏惧,不轻言放弃,回顾熟悉的知识,铺设一定阶梯,有分分必争的意识,要尽可能多拿分。
参考文献
[1] 李晓丽.布鲁纳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5(11):5-8.
[2] 王大顺.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