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许春燕
精心设计,实现导学案作用的最大化
文 | 许春燕
导学案,又称学案,是由教师设计,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的方案,具有导读、导视、导思、导练的功能。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几个环节构成。围绕这些环节,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从细处着手,精准定位。
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要有“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解决的明确用语。
学习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旨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学法指导: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这种方式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建构特点,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
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是导学案的核心,既体现出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也凸显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的特点。
展示提升:无论是组内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而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要重点体现问题性、互动性、创新性的三大原则。
达标检测:题型多样,难易结合,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及时做到反馈矫正。
学习反思:导学案应设置留白,供学生填写“学习反思”,随时记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感悟。
首先,导学案的设计需坚持两大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一是导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为中心”,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旨在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导学性原则重点突出“导学”二字,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其次,导学案的设计需要立足三点要求:一是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导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并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三是实现个体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导学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具备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在具体实施时,“导学案”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二是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教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是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设计问题,将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与层次性熔于一炉。四是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有所差异,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梓潼县文昌第一小学校)